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性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麻风
  • 3篇麻风病
  • 3篇病例
  • 2篇性病患者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病患
  • 1篇大细胞
  • 1篇大细胞淋巴瘤
  • 1篇性伴侣
  • 1篇性病防治
  • 1篇性病门诊
  • 1篇性行为
  • 1篇宣传教育
  • 1篇知识水平
  • 1篇使用安全
  • 1篇皮肤

机构

  • 9篇广东省皮肤性...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9篇刁鑑兴
  • 6篇郑道城
  • 4篇陈永锋
  • 3篇阮伟雄
  • 3篇黎明
  • 2篇范瑞强
  • 2篇钟山
  • 2篇刘青
  • 2篇刘德辉
  • 2篇杨健
  • 2篇王庆生
  • 2篇曾仁山
  • 2篇陈文静
  • 1篇叶丽芳
  • 1篇吴兴中
  • 1篇黄澍杰
  • 1篇潘慧清
  • 1篇黄进梅
  • 1篇冯占芹
  • 1篇杨立刚

传媒

  • 6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淋病耐瑟氏菌分子流行病学和抗生素耐药性变迁趋势的系列研究
郑和平刁鑑兴曹文苓黄进梅黄澍杰吴兴中杨立刚冯占芹
该课题研究了PNG、TRNG流行率和变迁趋势,抗生素敏感率、耐药率、MIC50、MIC90和累计抑菌率及其变迁趋势,质粒图谱与耐药性关系,营养型流行特点与血清型流行特点。明确了淋菌型分布特点和地区性差异,不同时间菌型变迁...
关键词:
关键词:淋病分子流行病学抗生素耐药性
皮肤垢着病与糠秕孢子菌感染(附7例报告)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皮肤垢着病与糠秕孢子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3月我中心皮肤科门诊发现的 7例皮肤垢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6例皮肤垢着病患者皮损均检测有糠秕孢子菌 ,1例未检测到糠秕孢子菌。通过口服和外用抗真菌治疗后 ,疗效显著。结论 :皮肤垢着病与糠秕孢子菌有着密切的关系 。
陈永锋陈文静刁鑑兴
关键词:糠秕孢子菌皮肤垢着病抗真菌治疗皮肤科门诊外用
性病患者有关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有关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以探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为控制性病流行提供较为准确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2001年3月~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新病人,采取自填性病和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问卷,利用SPSS10.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性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与健康知识水平呈正相关;男、女性病患者,各年龄段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下)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应加强性病艾滋病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
刁鑑兴郑道城刘德辉王庆生钟山曾仁山杨健范瑞强刘青阮伟雄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知识性病患者性病门诊健康教育干预
广东省1990~2004年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分析15年广东省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并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对1990~2004年间广东省近15年的新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5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病例的早期(诊断延迟期≤2年)发现比率为73.82%,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27.6个月,Ⅱ级畸残率为17.60%,早期发现的病例其Ⅱ级畸残率明显低于延迟期>2年的畸残率(P<0.001),城乡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城市的病例数(P<0.001),门诊发现的病例约占3/4。结论经过近50多年的综合防治,我省的麻风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98.00%的地区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但局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是当前新发病例较集中的地区,防治工作力度丝毫不可放松,当前防治策略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地区,加强培训和宣传,着重提高早期发现病人,以控制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黎明郑道城刁鑑兴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
广东省1991年~200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例发现情况,评价目前防治策略,并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省的麻风疫情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991年~2000年广东省麻风病年发现率及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发现率的年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患病率的下降;1991年~1995年麻风病年发病率与发现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775,P>0.05),但后5年(1996年~2000年)两者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t=6.668,P<0.01);病例的早期发现平均为74.02%,各年变化不大;在病例的发现途径方面,被动发现(门诊,线索)占94.17%,各年比例变化不大。结论:在麻风疫苗实际应用之前,病例发现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手段,今后病例发现仍然是以皮肤专科门诊为主。1991年~2000年的发现率年下降幅度小于患病率,说明要彻底消除麻风病,仍要一定的时间。必须通过加强皮肤专科及相关科医生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大众的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提高麻风的早发现、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风。
刁鑑兴郑道城赵子山黎明叶丽芳
关键词:麻风病病例发现发现率患病率健康教育
再次感染性病患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分析
2004年
目的 :了解初次及再次感染性病患者 (既往有性病史 )的性病和艾滋病健康知识水平 ,分析再次感染性病的相关高危行为因素 ,探讨干预其相关高危行为而减少感染性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对在 2 0 0 1年 3月~ 9月性病门诊中确诊的新发病人 ,采取自填性病和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问卷 ,利用SPSS 1 0 1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性病患者的性病及安全套相关知识偏少 ,而与非固定、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时安全套始终使用率均偏低。再次感染性病的男女患者与非固定性伴侣性行为比率均高于初次感染性病 (既往无性病史 )的男女患者 (P >0 0 5 ) ,其中再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与性工作者性行为比率明显高于初次感染性病的男性患者 ( χ2 =9 62 ,P <0 0 1 )。结论 :对性病门诊患者应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倡在性行为时普及使用安全套 。
郑道城陈永锋刁鑑兴刘德辉王庆生钟山曾仁山杨健范瑞强刘青阮伟雄
关键词:性病患者感染性高危行为性行为性伴侣使用安全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2002年
目的:报道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女性,38岁,农民。双下肢、躯干进行性多发性溃疡、坏死1年,伴疼痛明显3个月,剧痛1周并有低热。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弥漫性细胞浸润,细胞较大、异形,核深染,见双核及核扭曲,有核丝分裂;免疫组化染色:LCA(+);CD30(+)。
刁鑑兴陈永锋潘慧清陈文静王炽权
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性剧痛细胞浸润CD30免疫组化染色
广东省1996~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5年的性病流行特点,为有关部门制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材料:来自全省22个地级市及78个县的性病防治机构上报的“性病疫情月报表”。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1996-2000年的性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2.54±3.17)/10万,平均年发病数为90458±3162例,年平均增长(1.11±3.76)%,各年的性病发病变化不大。其中,NGU、梅毒、生殖器疤疹的发病逐年上升,淋病的发病逐年下降,尖锐湿疣发病则是先下降(1997-1998年)后回升(1999-2000年);性病发病以男性病例居多,男女病例比为1.58:1,但女性病例有上升趋势;性病发病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江门等沿海城市。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性病防治力度,重要的防治对策是以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和性防机构的诊疗水平为主的社会综合治理,以改变广东省性病发病居高不下的流行状况。
郑道城陈永锋刁鑑兴阮伟雄
关键词:性病防治流行病学分析病例健康宣传教育男性病
43例麻风现症病人死亡原因的回顾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近5年广东省现症麻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期间43例麻风病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43例死亡患者中,平均年龄(58.10±18.51)岁,在联合化疗期间死亡30例,其中21例是在化疗开始的1年内死亡,占化疗病人的70%;监测期死亡1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死于继发感染的13例,不明原因5例。结论本组麻风病例死亡年龄低于全国平均死亡年龄,而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是麻风现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黎明郑道城刁鑑兴
关键词:麻风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