何桂茹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SCTA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特点,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42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和颅脑扫描。调查样本分为脑梗死组(98例)和非脑梗死组(244例),分析比较两样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性质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颈段最多见,且颈内动脉虹吸段和颈内动脉颈段斑块的出现与脑梗死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膨大最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在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颈部与脑梗死有联系。
- 何桂茹刘文亚倪瑞玲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应用MS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SCTA特点,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方法: 342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和颅脑扫描。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至ADW4.2...
- 何桂茹
- 关键词:硬化斑块脑梗塞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评价维吾尔、汉两民族各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民族的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钝缘支(OM)、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MB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341例MB共439支血管走行在心肌内,其中汉族332支,维吾尔族92支,回族9支,哈萨克族6支;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包括LAD近段、中段、远段、D1、D2、OM、LCX、R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空间分辨力高,对MB的检出率高;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倪瑞玲何桂茹刘文亚邢燕赵园潘存雪
- 关键词:心肌桥人种群
- 64层螺旋CT评价维、汉两民族各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
-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汉两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评价维、汉两族冠状动脉MB发生率的差异。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族70例,回族7例,...
- 倪瑞玲何桂茹刘文亚邢燕赵园潘存雪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心肌桥人种群
- 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大体重前瞻性冠脉CTA序列扫描中的剂量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大体重患者在冠脉CTA前瞻性序列扫描中运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评价X线吸收剂量及临床应用。方法40例体重指数(BMI)>24的患者在冠脉CTA检查中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心率<70次/分时,扫描范围为20%-80%R-R间期,设60%-80%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范围;心率>70次/分时,扫描范围为20%-80%R-R间期,设35%-55%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B组20例均选用20%-80%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比较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平均辐射剂量(6.91±2.78),B组为(10.43±3.36),A组比B组减少了33.77%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前瞻性序列扫描中运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大体重患者的辐射剂量。
- 何桂茹刘晓蓓王炜刘艳柯志良
- 关键词:低剂量
-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比较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临床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发病后行CT及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时间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发病后6h内行CT以及DWI检查组(A纽,n=66),发病后6~24h行CT以及DWI检查组(B组,n=57),发病后24~72h行CT及DWI检查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通过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析不同时间段CT、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就诊时间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A组、B组DW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平扫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d0.05);而C组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发病24h内)诊断的患者病死率为5.89%(7/119)明显低于后期(发病24~72h)诊断的患者的病死率22.23%(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3〈0.05),早期及时诊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DWI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可有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重的临床意义。
- 杨进军班允清何桂茹李江红王炜
- 关键词:急性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病理学教学中PBL方法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如何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传统医学教育中去。方法: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试行在病理学课程的部分章节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将两组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成绩(P<0.05)。结论:将PBL教学法融入传统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刘志英何桂茹
- 关键词:LBL教学法PBL教学法病理学
- 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影像科的实习带教探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总结和探索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影像科的实习带教实践。方法分析非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影像医学的诊断思维观念。结果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下,利用现代影像教学手段实习带教,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影像检查的优势及该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结论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提高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生的实习效率。
- 何桂茹刘志英刘艳李江红
- 关键词:影像医学实习带教
- 脊椎转移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诊断对比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对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脊椎转移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并接受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对脊椎转移瘤的总出率分别为48.3%、73.0%、94.4%,MRI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椎体部位转移瘤(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的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MRI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转移瘤(椎管受损、软组织肿物、病理性骨折)检出率比较,MRI显著高于其他两种(P<0.05)。结论: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检出情况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三种检查方法相互间不可替代。常规X线平片可对多数的转移瘤做出诊断,CT可以发现早期病变,MRI诊断准确率最高。在经X线平片、CT发现异常而无法确诊时,再进行MRI检查,可以提出检出率,避免漏诊。
- 杨进军何桂茹班允清
- 关键词:脊椎转移瘤X线平片CTMRI
- 大螺距前门控CT扫描在房颤消融术前的应用与辐射剂量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应用大螺距双源CT扫描房颤患者心脏,描述并测量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前左房、肺静脉解剖与邻近关系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HP(high pitch,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模式),计算两组患者扫描辐射剂量;运用二维平面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食管与左房一肺静脉的距离,三维重建后描述其解剖形态及与左房-肺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两组扫描方式患者左房-肺静脉均显示清晰,无明显伪影。有效射线剂量: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0.85±0.13)msv,Spirl扫描剂量为(13.27±3.02)msv。15例flash模式扫描中有其中7例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图像质量好。Spiral扫描中,2例冠状动脉可诊断。肺动脉与左房顶壁平均最小距离:(4.05±2.78)mm。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平均最小距离:(1.98±1.46)mm,食管与左房后壁上缘、中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0±0.54),(1.34±0.47),(2.76±1.21)mm。结论: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比较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 mSv,图像质量无差别。②重建图像可真实反映左房、肺静脉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及距离。③可以清楚显示左心房和各支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并可发现有、无肺静脉狭窄及发育畸形。因此双源CT大螺距扫描可作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 何桂茹杨进军杨君刘艳李江红
- 关键词:房颤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