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冠男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宫颈
  • 5篇子宫
  • 5篇宫颈癌
  • 4篇宫内
  • 4篇病变
  • 3篇蛋白
  • 3篇疗效
  • 3篇癌前
  • 3篇癌前病变
  • 2篇直肌
  • 2篇术后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扩增
  • 2篇基因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腹直肌
  • 2篇PCR扩增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冯冠男
  • 2篇邓学东
  • 2篇冯一中
  • 1篇胡群超
  • 1篇周轶群
  • 1篇时俊宇
  • 1篇郑凯
  • 1篇高红艳
  • 1篇杨如
  • 1篇杨如
  • 1篇陆维仙
  • 1篇顾军
  • 1篇周冬梅
  • 1篇顾科
  • 1篇郭建锋
  • 1篇徐亮
  • 1篇余玲

传媒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管理学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腔镜手术及常规清宫术在稽留流产诊治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及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后常规清宫术在稽留流产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常规清宫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胎残发生率、宫腔或宫颈管粘连发生率、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月经量改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稽留流产的诊治中,宫腔镜手术较常规清宫术临床疗效更显著,且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子宫内膜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有生育要求妇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时俊宇高红艳冯冠男
关键词:宫腔镜稽留流产清宫术临床疗效
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复发模式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9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5.3~108个月),期间有6例病人出现腹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3例肺和淋巴结多灶远处转移。总体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8.4%和81.6%,其中ⅠA1~ⅠB2期病人的DFS明显优于ⅡA期,其5年DFS分别为87%、56%(P=0.001)。术后病理证实伴有脉管侵犯的病人,其5年DFS仅47.9%(P=0.001)。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神经侵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对肿瘤复发转移及疾病生存预后未见明显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期病人疾病进展风险较Ⅰ期病人提高(P=0.021)。结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脉管侵犯状态是影响早期可手术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其对疾病生存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长期的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冯冠男陆维仙胡群超顾科
关键词:腺癌腺鳞癌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4例及正常宫颈10例中HIPK2的表达情况,分析HIPK2与宫颈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与其他各组HIPK2的表达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CINⅢ与正常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而CINⅠ~Ⅱ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HIPK2在宫颈癌组织、CINⅢ、CINⅠ~Ⅱ及正常宫颈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HIPK2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之一。
冯冠男冯一中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免疫组化PCR扩增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HIPK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HIPK2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三步法及RT-PCR技术检测20例宫颈癌、24例...
冯冠男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P53蛋白免疫组化PCR扩增
文献传递
CA125、CA199及HE4联合检测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诊断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l99)及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检测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67例为观察组,以年龄(±5岁)进行1∶1配比选择同期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未破裂患者67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指数、囊肿部位、手术方式、ASR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囊肿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A125、CA199及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囊肿部位、ASRM分期观察组患者CA125、CA199及HE4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A199及HE4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113.82、104.29 U·mL^(-1)及159.03 pmol·L^(-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759及0.528.三者联合诊断(指血清CA125、CA199或HE4联合检测时其中1个指标高于截断值即判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AUC为0.905,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诊患者血清CA125、CA199及HE4水平均高于未破裂者,血清CA125、CA199及HE4均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周冬梅汤云仙冯冠男杨如余玲
关键词:癌抗原12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早期宫颈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变化及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观察早期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动态变化,并分析INR对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15 d内LEDVT发生情况分组,分为LEDVT组和N-LEDVT组。检测患者术前(T_(1))及术后第1天(T_(2))、第2天(T_(3))、第3天(T_(4))时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NR],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围术期INR对术后发生LEDVT的预测价值。结果自T_(2)开始,两组患者TT、PT、APTT均缩短,血浆FIB、D-D升高,INR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TT、PT、APT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DVT组T_(2)~T_(4)血浆FIB、D-D均高于N-LEDVT组,INR低于N-LEDVT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早期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浆FIB、D-D、INR预测术后LEDVT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71、0.816。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自术后第1天开始INR即开始下降,且其可提示术后LEDVT的发生风险。
曹敏华冯冠男周冬梅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子宫良性病变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以及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是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主要方式,但是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以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2,3]。目前主要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我们对比观察了这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苏州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冯冠男吴粉兰
关键词:子宫良性病变全子宫切除术宫颈管住院总费用下床活动时间
P53基因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的表达情况,评价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临床34例薄层液基细胞标本,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53定位于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在CIN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表达增加,共同导致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冯冠男冯一中
关键词:P53CIN肿瘤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子宫腺肌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子宫内膜厚度、VAS评分、子宫体积、月经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治疗前FSH、E2、LH血清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FSH、E2、LH血清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12、24个月VAS评分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厚度持续变薄、子宫体积逐渐缩小、月经量显著减少,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厚度持续变薄、子宫体积逐渐缩小、月经量显著减少,但是6个月后VAS评分逐渐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变厚,子宫体积增大,月经量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2、24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更加稳定,患者痛经、子宫内膜增厚、子宫体积增大、月经量增多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吴佳佳冯冠男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安全性
PCT、IL-6和C反应蛋白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关系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探讨PCT、IL-6和C反应蛋白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0例(PPROM组),同时选取因社会因素而行选择性剖宫产的正常孕妇50例(对照组)。PPROM组按照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28例)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2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静脉采血5 ml,PPROM组阴道抽取羊水3ml,对照组在行剖宫产术时抽取羊水5 ml,分别测定PCT、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PPROM组血清及羊水中PCT、IL-6和CR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及羊水中PCT和IL-6表达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及羊水中CRP的水平无差异。结论:PCT和IL-6是评估胎儿和新生儿感染炎症的最佳指标,新生儿血及羊水中PCT和IL-6是早产儿胎膜早破合并胎盘绒毛膜羊膜炎早期预测的敏感指标。
冯冠男李吉
关键词:胎膜早破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因果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