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淡水
  • 1篇洞穴
  • 1篇洞穴滴水
  • 1篇脂质体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素
  • 1篇水解
  • 1篇水生动物
  • 1篇腔肠动物
  • 1篇腔肠动物门
  • 1篇去极化
  • 1篇肽类
  • 1篇肽类毒素
  • 1篇结瘤
  • 1篇结瘤因子
  • 1篇化学刺激
  • 1篇环境因子
  • 1篇固氮
  • 1篇固氮作用
  • 1篇海葵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刘伟
  • 1篇姜孝玉
  • 1篇徐安龙
  • 1篇杨文利
  • 1篇周翠英
  • 1篇江纪修
  • 1篇谢致平
  • 1篇王娟
  • 1篇袁爱华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5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岩溶表层带水生动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旨在介绍岩溶表层带水生生态研究中微小甲壳类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国内还少有涉及。岩溶表层带不仅仅是岩溶地下含水层的一个重要组成,而且是岩溶发育的活跃地带,同时也是大量地下生物生存的栖息地。目前,岩溶表层带内甲壳类主要采自洞穴滴水,残留的滴水水洼以及裂隙中的水体。这些甲壳类主要是桡足类,也有其他甲壳类,如端足目和介形虫,它们主要为暗层生物(stygobiont),也包括一些陆生物种。以斯洛文尼亚为例,在所调查的洞穴中平均每个洞穴有近9个暗层桡足类物种,为了适应表层带特殊的地质环境,这些物种在形体上存在适当的进化。表层带的众多地质因子如顶板厚度、栖息地的连通性、及栖息地的大小等,以及水文因子包括水文动态特征、水化学特征等,都对这些物种的组成与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岩溶表层带及其水生动物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已逐步得到了许多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认可,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答,譬如邻近群落间差异性,以及桡足类对非饱和带水流指示作用等。
刘伟周翠英袁爱华BRANCELJ Anton
关键词:洞穴滴水
豆科模式植物截形苜蓿中结瘤因子水解酶的特性研究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的过程中,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根瘤菌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根瘤菌能够与豆科宿主植物形成根瘤,将N2 固定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根瘤菌的入侵以及植物根瘤的形成涉及到两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应答机制...
蔡杰田野刘伟张蓝月谢致平Christian Staehelin
海葵溶细胞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刘伟王娟姜孝玉杨文利徐安龙
关键词:海葵腔肠动物门肽类毒素化学刺激神经毒素去极化
含钼脂质体的合成和形态的研究
1992年
本文合成了5种双烷基(C_(10)、C_(12)、C_(14)、C_(16)和C_(18)磷酸酯,研究了他们与钼酸形成的钼蓝络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织形成双层分子膜脂质体的形态,初步试验定性表明。钼(Ⅲ)——双烷基磷酸酯分子膜具有协同催化固氮作用。
江纪修叶初星刘伟
关键词:脂质体固氮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