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瑛
作品数:
3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崔福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3篇
生物学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镰孢
2篇
尖镰孢
2篇
工业微生物
1篇
酰化
1篇
酰化酶
1篇
纯化及性质
机构
3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3篇
冯瑛
2篇
崔福绵
传媒
1篇
微生物学报
1篇
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2篇
1996
1篇
1995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镰孢胞外青霉素v酰化酶的研究
冯瑛
关键词:
酰化酶
尖镰孢胞外青霉素V酰化酶的产生
被引量:1
1996年
由腐殖土中分离出一株产胞外青霉素V酰化酶的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编号FP941。研究了该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产胞外青霉素V酰化酶的条件。在以10%麦麸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氮源能促进酶的形成。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NH4)2HPO4的促进效果最佳,草酸铵次之,用量均为1%。为提高产酶量,培养基中添加诱导物是必要的、苯氧乙酸的诱导效果最佳,用量为0.1%,其次是青霉素V,用量为0.3%。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7.7,28℃振荡培养5d。以青霉素V为作用底物,于PH7.0,50℃测定,培养滤液酶活力为3.0u/ml。培养滤液中未检出β-内酰胺酶。
冯瑛
崔福绵
关键词:
工业微生物
尖镰孢青霉素V酰化酶的纯化及性质
1996年
通过硫酸铵沉淀、硅藻土吸附、DEAD-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由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FP941培养滤液中得到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青霉素V酰化酶。酶作用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50℃。酶在pH6.0—8.0和42℃以下稳定。酶作用青霉素V的米氏常数Km为4.65×10^(-3)mol/L;苯氧乙酸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23.87×10^(-3)mol/L;6-氨基青霉烷酸是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30.01×10^(-3)mol/L。某些金属离子对酶有抑制作用,Fe^(2+)最强,其次是Hg^(2+)和Cu^(2+)。用SDS凝胶电泳测定酶亚基分子量为77600;用分子筛测定自然酶分子量为148000。
冯瑛
崔福绵
关键词:
工业微生物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