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90例在我科检查为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R-R间隔时间以及心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R-R间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
- 蒋培培刘晓林王高峰孙西振陈永玲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房颤
-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中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评价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在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源性猝死(SCD)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7例发生急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急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QRS、QT、QTc值,预测SCD的准确率。结果:24 h心电图、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心律失常事件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随访3个月,SCD组患者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三种方法检查QRS、QTc值均大于非SCD组;QT值小于非SCD组(P<0.05)。SCD组患者三种方法检查QRS、QT、QT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RS、QTc值远程实时心电>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QT值远程实时心电监测<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P<0.05);非SCD组患者三种方法检查QRS、QT、QT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心电图监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QRS、QT、QTc阳性及三种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符合率均有差异,其中远程实时心电>24 h心电图>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预测急性心律失常患者SCD发生具有较高的价值。
- 王露露刘晓林张琰琰
- 关键词:急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 82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的82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以早发型(≤7天)为主,晚发型以院内感染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出现减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氨苄西林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加他唑巴坦的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及克林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82例败血症患儿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7.3%。结论: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发病率高,应密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动态监测其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的变化,同时及时完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改善患儿预后。
- 李敏朱影刘晓林叶玉兰邢理顺
- 关键词:早产儿败血症病原菌
- 25例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分析被引量:3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危重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手足口病定点PICU收治的25例均合并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损害的危重手足口病病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观察其预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25例危重症患儿,其中5例因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脑死亡放弃治疗,18例痊愈。结论由EV71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均为婴幼儿,其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因此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支持,同时应积极脱水降颅压,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适当液体复苏,给予亚低温治疗。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大部分病例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赵永刘晓林郭玉淮朱影尚云晓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儿童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