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林

作品数:3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文学
  • 8篇文化
  • 5篇性格
  • 5篇知识分子
  • 5篇文化性
  • 5篇文化性格
  • 4篇格论
  • 3篇诗歌
  • 3篇左翼
  • 3篇左翼知识分子
  • 3篇写作
  • 2篇主义
  • 2篇文本
  • 2篇文学书
  • 2篇文学书写
  • 2篇小说
  • 2篇教育
  • 1篇大学堂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机构

  • 25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广播电视...
  • 1篇中国作家协会
  • 1篇青海建筑职业...

作者

  • 25篇刘晓林
  • 1篇左克厚
  • 1篇程新炜
  • 1篇刘晓林
  • 1篇马超

传媒

  • 10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雪莲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滇池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科学咨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群文天地
  • 1篇阿来研究
  • 1篇华中学术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8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粹话语与中国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塑造
2011年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知识分子在言说方式和言说姿态上呈示出了借重民间形式、靠拢民众情感、皈依乡土道德的文化品格。
刘晓林
关键词:民粹主义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与北大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被引量:1
2004年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其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北大不仅在完善学科设置、强化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引进了一批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五四”时期的北大成为引导社会潮流和培植独立、自由文化精神的重要领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实施是北大扮演新文化运动中坚角色的前提条件,也是北大知识分子形成立足学术研究本位、关怀人间文化品性的重要保证。
刘晓林
关键词: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
主持人语
2024年
杨志军是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1987年第1期《当代》杂志推出中篇小说《环湖崩溃》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从那时至今,近40年的创作历程,杨志军用30余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创造了由“荒原”“藏地”“海洋”三个题材系列建构的葳蕤斑斓的文学世界。杨志军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想主义的激情,对人类生存境遇和自然关系的思索,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大地和人民深挚的依恋始终是其文学书写的精神底色,这也成为他在不同题材书写中一贯呈现的创作个性。
刘晓林
关键词:文学书写忧患意识
末世情绪与晚清的文学书写被引量:1
2011年
末世情绪是晚清文人面对西潮涌入、传统文化失落的集体性情感反应,他们或激愤或消沉或失检放纵的行为方式莫不是末路意识的折射,末世感深刻影响了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
刘晓林
关键词:晚清末世文化心态
寻找与完善“人”自身的寓言——《王的奴》片论
2017年
旦文毛向读者奉上了自己的长篇处女作《王的奴》,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作品像一株树站立在青海玉树的草原上,枝干挺拔、枝叶婆娑,摇曳生姿,成为一道炫人眼目的风景。康巴才女旦文毛曾以诗歌写作为人熟知,却少有人了解她为小说创作默默地作了长期准备。这部潜心创作多年的长篇小说于2016年问世,那蓬松舒展又针脚绵密的叙事.
刘晓林
关键词:巴赫金时空体文学写作
青海新文学写作的历史流变与文化阐释
2006年
青海新文学是伴随着青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发生发展的。在迄今近8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从边缘化的地区性写作逐步汇入中国新文学主潮并努力营造自身品格的流变过程。映衬着独特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的青海新文学,以对“自然与人”主题的关注和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构成了其鲜明的文化品格。
刘晓林
关键词:历史流变文化阐释
余易木小说创作论
2013年
余易木是一位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小说家。他于人生逆境中的小说写作,以对一代知识分子坎坷遭际的真实书写,展示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和道义良知。他在开阔的文化视野中,建立了独立不依的文学立场,其小说对生命关怀主题的深入挖掘,对人间至情的诚挚守望,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成熟,使其创作成为在上世纪50—70年代"地下文学"写作中一道流光溢彩的景观。
刘晓林程新炜
关键词:自我救赎文学资源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者形象的边缘化倾向及其角色选择被引量:2
1996年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者形象的边缘化倾向及其角色选择刘晓林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传统的结构秩序解体和新的价值体系构建的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困顿境遇使传统由土而仕的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能发生逆转,一向在社会肌体中依傍主流文化,实现其济世理想和道德化身形象...
刘晓林
关键词:知识者青年知识分子边缘化倾向中国文学
荆棘途中的跋涉——中国现代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论
2003年
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基于对人类生存完满状态的向往而投身革命,但自我情感方式却与具体的革命实践之间产生了深刻裂隙。在革命理性的召唤下,经由思想改造运动,左翼知识者放弃了启蒙主义的思想立场,逐渐认同工农大众的价值取向,最终趋归特定意识形态的文化规范。这一思想嬗变过程,凸现了左翼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
刘晓林
关键词: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性格大众文化
行走在云中,追赶光的脚步——昌耀之后青海现代汉诗简论
2016年
青海诗歌是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歌"的重要构成,并且因为昌耀的努力,赢得了中国诗界的敬意。新世纪的青海诗歌,经历了昌耀离世的阵痛之后,创造性地继承昌耀的诗歌遗产,在营造地理空间文化意识、建构诗歌本土性、注重生命体验、拒绝公共话语的个人化写作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刘晓林
关键词:昌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