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知识
  • 3篇知识生产
  • 3篇科学知识
  • 2篇社会
  • 2篇民科
  • 2篇科学知识生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学社
  • 1篇学术
  • 1篇学术机构
  • 1篇学习型社会
  • 1篇隐性知识
  • 1篇隐性知识管理
  • 1篇知识管理
  • 1篇社会型
  • 1篇社会学
  • 1篇全民科学素质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分析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作者

  • 10篇刘小玲
  • 5篇曾国屏
  • 2篇李正风
  • 2篇王凌晶
  • 1篇吴金希
  • 1篇王翠霞

传媒

  • 2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辩...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流动项目主任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被引量:3
2007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以下简称NSF)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成立于1950年,主要负责资助全美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美国科学与工程各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
刘小玲吴金希王翠霞
关键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FOUNDATION美国联邦政府学术机构
科学组织运行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
刘小玲
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式被引量:39
2003年
针对隐性知识管理,结合创新系统的交互作用理念和社会学的互动理论,从信任的心理机制、开放的对话机制、主动的学习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方面的考察,提出一个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形知识管理模式。
刘小玲
关键词: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心理机制激励机制
科学研究:在认知导向与组织制约之间被引量:3
2008年
认知导向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理想信念,组织制约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现实状态。科学研究,在认知导向与组织制约之间,体现了科学理性和政治理性的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刘小玲曾国屏
当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运行模式的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认为随着基础研究生产方式和功能发生拓展与延伸,科学组织的运行模式也表现出多元化的新趋势,形成了认识驱动型、战略均衡型和动态组合型三种运行模式并存的态势。
刘小玲曾国屏
关键词:知识生产
科学组织:在科学自主与社会型塑之间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科学组织内部运行态和外部运行态的分析,形成一个科学自主性和社会型塑性相互作用的关于科学组织运行的“双重相互作用圈”模型,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组织的多元模式,分析了科研管理的有效性。
刘小玲曾国屏
关键词:科学知识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与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被引量:7
2005年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发展的全面性,而且包括“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
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三个层面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试图衔接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采取中观层面的组织学视角,对知识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但由于对什么属于组织层面有不同的理解,研究视角也不一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以“学科”或“专业”为分...
刘小玲曾国屏
关键词:知识生产科学社会学
文献传递
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考察了惠特利(Richard Whitley)的“科学场域”视角和沃恩(Diane Vaughan)的“组织特征”视角,指出作为中观层面的科学知识生产的组织学分析框架中应该整合两种类型的研究,并纳入更广泛的社会与境。
刘小玲曾国屏
关键词:科学知识生产
关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思考被引量:19
2005年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任务,不仅要使所有国民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而且要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为每一个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条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实状况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