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峰

作品数:35 被引量:36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储层
  • 7篇地球物理
  • 5篇地质
  • 5篇致密砂岩
  • 5篇砂岩
  • 5篇盆地
  • 5篇反演
  • 5篇MARKOV...
  • 4篇地震
  • 4篇气田
  • 4篇MARKOV...
  • 4篇大牛地
  • 4篇大牛地气田
  • 3篇地壳
  • 3篇地球物理场
  • 3篇地球物理场特...
  • 3篇地球物理证据
  • 3篇地震反演
  • 3篇地震资料
  • 3篇延长组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5篇刘振峰
  • 15篇郝天珧
  • 6篇董宁
  • 5篇江为为
  • 5篇胥颐
  • 4篇王箭波
  • 4篇阎晓蔚
  • 4篇张金强
  • 3篇苑书金
  • 3篇杨长春
  • 3篇刘俊州
  • 3篇刘喜武
  • 3篇宋海斌
  • 3篇刘建华
  • 3篇韩磊
  • 2篇周小鹰
  • 2篇刘少华
  • 2篇季玉新
  • 2篇涂广红
  • 2篇刘俊洲

传媒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SPG/SE...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地震预测与地质发育模式被引量:5
2022年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断缝体展布范围的精细刻画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进行了地震预测,并总结了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西部地区断层欠发育,以背斜为主,整体上呈NE/NNE走向,东部地区三级、四级断层发育,主要呈NE向、近EW向与近SN向。已发现裂缝受研究区三级、四级断层控制,走向以近EW向为主,以平缝(<10°)和低角度缝(10°~30°)为主,在须二段上亚段T_(3)x^(2-2)砂组和中亚段T_(3)x^(2-4)砂组最为发育。新场地区须二段裂缝可以分为断层相关和褶皱相关裂缝2类成因,针对断层相关裂缝,最大似然属性能够更客观地刻画断层滑动面,混沌(构造熵)属性能够刻画断层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针对褶皱相关裂缝,曲度属性能够刻画褶皱相关裂缝发育区。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断褶缝体和褶缝体3种类型,其中,以断缝体、断褶缝体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断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发育褶缝体,通常分布范围较小。
邵绪鹏刘振峰刘忠群季玉新
关键词:地震预测川西坳陷
关于中朝与扬子块体边界在黄海延伸的地球物理证据
本文通过对黄海布格重力数据进行水平方向导数、垂直梯度和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地震资料,根据断裂带特点,展布和相互关系提出中朝和扬子块体边界地球物理证据.
郝天珧江为为宋海斌阎晓蔚刘建华胥颐刘少华胡忠义刘振峰
关键词:地震资料断裂带地球物理证据
文献传递
叠前含气性检测和储层参数建模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研究和应用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气藏,储层的砂体较薄而且相变频繁,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叠置,规律性差,目前鄂尔多斯地区大牛地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难度非常大。针对大牛地气田的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基于叠前近、远道差异的叠前含气性检测技术和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属性参数建模技术,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提高了大牛地气田的储层描述精度。
苑书金刘振峰董宁
关键词:烃类检测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预测被引量:19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属于岩性油藏,主力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整体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有利砂体展布是制约红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由于砂岩储层与周围泥岩盖层波阻抗差别小,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预测储层分布。以红河油田主力油层长81为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构了一条可以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的岩性指示曲线,通过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长81砂体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徐美娥尹伟陈冬刘振峰张云霞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反演致密砂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反射率法正演算法中截断效应及临界反射效应的消除
<正>反射率法正演算法是计算层状介质中合成地震记录的重要算法。该算法的主要特点是将所有的弹性波类型包含在计算过程中,在不同的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控制、选取所需的特定弹性波类型进行计算。在层状介质中,波动方程在频率波...
张金强苑书金刘振峰
文献传递
“断缝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被引量:20
2021年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概念的基础上,对“断缝体”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建立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分析了“断缝体”组构单元及背景围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计算和筛选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混沌属性和最大似然属性进行“断缝体”的预测,形成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预测技术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断层解释结果及电成像裂缝解释结果确定了相应的地震属性阈值,用最大似然属性(>0.15)刻画断层滑动面,用混沌属性的不同阈值范围刻画滑动破碎带(0.18~1.00)和诱导裂缝带(0.05~0.18)。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获取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目的层段的断层滑动面、滑动破碎带及诱导裂缝带数据体及相应的裂缝预测成果。从预测结果和电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对照分析来看,由于预测过程考虑了“断缝体”的地质发育模式,预测结果的地质意义较为明晰,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表明“断缝体”概念及其地质模式在地震裂缝预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振峰刘忠群郭元岭季玉新李王鹏林恬陈天胜金武军
关键词: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体系与油气富集模式被引量:24
2015年
在典型油藏解剖基础上,根据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和划分原则,结合烃源岩、源储组合样式、油藏特征、成藏机制等,将镇泾地区延长组划分为近源—接触式成藏体系和近源—跨越式成藏体系2类。前者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源储紧邻,为直接接触,具有"近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短,运移动力主要为源储压力差,输导体系为砂岩(微裂缝),隐性输导,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优质烃源岩、有利砂体和裂缝,油气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接触式‘源、相、缝’控";后者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为主,源储为跨越式接触关系,具有"远源成藏"特征,运移距离较长,运移主要动力为源储压力差和浮力,输导体系以断裂—砂体为主,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通源断裂、有利砂体和裂缝,富集模式可概括为"近源—跨越式‘断、相、缝’控"。
肖承钰尹伟张颖徐士林杨渔刘振峰
关键词:成藏体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进展
在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过程中,地震资料的应用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储层规模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统计学特征的应用对解决薄层分析、岩性预测、物性预测、压力预测、含油气性预测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
刘振峰郝天珧王峰徐亚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时频分析岩性预测孔隙度预测
文献传递
中国中南地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利用重、磁和天然地震资料对中南地区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分为4个重力异常区、3个航磁异常区.根据重力资料反演计算得到的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9.5~41 km之间,总的趋势为西...
江为为郝天珧胥颐刘振峰朱东英涂广红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壳结构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裂缝是碳酸盐岩等储层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由于这类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通常难以识别。成像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虽然对裂缝识别效果较好,但成本高导致数量少。目前裂缝评价方法多以使用常规测井为主,但由于测井响应的复杂性以及裂缝本身的复杂性,很难使用单一的常规测井资料得到对裂缝识别满意的结果。为了提高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了综合概率密度法、判别分析法、改进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综合裂缝识别方法,将多种常规测井曲线经过一定的数学运算手段融合起来,放大各种曲线对裂缝的敏感度,并结合成像测井等直观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了较好的裂缝识别效果。
韩磊刘俊州刘振峰张金强王震宇
关键词:碳酸盐岩测井评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