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保东

作品数:165 被引量:429H指数:14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126篇生物学
  • 34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配子体
  • 39篇植物
  • 37篇配子
  • 34篇发育
  • 23篇配子体发育
  • 21篇中华水韭
  • 21篇孢子
  • 20篇蕨类
  • 16篇胚胎
  • 16篇濒危
  • 15篇胚胎发育
  • 15篇蕨类植物
  • 12篇胁迫
  • 12篇繁殖
  • 10篇形态发育
  • 9篇卵器
  • 8篇扫描电镜
  • 7篇系统学
  • 7篇精子
  • 7篇精子器

机构

  • 164篇哈尔滨师范大...
  • 24篇中国科学院植...
  • 9篇上海辰山植物...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深圳仙湖植物...
  • 4篇建德市林业科...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深圳市兰科植...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黑龙江职业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64篇刘保东
  • 17篇关旸
  • 12篇石雷
  • 11篇郭捡
  • 11篇邢建娇
  • 10篇孙昊
  • 9篇刘婷婷
  • 9篇王晓楠
  • 8篇严岳鸿
  • 8篇刘婧宏
  • 7篇王茜
  • 7篇张宪春
  • 7篇张大维
  • 7篇郭梦桥
  • 7篇路靖
  • 7篇檀龙颜
  • 6篇丁国华
  • 6篇李婧
  • 6篇李范
  • 5篇包文美

传媒

  • 26篇西北植物学报
  • 21篇植物研究
  • 7篇热带生物学报
  • 6篇哈尔滨师范大...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电子显微学报
  • 4篇植物学通报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中国野生植物...
  • 4篇园艺学报
  • 4篇湿地科学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教书育人(高...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3篇第十届全国生...
  • 3篇中国植物学会...
  • 2篇广西植物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6篇2015
  • 4篇2014
  • 39篇2013
  • 1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卤蕨精子形态及行为的观察
卤蕨(Acrostichum aureum L.)为卤蕨科(Acrostichaceae)沼泽盐生植物,生于海岸潮汐带。植株高大,羽片可达30对,孢子囊布满能育叶,无囊群盖。在红树林等研究中具有特殊的生态学意义。对真蕨类...
刘子玥李洛武刘保东
关键词:精子
云贵水韭大孢子形态特征的新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大孢子新的形态特征:孢子表面具球状颗粒;网状纹饰浅而细密;网状纹饰浅而细密且体积显著增加等。认为古老的异孢、有叶舌类植物的大孢子在大小、纹饰、裂缝等三方面都能发生显著变化。
李晓东孙昊张大维刘保东
关键词:大孢子
山野菜荚果蕨颈卵器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荚果蕨有性生殖方式的研究,有利于保持和培育该野生物种资源。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荚果蕨颈卵器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颈卵器是由原叶体表面细胞中颈卵器原始细胞发生,颈部由4~6层细胞组成;卵细胞的形成经历2次不均等分裂,腹沟细胞解体标志着卵细胞的成熟;顶端细胞打开,成熟的卵细胞进行受精;当颈卵器的腹沟细胞浓缩成为略扁的半球形结构而不解体,促使颈卵器败育。本研究首次阐明荚果蕨颈卵器内细胞的发育顺序和特征,为开发应用山野菜荚果蕨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贾蕙宁檀龙云石雷刘保东
关键词:山野菜荚果蕨颈卵器发育
药用植物金毛狗有性繁殖的初步研究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根状茎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等功效,是治疗风湿骨痛、足膝无力、老人尿频、半身不遂、小便失禁等症...
刘保东陈真传
文献传递
4种桫椤初生叶的形态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用腐叶土培养海南白桫椤(Sphaeropteris hainanensis)、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刺桫椤(A.spinu-losa)和滇南桫椤(A.austroyunnanensis)的孢子,获得有性生殖苗.观察并比较了幼孢子体最初4枚叶片形态发生的详细过程,据此讨论了其种属划分的合理性及相关的系统学意义.
檀龙颜郭立波刘保东
关键词:幼叶系统学意义
蔓委陵菜的生态习性调查被引量:3
2003年
刘保东王晓楠
关键词:生态习性蔷薇科生物学特性
东方荚果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报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东方荚果蕨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培养5d左右孢子萌发;丝状体单列细胞;片状体发育方式为槲蕨型(Drynaria type);成熟雄配子体近心形,成熟雌配子体呈阔圆心形;毛状体由1—3个细胞组成;精子器发育方式为水龙骨科型(Polypodiaeeae type);配子体中部及基部细胞内存在哑铃型叶绿体;在近原丝体细胞中,可观察到极不规则的叶绿体;假根单细胞,丝状。
王晓楠刘保东石雷
关键词:配子体发育
Cd^(2+)、Pb^(2+)胁迫下对开蕨配子体发育的比较研究
2021年
为明确重金属污染对对开蕨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对开蕨濒危的内在原因,以对开蕨配子体为材料,分别设置土壤中不同含量Cd^(2+)(0.2、0.4、0.8 mg/kg)和Pb^(2+)(20、40、80 mg/kg)对其配子体进行单因素胁迫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配子体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统计了心形原叶体、精子器、颈卵器的形成时间以及精子器、颈卵器等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d^(2+)、Pb^(2+)对对开蕨配子体精子器形成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对心形原叶体、颈卵器形成时间以及精子器、颈卵器、假根、毛状体数量影响显著。在0.4 mg/kg Cd^(2+)、40 mg/kg Pb^(2+)胁迫下,对开蕨配子体叶绿体变黄,并伴有叶绿体溶解的现象;在0.4 mg/kg Cd^(2+)、40 mg/kg Pb^(2+)胁迫下,精子器细胞壁出现发黄现象,排出的精细胞也呈现黄色;在0.2 mg/kg Cd^(2+)胁迫下,颈卵器顶端到底部颜色逐渐发黄,而在20 mg/kg Pb^(2+)胁迫下,颈卵器从底部向顶端逐渐变黄;在0.8 mg/kg Cd^(2+)、80 mg/kg Pb^(2+)胁迫下,假根出现褐变、弯曲的现象,且在80 mg/kg Pb^(2+)胁迫下,假根出现渗漏现象。0.2 mg/kg Cd^(2+)、20 mg/kg Pb^(2+)对对开蕨配子体的影响较小,但随着Cd^(2+)、Pb^(2+)含量的增加,对开蕨配子体生长所受影响增大,其形态结构发生严重变化。
王梓丞杨硕关旸刘保东
关键词:精子器颈卵器假根
湿地极危植物中华水韭孢子育苗及幼孢苗管护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土壤和改良的Knop’s固体培养基培养湿地敏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极危蕨类中华水韭(1soetes sinen—sisl,并获得有性生殖苗;观察记录了配子体发育及幼孢苗发生各阶段的详细过程;总结了幼孢苗的人工管护技术;分析讨论了配子体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规律、幼孢苗复壮对策以及病虫害类别、病症及其防治措施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水韭孢子在22-28℃、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每日光照14h和黑暗10h的条件下,可达到90.3%的成熟率;已完成中华水韭的生活史,掌握了孢子育苗及日常管护方法,获得孢苗5000棵,长势良好,出现孢子囊,以期为回归原产地,拯救该野生种群及湿地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邢建娇路靖李范刘保东
关键词:中华水韭
核心薄囊蕨类颈卵器多细胞起源的形态学观察
2018年
核心薄囊蕨类是真蕨纲中的主要类群,其颈卵器壁细胞的起源问题尚未见报道。该研究以华北鳞毛蕨为例,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用石蜡切片法综合观察了颈卵器的发育过程,分析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卵细胞等的发生与分化,并结合桫椤科等十多个类群性器官的研究成果,探讨核心薄囊蕨类颈卵器的起源。结果表明:(1)颈卵器由配子体1个原始细胞和多个营养细胞共同发育而成。(2)原始细胞经两次不均等分裂由外向内依次形成颈壁细胞、中央细胞、基细胞。(3)中央细胞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4)基细胞分化为颈卵器腹壁最下方的1~4个壁细胞。(5)颈卵器腹部周围的壁细胞由卵细胞周围的多个营养细胞直接转化而来。该研究首次提出了核心薄囊蕨类颈卵器为多细胞起源,并为探讨颈卵器植物的有性生殖演化规律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刘晶王欣檀龙云刘保东
关键词:颈卵器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