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俊

作品数:52 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烧伤
  • 20篇创面
  • 10篇外科
  • 8篇细胞
  • 8篇难愈性
  • 8篇病原菌
  • 7篇手术
  • 6篇选择素
  • 6篇愈合
  • 6篇葡萄球菌
  • 6篇球菌
  • 6篇耐药
  • 6篇难愈性创面
  • 6篇金黄色葡萄球...
  • 6篇黄色葡萄球菌
  • 6篇甲氧西林
  • 5篇皮瓣
  • 5篇耐甲氧西林
  • 5篇耐甲氧西林金...
  • 5篇病原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解放军第85...
  • 6篇解放军第八五...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1篇倪俊
  • 27篇顾海峰
  • 25篇陈瑞彩
  • 24篇许献荣
  • 23篇张杏梅
  • 6篇陈玉林
  • 4篇于宝军
  • 3篇孙建文
  • 2篇王滢
  • 1篇刘志国
  • 1篇肖玉瑞
  • 1篇王炜
  • 1篇喻芳
  • 1篇尚甜甜
  • 1篇商蓉
  • 1篇王滢
  • 1篇张建
  • 1篇陈宝花
  • 1篇韩圣

传媒

  • 6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4篇国外医学(创...
  • 4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中国微循环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国外医学(生...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着斑激酶被引量:5
1999年
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 FAK) 是蛋白酪氨酸激酶,属于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布在细胞粘着斑部位。FAK 位于神经肽、整合素和癌基因作用的聚合点,可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它参与调节细胞发育、生长、存活、凋亡、粘附、骨架重组、转化、扩散和迁延等过程。
倪俊陈玉林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整合素酪氨酸磷酸化细胞化学
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研究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给予30 %Ⅲ度烧伤延迟复苏 ,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硫苷脂治疗组。在烧伤后9h,测定两组动物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硫苷脂治疗组在伤后9h ,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 ,MPO活性明显减少。结论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保护作用。硫苷脂对中性粒细胞聚集的抑制是其重要机理之一。
倪俊于宝军陈玉林
关键词:烧伤血管通透性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1999年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粘附分子,能介导粘附并传递和接受细胞内信号。阻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倪俊
关键词:心肌缺血信号传导再灌注损伤
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侧肢体创面行切开减张术,17处行截肢(指)术,23处创面行缝合术,34处创面换药治疗。结果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创术后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是取得电烧伤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皮片修复宜采用延期修复,皮瓣修复宜采用一期修复;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VSD可为创面植皮创造条件。
倪俊顾海峰陈瑞彩许献荣张杏梅
关键词:电烧伤皮片移植外科皮瓣负压引流术创面愈合
细胞松弛素B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细胞松弛素B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微丝骨架系统的形态结构变化,研究阻断微丝功能对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培养单层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3H-TdR掺入法,研究微丝功能对创面愈合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伴随微丝特殊而有序的变化。用细胞松弛素B破坏微丝,可不同程度抑制创面的愈合及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微丝功能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影响DNA合成,从而影响修复过程。
顾海峰倪俊张杏梅
关键词:内皮细胞创伤愈合细胞骨架
烧伤外科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烧伤外科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3月间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施行的291次烧伤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非计划再手术分为再手术组和非再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非计划再手术37次。患者性别、创面修复手术、感染手术、皮瓣修复手术、手术者职称、空腹血糖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手术、术者职称是影响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感染、提高术者诊疗水平是减少烧伤外科非计划再手术的重要措施。
倪俊顾海峰许献荣陈瑞彩张杏梅
关键词:烧伤再手术
L-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黏附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L -选择素在大鼠中性粒细胞 (PMN)与LPS激活的内皮细胞间黏附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EC)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大鼠PMN ,测定用L -选择素单抗、L -选择素配体硫苷脂孵育后的大鼠PMN与不同浓度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结果 L -选择素单抗、硫苷脂均能使中性粒细胞与LPS激活的PMEC间黏附率降低。结论 L
倪俊于宝军刘志国陈玉林张杏梅
关键词:L-选择素中性粒细胞细胞黏附PMN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角朊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愈合被引量:1
1998年
角朊细胞生长因子(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由成纤维细胞等产生。KGF刺激角朊细胞增生、分化、移行,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增厚,促进创面愈合。K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胃肠道和胰腺上皮细胞、乳腺上皮细胞、肝细胞等。
倪俊
关键词:愈合角朊细胞创面愈合创伤
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多平面面部除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术后血肿、感觉异常、秃发、表皮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本组出现血肿3例(7.7%),感觉异常3例(7.7%),秃发2例(5.1%),表皮坏死1例(2.6%),经积极处理后均未留有后遗症。无面神经损伤、全层皮肤坏死、瘢痕增生、两侧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平面面部除皱术后易出现血肿、感觉异常、秃发、表皮坏死等并发症,采取及时、正确的防治方法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后遗症。
倪俊顾海峰张杏梅
关键词:多平面面部除皱并发症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烧伤外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本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细菌学资料,分析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病原菌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分泌物培养401次,阳性结果302次(75.31%)。分离出3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46.98%),革兰阴性菌167株(53.02%)。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46%)、铜绿假单胞菌(23.81%)、大肠埃希菌(8.89%)、粪肠球菌(5.08%)、肺炎克雷伯杆菌(5.08%)。25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阴性组92例(36.08%),阳性组163例(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史、危重症、创面深度、难愈性创面、血红蛋白、近期导管植入、近期输液、近期手术、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菌。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与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有关。
陈宝花倪俊许献荣祝云昭陈瑞彩王滢
关键词:创面病原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