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卫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8例,入院后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并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计算血压变异系数,记录动态血压结果及冠脉病变情况,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将病人分为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与非晨峰组血压变异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变异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压变异及血压晨峰的关系。结果血压晨峰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及C型病变率高于血压非晨峰组(P<0.05),而单支病变率和A型病变率低于血压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血压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冠心病组24 h平均血压变异、白天平均血压变异及夜间平均血压变异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血压晨峰现象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为冠状动脉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晨峰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侯卫涛高东来彭跃华周俐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冠状动脉病变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研究
- 2009年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数量减少,致使其向心力衰竭发展。但是现有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心力衰竭问题,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而替代治疗的关键问题是种子细胞的选择。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被认为是理想的种子细胞和基因转移的载体细胞,但其在体内的转归是研究的难点。近期,我们采用不同浓度的转染液转染,以便确定转染浓度对转染效率的影响,并明确经蛋白标记后的心肌细胞是否可以稳定生长、建系并被在体外诱导为心肌细胞,以及微环境究竟如何诱导转染MSC在体外向心肌细胞分化,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侯卫涛高东来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体外诱导分化细胞替代治疗
- 带远近端瞄准器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 2005年
- 近年来,带锁髓内钉在设计原理,制作材料及工艺方面有了较大改进,特别是操作采用闭合复位、闭合穿钉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应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等优点,逐渐被广大临床骨科医生所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4年3月采用带远近端瞄准器的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董孟政侯卫涛刘波
-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瞄准器近端骨折愈合率
- 腺苷负荷实验心肌灌注核素显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静脉泵入腺苷,剂量为140g/(kg.min),用药时间6min。泵入过程中,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泵入腺苷3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显像(99mTc-MIBI)925MBq,1.5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1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7例,阴性45例,心肌核素显像阳性85例,阴性47例,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病例数为108例。心肌核素显像假阳性的病例为11例,假阴性为13例。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1%(74/87)、特异性为75.6%(34/45)、准确性为81.8%(108/132)。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侯卫涛高东来张亚男李晓燕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腺苷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研究
- 目的:
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明确经蛋白标记后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
- 侯卫涛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心肌微环境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变异,尸检及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分别为15%-85%和0.5%-2.5%。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可引起心肌退变、冠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 周俐侯卫涛
- 关键词:心肌桥无创性
- 糖耐量减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估糖耐量减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1~2012-02焦煤中央医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I患者共330例,入院后行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血糖水平及病史将入选病例分为三组:糖耐量减低组129例,糖尿病组56例,糖耐量正常组145例。三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分组对比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对介入预后的影响。结果从出院至2014年2月,随访三组患者24个月,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12个月内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间比较12个月内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糖尿病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其他两组增加,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耐量下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人群中,糖耐量减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应及早行糖耐量检查,及时发现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并及早干预,以便改善患者的预后。
- 侯卫涛彭跃华周俐孙红蕾毕美娟
-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PCI术预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15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予以口服抗心衰药物治疗,于出院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达到与未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的基线资料,判断影响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不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束后本组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基线资料的入院时收缩压、Q RS间期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未达到左心室逆重构标准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QRS间期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Q RS间期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达到左心室逆重构的重要因素.
- 孙红蕾周俐侯卫涛孙攀兴杜晓亚王海芹李江红王留才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影响因素心室功能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律失常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侯卫涛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 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与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和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11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PEEK-Cage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椎间塌陷0例、椎间不融合1例、硬脊膜破裂2例、内置物移位或松动2例,对照组分别为5、9、7、5例,观察组椎间不融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钛板固定融合术相比,颈椎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类似,但并发症少。
- 黄贵云卜祥朋侯卫涛滕加文
-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