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亮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披碱草
  • 5篇垂穗披碱草
  • 4篇老芒麦
  • 3篇披碱草属
  • 3篇种质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牧草
  • 3篇居群
  • 2篇多样性
  • 2篇性状
  • 2篇野生
  • 2篇披碱草属牧草
  • 2篇种质资源
  • 2篇聚类分析
  • 1篇野生牧草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篇刘新亮
  • 7篇德英
  • 6篇赵来喜
  • 4篇穆怀彬
  • 4篇王照兰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比较
以37份野生老芒麦为材料,观测其第一年生长状况,并对12个形态指标进行形态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从而揭示37份野生老芒麦在第一年形态特征差异,为第一年及以后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种...
刘新亮德英赵来喜
关键词:老芒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rDNA-ITS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分析了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rDNA-ITS序列,为这两个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指纹图谱,为系统发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22份材料的ITS、ITS1、5.8S、ITS2序列长度均相同,依次为604bp、222bp、164bp、218bp,GC含量依次为62.25%~63.08%,62.16%~63.06%,59.76%,64.22%~65.60%。除5.8S外,碱基位点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些变异位点有明显的种性变异规律,可作为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质DNA指纹特异鉴别位点。7个ITS序列的同源性98.7%~99.8%,遗传分歧0.2~1.3,具有保守性,为非近期分化类群。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不同来源地的同种材料,差异主要表现在DNA变化快慢及碱基替换数,但相同的种归为一类,进一步反映了种内的遗传稳定性。
德英穆怀彬王照兰赵来喜刘新亮
关键词:老芒麦垂穗披碱草ITS序列系统发育
垂穗披碱草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被引量:5
2011年
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因素(Taq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进行优化试验,建立垂穗披碱草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及最佳扩增程序。在25μL反应体系中,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 10×buffer(不含Mg2+)、1.0 U Taq酶、2.0 mmol/L Mg2+、30~120ng模板DNA、0.25 mmol/L dNTPs、0.25μmol/L引物。在优化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出11条多态性丰富,扩增稳定的引物,并通过设置退火温度梯度、循环次数梯度、延伸时间梯度,得到垂穗披碱草ISSR-PCR最佳扩增程序。反应程序:94℃预变性2 min,94℃变性1 min,51℃退火1 min(视不同引物而定),72℃延伸1.5 min,共41个循环,72℃延伸10 min。通过对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扩增程序的验证,发现该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重复性。
刘新亮德英赵来喜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
我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形态特征比较
7份野生老芒麦为材料,观测其第一年生长状况,并对12个形态指标进行形态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从而揭示37份野生老芒麦在第一年形态特征差异,为第二年及以后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种质形...
刘新亮德英赵来喜
关键词:老芒麦种质资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垂穗披碱草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对采集自四川、西藏、甘肃、新疆、青海和内蒙古6个省(区)的29份垂穗披碱草的14项穗部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项穗部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7.34%,显示垂穗披碱草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居群总多样性指数H′为1.947,居群平均H′为1.424,则居群间H′为0.523。可见垂穗披碱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73.14%),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26.86%)。聚类分析,可分为种子大、较大、较小、小4种类型,较大居多。经主成分分析,其分布能解释总变异的86.63%,其中外稃长、第一颖芒长、穗宽、内稃长、小穗数、穗长等性状是影响较大的因素,这6个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基本可以揭示垂穗披碱草形态总体变异的趋势。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德英赵来喜刘新亮穆怀彬王照兰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多样性
两种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本文以来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38个县市的31份老芒麦和19份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以表型性状、主要农艺性状以及ISSR分子标记为研究内容,探讨不同地理来源的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适应环境以及分布的特点,以揭示供试材料间遗...
刘新亮
关键词: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种质资源
披碱草属8种野生牧草居群穗部形态多样性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14项穗部性状对披碱草属8种(Elymusspp.)101个野生牧草居群的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不同种的各居群之间以及采自不同地区同一种的各居群之间表现型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披碱草属牧草种间存在差异,14项穗部性状中,肥披碱草(E.excelsus)有9个性状(穗长、穗宽、小穗长、小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第一外稃芒长、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均为最大值;黑紫披碱草(E.atratus)的穗宽、第一外稃长、第一颖芒长3个性状均为最小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第一颖芒长>旗叶与穗基部长度>第一颖长>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宽>第一外稃芒长>穗宽>小穗数>每穗轴小花数>小穗宽>穗长>小穗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8个披碱草属牧草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垂穗披碱草(E.nutans)>老芒麦(E.sibiricus)=披碱草(E.dahuricus)>麦薲草(E.tangutorum)>肥披碱草>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黑紫披碱草;居群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老芒麦>肥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黑紫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圆柱披碱草>麦薲草;表型分化系数为麦薲草>圆柱披碱草>垂穗披碱草>披碱草>老芒麦>肥披碱草>短芒披碱草>黑紫披碱草;8个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多样性共同引起的,不同物种其多样性二者所占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
德英穆怀彬刘新亮赵来喜王照兰
关键词:披碱草属居群穗部性状
我国野生披碱草属牧草居群的穗部形态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对采集自我国12个不同分布区的105个野生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居群的14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穗部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多样性指数(H′)在0.784~1.65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6;居群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36,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7.89%。14项穗部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多样性、居群总多样性以及变异系数变化不完全一致,居群内H′最高的为旗叶与穗基部长度(1.648),居群总H′最高的为小穗长(2.054),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第一颖芒长(58.932%),平均变异系数为31.22%,表明穗部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F检验差异极显著。引起居群形态差异的性状与种子产量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穗长、穗宽、第一颖芒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第一外稃芒长、每穗轴小花数、第一颖长和第一颖宽。我国野生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是相关的,我国西北部是野生披碱草属牧草分布中心,也是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中心。此外,提出了我国披碱草属牧草保护的策略。
德英刘新亮穆怀彬赵来喜王照兰
关键词:居群主成分分析
垂穗披碱草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对采集自四川、西藏、甘肃、新疆、青海5个省(区)19个县市的19份垂穗披碱草的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2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87%~26.3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株高,最大的是第一颖长;株高、穗宽、穗轴第一节间长以及小花数变异系数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茎部、叶部以及穗部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叶片长宽、茎节间长、旗叶至穗基部长、小花数、小穗数以及种子的长宽呈负相关;影响垂穗披碱草表型分化的主要指标有11个,按作用的大小分别为株高、小穗数、穗宽、内稃长、外稃长、穗下第一节间长、穗长、外稃芒长、旗叶宽、旗叶至穗基部长、旗叶长;聚类分析表明,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主要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与地域和生境存在一定的关系。
德英刘新亮赵来喜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表型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