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伟明

作品数:76 被引量:83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27篇肾炎
  • 25篇狼疮
  • 15篇肾病
  • 13篇肾组织
  • 13篇狼疮性
  • 12篇狼疮性肾炎
  • 11篇肾小球
  • 10篇肾小管
  • 10篇小管
  • 10篇狼疮肾
  • 10篇狼疮肾炎
  • 9篇巨噬细胞
  • 9篇间质
  • 8篇蛋白
  • 8篇肾间质
  • 8篇纤维细胞
  • 8篇病理
  • 8篇成纤维细胞
  • 7篇凋亡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4篇中山医科大学...
  • 19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增城市新塘医...

作者

  • 76篇关伟明
  • 23篇叶任高
  • 22篇余学清
  • 13篇李幼姬
  • 11篇姜傥
  • 11篇阳晓
  • 10篇杨念生
  • 9篇姜傥
  • 9篇尹培达
  • 8篇周建中
  • 8篇董秀清
  • 7篇陈永雄
  • 6篇陈伟英
  • 6篇孔庆瑜
  • 6篇董秀清
  • 6篇许韩师
  • 6篇姜傥
  • 5篇黄锋先
  • 5篇梁英杰
  • 5篇彭文兴

传媒

  • 26篇中华肾脏病杂...
  • 7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肾脏病与透析...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7篇1997
  • 6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被引量:8
1996年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2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显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CNA表达增加,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肾小管和间质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与肾组织学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临床-病理研究显示肾小管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与24小时尿蛋白量、血清肌酐浓度(Scr)呈正相关;肾间质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数亦与24小时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肾脏细胞增殖程度作为一项判断肾小球肾炎组织学损害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成进叶任高姜傥关伟明何柏林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IGA肾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正常人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蛋白、巨噬细胞标记抗原(抗CD68,KPI)的检测应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IF的基因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MIF与KPI的相关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 24 h尿蛋白、血肌酐的测定按本院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正常人肾脏组织仅有少量MIF的表达,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MIF表达水平(包括蛋白和mRNA)显著上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表达水平与KPI+细胞数有显著相关性,MIF表达水平、MIF+KPI+细胞数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提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孔耀中黄英伟陈统清关伟明余学清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总结17例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以进一步了解该类患者急性肾衰发生的成因、机制、特征及预后。方法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学检查。结果本组男女之比47∶1;年龄30~40岁。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学上肾小球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肾小管间质的病变主要以肾小管细胞变性、扁平化、微绒毛脱落、单个小管细胞脱落、坏死及间质水肿纤维化等亚致死性损伤为特征。本组患者从发现肾病到肾衰发生的平均时间为(40±17)天。患者经早期激素治疗及适当的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从肾衰发生到临床恢复的平均病程为(64±21)天。结论成人肾小球轻微病变伴发急性肾衰可能为肾小管间质的亚致死性损伤所致;这类病变因其病理学改变不甚典型而易被忽视;该类患者早期使用激素可能对肾功能改善及病变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姜傥黄锋先关伟明余瑛朱兰英
关键词:轻微病变肾功能衰竭肾小球病变
巨噬细胞在肾小球疾病中积聚机制的研究
杨念生陈伟英余学清梁英杰叶任高李幼姬尹培达阳晓李广然黄越芳武庆庆关伟明姜宗培郑智华
该项研究对肾小球疾病中巨噬细胞积聚的机制进行全面探讨。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可作为监测肾病活动度和疗效的指标;证明抑制巨噬细胞增生对肾小球疾病的肾间质损害具有治疗作用;发现肾炎时巨噬细胞在肾脏凋亡等。研究系统...
关键词: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检测不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肾活检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 ,观察CTGF、α -SMA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讨CTGF在肾脏肌成纤维细胞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不同病因和类型的肾活检标本 4 5例 ,按常规进行染色 ,根据光镜下小管间质的病变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标本CTGF和α -SMA的表达 ,并将CTGF的表达、α -SMA的表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CT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 ,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 ,表达量增加 ,范围增大 ;α-SMA在病变肾间质区域表达增强 ,一些管腔破坏和萎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见表达 ,阳性分布区域与CTGF相似。肾小管间质中CTGF、α -SM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 ,CTGF和α -SMA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
张海燕李幼姬侯赛云孔耀中关伟明叶任高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肾活检肾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18
2000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 48只 8~ 10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于实验第 1天、第 2 1天对模型组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 2mg/kg阿霉素 ,给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2次注药后 4、12、2 0、2 8周时分别处死每组各 4只大鼠 ,取肾组织行病理及电镜检测 ,并用末端标记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 2 0和 2 8周时出现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萎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 ,且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相关 (rs 分别为 0 .831,0 .86 0 ,P均 <0 .0 1)。结论 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过程中 。
孙良忠岳智慧汤洁如陈述枚许韩师陶瑜关伟明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阿霉素细胞凋亡
三七总甙诱导间质纤维化人肾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初探被引量:155
1998年
目的了解三七总甙(PNS)对间质纤维化人肾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探索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药物。方法在成功分离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基础上,通过dUTP标记DNA断裂点显色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观察PNS对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CMyc、Fas表达的影响。结果PNS明显促进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Fas蛋白的表达不受PNS的影响。结论PNS通过诱导CMyc蛋白表达上调,促进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使细胞生存数量下降,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张国强叶任高孔庆瑜杨念生张金黎关伟明陈永雄
关键词:三七皂甙成纤维细胞C-MYC蛋白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容量改变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3
1995年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检查,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观察了其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间质容量变化及肾小球病变各自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1)伴有明显肾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异常者,肾间质容量(Ⅳ)明显增加(34.7±14.3%vs14.8±4.8%△Ⅳ为21.9±10.9%);(2)肾间质容量变化与肾功能改变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病变活动性指数及有无IgG在小管基膜上沉积对Ⅳ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肾间质容量改变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乃至肾功能的变化。在LN伴明显肾间质损害时,肾功能的变化主要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程度有关,而与同期存在的肾小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关系不大。Ⅳ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功能状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指标。
姜傥胡媛芳关伟明
关键词:肾功能狼疮性肾炎
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孵育方法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经典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中几种孵育方法优缺点,以用于临床诊断中肌纤维分型研究和肌肉疾病病理诊断。方法新鲜的肌肉组织用异戊烷-液氮冷冻,冰冻切片厚度7μm,组织化学染色采用ATP酶滴染法和浸染法两种,采用的两种孵育条件分别为37℃恒温箱(120~180)min和4℃冰箱过夜。结果 4℃过夜滴染的染色效果比37℃滴染的效果好;37℃浸染比4℃过夜浸染效果好。浸染过夜虽然容易有沉淀,但是使用前过滤ATP酶孵育液,染色效果仍然好。结论各种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改变导致染色结果的不同,临床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减少人力和试剂成本前提下,选择使用不同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宋艳宋美仪关伟明
关键词:ATP酶组织化学染色肌肉
依那普利减轻肾小球硬化及与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方法  8~ 10周雄性SD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干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 ,各 2 4只。于实验第 1天、第 2 1天分别对干预组、模型组大鼠注射阿霉素 2mg/kg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2次注药后干预组大鼠的饮用水加入依那普利 5 0mg/L。第 2次注药后 4周、12周、2 0周、2 8周分别杀取各组 4只大鼠 ,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测 ,并用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不同组别大鼠不同时期的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 (GAI) ,用中位数及范围表示。结果 在 2 0周后 ,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出现硬化 ,肾小球细胞凋亡频率也显著增加 ,但干预组大鼠 2 0周和 2 8周GSI [分别为0 10 (0 0 7~ 0 10 )和 0 35 (0 2 0~ 0 5 0 ) ]较模型组大鼠GSI [分别为 0 2 2 (0 0 7~ 0 33)和 0 6 2 (0 37~0 77) ]小 ,在 2 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干预组大鼠 2 0周和 2 8周GAI [分别为 0 0 5 (0~0 10 )和 0 10 (0 0 5~ 0 10 ) ]较模型组大鼠GAI [分别为 0 2 0 (0 10~ 0 2 5 )和 0 2 0 (0 15~ 0 35 ) ]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两组大鼠GSI与GAI间有显著性相关 (模型组 :rs=0 831,干预?
孙良忠岳智慧陶瑜陈述枚汤洁如许韩师关伟明
关键词:脱噬作用肾小球硬化症阿霉素依那普利细胞凋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