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晓武

作品数:2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青铜
  • 7篇青铜编钟
  • 7篇编钟
  • 3篇底座
  • 3篇电子显微镜
  • 3篇定位销
  • 3篇圈套
  • 3篇显微镜
  • 3篇胶粘
  • 2篇源流
  • 2篇铜器
  • 2篇青铜器
  • 2篇文化
  • 2篇礼乐
  • 2篇礼乐文化
  • 2篇脉络
  • 2篇蒙古包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技术史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内蒙古师范大...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文物保护...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关晓武
  • 5篇吴世磊
  • 4篇孙烈
  • 2篇李兵
  • 2篇刘彦琪
  • 2篇李迪
  • 1篇李莉
  • 1篇郭世荣
  • 1篇仪德刚

传媒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2篇工程研究(跨...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湖南省博物馆...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平博物馆馆藏东汉双耳铜甑铸造工艺及其保护修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黄献源刘彦琪朱丽彬卢影关晓武吴世磊
关键词:东汉
国民政府时期的汽车制造与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对国民政府时期汽车制造与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曾进行过汽车和车用发动机的仿制与研究工作;一些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曾开办过汽车制造厂,仿制、组装过汽车;国民政府曾制订过很好的发展汽车的计划,并积极付诸实践;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学校开设了汽车工程课,以培养相应的工程技术人才.但囿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条件,这些努力并未能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汽车工业.
关晓武
关键词:国民政府汽车制造机械史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调查
2021年
通过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的实地调查,较为翔实、全面地整理了其从原料、工具设备、工艺流程到产品的制造过程;结合口述史资料和文献资料,初步理清了内蒙古地区用车的历史脉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艺传承的谱系。
李兵赛吉拉胡关晓武
关键词:车辆蒙古族
中国20世纪50年代镍铬合金的代用研究
2007年
考察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对镍铬合金代用的研究,总结了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此次代用研究所反映的引进技术的社会化工作,较之此后的许多引进技术的社会化活动更有成效.
关晓武
关键词:技术引进镍铬合金社会化
历史深处有回声——《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评介
2009年
关晓武
关键词:《奇器图说》校注回声中国学者力学知识
汉代编钟制作与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春秋战国是编钟制作应用的鼎盛时期,而汉代以后钟乐则在总体上走向了衰落.目前学术界对此历史变化还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拟结合对现存实物及画像石等内容及社会背景的考察,来讨论汉代编钟的制作和应用规范问题,从制作技术、音律、配伍组合应用、应用等级规定和礼仪之外的应用等方面揭示汉代钟乐面貌,为探讨礼乐文明在汉代的演进变化打下基础.
关晓武
关键词:青铜编钟汉代技术史考古学
中华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研究
关晓武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兽面纹大口尊微痕的提取与初步研究
2016年
青铜器微痕的成因复杂,学界在这方面的探索才刚起步。本文是对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兽面纹大口尊的微痕分析,此尊20世纪50年代从株洲征集,年代属商晚期。本文挑选了26幅包含有典型微痕信息的图像,着重呈现铸型工艺、浇铸成形、铸后加工、埋藏流传及后期干预和锈蚀等微观痕迹信息,并据以对大口尊的若干制作工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晓武孙烈吴世磊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青铜器的分铸法
2024年
关于商周青铜器的分铸法,已经有较多研究,而汉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研究则并不充分。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青铜器众多,鼎为其中较常见的器物类型。我们通过观察其中两件西汉早期鼎的工艺现象,并辅以X光成像、DR成像和CT断层扫描等检测方法,确定两件器物使用了分铸技术,进而对铸工的技术选择与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刘彦琪关晓武黄献源黄槐武
关键词:青铜器
20世纪中国青铜编钟研究及其制作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清代以后,青铜编钟的研究与制作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第1阶段,关于青铜编钟的研究开始跳出旧式金石学的范畴;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后期为第2阶段,青铜编钟的相关研究逐渐拓展开来,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以曾侯乙编钟研究和复制为中心所开展的工作,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青铜编钟的一些模糊认识,将青铜编钟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为青铜编钟的制作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第3阶段,随着青铜编钟考古实物的不断增加,对青铜编钟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青铜编钟的制作与应用也逐渐兴起.
关晓武
关键词:青铜编钟技术史考古学礼乐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