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发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农业大学基础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活性剂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 2篇硫酸
  • 2篇棉花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枯萎
  • 2篇枯萎病
  • 1篇电荷
  • 1篇电解质
  • 1篇多酚
  • 1篇多酚类
  • 1篇多聚
  • 1篇阳离子
  • 1篇阴离子
  • 1篇营养保健价值
  • 1篇幼苗
  • 1篇育种
  • 1篇张力计

机构

  • 1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刘发敏
  • 7篇李学刚
  • 7篇张明晓
  • 4篇吴光权
  • 4篇张光先
  • 2篇王以和
  • 2篇刘鸿年
  • 1篇刘勋
  • 1篇李学刚
  • 1篇郭丽华
  • 1篇喻尚其
  • 1篇何立人
  • 1篇李正玮
  • 1篇唐章林
  • 1篇肖建国

传媒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分析测试仪器...
  • 1篇种业导刊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幼苗枯萎病抗性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不同枯萎病抗性的棉花幼苗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 ,而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接菌比不接菌处理 ,抗病品种幼苗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 1 5%~ 1 9% ,而感病品种则增高 1 3 %~ 2 0 %。抗。
刘发敏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育种抗病性
茶鲜叶萎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茶叶在自然萎凋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高峰出现在采摘后12小时,活性上升幅度以福鼎最高,为鲜叶的1.58倍;云南大叶最低,为鲜叶的1.28倍。发酵期间,其活性只有鲜叶活性的1/2左右。供试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肉桂酸4—羟化酶(CA4H)活性变化是相伴随的。CA4H活性一般低于PAL的活性。福鼎和云南大叶的PAL和CA4H活性分别在8小时和12小时达到高峰。它们之间有4小时的时差,这可能是品种不同引起的。
刘鸿年刘发敏
关键词:萎凋PAL活性酶活性
酶、多肽电荷数的理论计算及误差研究
1998年
对酶的电荷数随pH变化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将推导出的酶的电荷数与pH的关系式应用于多肽等电点的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并推导出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及中性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式,与现有计算式完全一致.应用荧光光谱和荧光偏振对肌酸激酶带电性随pH值的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符合实验结果,表明:此文理论关系式是可靠的.
张光先李学刚刘发敏张明晓
关键词:多肽
棉花多酚类、黄酮类含量与抗枯萎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研究测定了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多酚类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析了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条件下,3叶期感病品种的多酚类含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而黄酮类的含量则相反。在种子接菌条件下,抗病品种86—1多酚类含量急剧上升,至花蕾期含量达1叶期的2.7倍;感病品种鲁棉1号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表明多酚类物质的大量形成是抗病的应激代谢反应。在接菌条件下感病品种黄酮类含量1~3叶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而抗病品种1叶期含量高,以后迅速下降至5叶期达最低,其后又上升,形成V形低谷,说明大量黄酮类物质降解可能与植保素形成有关。上述两类物质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刘发敏刘鸿年肖建国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抗病性多酚类黄酮类
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加溶能力被引量:13
1995年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mixture, formed by sodium dodecylpoly oxyethylene sulfate (C12E7S) and dodecyltrihydroxyethylammonium chloride (C12N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o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12E7S and C12NE is very strong. The aquepus solution of C12E7S-C12NE is homogeneous. The solubilization of 1-pentanol by the aquous solutipn of C12E7S-C12NE is decrease when the mixed ratio approach 1∶1 and the solubilized curve is "V" type, in which the lowest solubilization is only about one third of the single one’s. The solubilization curve of n-hexane shows the maximum when the mixed ratio approach 1∶1.
李学刚吴光权张明晓刘发敏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戊醇己烷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被引量:2
1995年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9,6)SO_4Na(C_8φE_(9.6)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铁C_(12)H_(25)N(CH_3)_3Br(C_(12)NMe_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相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_(cmc)比单一组份的cmc和γ_(cmc)低。C_8φE_(9.6)S—C_(12)NMe_3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在混合比为1:1左右时达最大值。在C_8φE_(9.6)S中引入20%的C_(12)NMe_3后,C_8φE_(9.6)S—C_(12)NMe_3的润湿能力增加。当C_(12)NMe_3进一步增加时,其润湿能力下降。在C_8φE_(9.6)S中引入小于10%的C_(12)NMe_3时,对C_8φE_(9.6)S的去污能力无明显影响。
李学刚张光先吴光权刘发敏张明晓
关键词: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
碳链周围水结构与表面活性剂胶团化中熵增关系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提出了水分子在碳链周围形成笼状5员环结构的模型,并得出了m个碳形成的直链在脱除其周围笼状水分子时,引起体系的熵增△S=-3.1K[(0.575m+4.51)In(0.575m+4.01)-0.575m)]。利用温度、NaCl等对烷基硫酸钠cnHztu+ISO4Na(CnS,m=8,l0,12)cmc的影响,求出25℃时C_mS胶团化过程中的△S°。结果发现,C_mS的△S°和(0.575m+4.51)In(0.575m+4.01)-0.575m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该关系式具有普遍的意义,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李学刚张光先刘发敏张明晓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我国小米脂肪酸含量研究被引量:36
1997年
用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16份小米品种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小米6种主要的脂肪酸中,亚油酸为70.01%,油酸为13.39%,亚麻酸为1.96%,棕榈酸为8.34%,硬脂酸为4.38%,花生酸为1.72%。小米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85.54%。聚类分析表明,我国小米亚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北方省份高,南方省份低的趋势。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是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刘发敏喻尚其唐章林唐章林
关键词:脂肪酸气相色谱
硫精砂尾矿还原硫酸烧渣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利用硫精砂尾矿还原硫酸烧渣,从而提高烧渣中铁的浸出率,达到综合利用尾矿及烧渣,减轻污染的目的。结果表明:把烧渣和尾矿按4~6比1的比例混合,在700~800℃处理30min,铁的浸出率比处理前增加3倍。文中还讨论了还原机理。
李学刚刘勋王以和刘发敏
关键词:硫酸渣
肌酸激酶多聚电解质特性研究
1996年
本文从理论上导出了蛋白质的净电荷、正电荷、负电荷随pH值的变化关系式,应用于氨基酸和多肽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完全一致。用荧光偏振和荧光光谱对肌酸激酶带电性随pH值的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符合实验结果。这表明用本文的理论关系式处理蛋白质的带电荷数是可靠的。同时,根据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蛋白酶抗碱性能力比抗酸性能力强的现象。
张光先李学刚刘发敏张明晓
关键词:肌酸激酶电荷电解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