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东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Web的经济型PACS的构建与实现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构建一套符合中小型医院实际的基于Web的经济型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方法:在院内局域网基础上,采用配备海量硬盘的普通PC机,架设Web及FTP服务器,应用ASP加Access数据库技术,撰写网页,实现影像报告的书写、打印,同时将影像数据导入服务器,实现院内共享及远程会诊。结果:以极为经济的方式实现了PACS的基本功能。结论:构建基于Web的经济型PACS在基层医院切实可行。
- 刘保东齐巍何兵孙宝珍
- 关键词:计算机存储设备
- 基于动态服务器页面的医学影像报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2006年
- 刘保东何兵齐巍罗昕董军孙宝珍
- 关键词:医学影像服务器页面SERVERPACS
- 全麻后移动CT定位下肺结节精准切除272例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术对于胸腔镜下肺结节精准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72例肺小结节患者,共382枚结节。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CT移动(扫描机架沿滑轨)至手术床。CT引导下采用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对肺结节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立即胸腔镜手术,精准肺结节切除。结果27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术前定位,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所花费时间为9~68 min。穿刺定位完成后有57例(20.9%)定位区域的肺组织内出现少量高密度出血。有66例(24.2%)定位完成后即刻出现不同程度的少量气胸,气胸比例均<10%。完成定位后同时出现肺实质内出血合并气胸的患者共17例(6.25%)。定位成功后272例患者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均顺利康复,未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的肺结节穿刺定位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可帮助外科医生精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有利于早期肺癌的精准手术治疗。
- 周玉汀王博江李祖雷李东邱增华刘保东
- 关键词:肺结节胸腔镜手术
-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中低剂量与超低剂量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LB)中低剂量CT引导与超低剂量CT引导的临床效果及辐射剂量的差别。方法选取我院CT引导下PLB病例286例,其中低剂量组151例为对照组,超低剂量组135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病灶最大直径、皮肤到靶病灶的距离、手术操作时长、标本数量、病理诊断阳性率、辐射剂量、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对手术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例在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最大直径、皮肤到靶病灶的距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标本数量、病理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操作时长方面,实验组用时更短(P<0.001)。在辐射剂量方面,实验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为(47.5±11.6)mGy-cm,较对照组(216.7±93.5)mGy-cm下降了78.1%,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结论与低剂量CT相比,超低剂量CT引导的PLB,辐射剂量进一步减低的情况下,不增加手术时间,且可保证病理诊断阳性率和患者安全。
- 刘保东王博江孙新儒黄光明谭延禄
- 关键词:肺穿刺活检
- 同轴套管与非同轴套管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比较同轴套管与非同轴套管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L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拟行CT引导下PLB患者515例,PLB术中穿刺采用同轴套管技术345例(同轴套管组)、非同轴套管技术170例(非同轴套管组)。统计穿刺时皮肤到靶病灶的距离、胸膜到靶病灶的距离、手术操作时间、标本数量、病理诊断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计算病理诊断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时皮肤到靶病灶的距离、胸膜到靶病灶的距离、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轴套管组穿刺获取标本(2.9±0.9)条/例、病理诊断阳性率94.5%(326/345),非同轴套管组穿刺获取标本(1.2±0.5)条/例、病理诊断阳性率87.6%(149/170),两组比较P均<0.05。同轴套管组术中及术后并发气胸66例、胸壁血肿/胸腔积血7例、咳血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22.6%;非同轴套管组术中及术后并发气胸47例、胸壁血肿/胸腔积血3例、咳血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0.6%;同轴套管组气胸发生率低于非同轴套管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非同轴套管组(P=0.05)。结论与非同轴套管技术比较,在CT引导下PLB中采用同轴套管技术穿刺获取标本量多、病理诊断阳性率高,且并发症尤其是气胸发生率低。
- 刘保东周玉汀李宁孙久波许波
- 关键词:肺穿刺活检术影像引导并发症气胸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2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3例行延迟扫描。结果:12例CT平扫均显示胆系梗阻征象,梗阻平面位于肝门区,强化扫描12例均显示肝门部胆管走行区结节灶或环状肿物,病变于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达峰值,平衡期其密度略低于门静脉期,3例延迟扫描病例未见延迟强化。结论: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的MDCT表现有一定特征。
- 何兵刘保东罗昕董军孙宝珍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胆系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对肾癌术前TNM分期的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肾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00年3月~2004年5月收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36例患者术前MRI(均包括T1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应用1997年肾癌TNM分期法进行分期。将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应用Kappa检验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在T分期及M分期中,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K=0.896,K=0.786)。在判定肾癌并静脉系统受累方面,MRI分期与病理分期有非常高的一致性(K=1)。但N分期两者一致性较差(K=0.367)。结论MRI可用于肾癌术前TNM分期,其对T期、M期及静脉系统受累的评价准确性高,但对N期评价准确性较差。
- 何兵刘保东罗昕孙宝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肾癌TNM分期
- 迟发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分析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CT特点 ,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1例病人伤后至就诊时间为2~ 14天 ,CT先按常规平扫 ,其中 9例加做了强化检查。 4例经手术治疗 ,7例保守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 :(1)实质血肿 5例 ,其 3例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血湖”影 ,2例呈不规则低密度“裂隙”影。 (2 )包膜下血肿 3例 ,呈边界清楚光滑的“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区。 (3)混合血肿 2例 ,表现为实质血肿与包膜下血肿并存。 (4)脾挫裂伤 1例 ,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表现具有特征性 。
- 崔建刚刘保东张广霞张炜
- 关键词:脾破裂CT
- 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分析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CT平扫均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增粗,7例见腔内高密度影,8例见腹腔积液,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水肿;3例强化扫描示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结论:CT对诊断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急性腹痛,不明原因腹水及可疑肠梗阻的病例,应注意观察其门脉系统情况。
- 何兵刘保东罗昕董军孙宝珍
- 关键词:血栓形成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 肝门部浸润型胆管癌的MSCT与高场MRI诊断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刘保东何兵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