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桑树
  • 4篇桑树品种
  • 4篇种质
  • 3篇诱变
  • 3篇杂交
  • 3篇酸酶
  • 3篇扦插
  • 3篇化学诱变
  • 3篇兼用
  • 3篇果叶
  • 3篇倍体
  • 2篇冬芽
  • 2篇驯化
  • 2篇野生
  • 2篇野生桑
  • 2篇野生资源
  • 2篇栽培
  • 2篇栽培要点
  • 2篇植酸
  • 2篇植酸酶

机构

  • 13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李镇刚
  • 13篇刘淑娟
  • 11篇冉瑞法
  • 8篇黄平
  • 6篇储一宁
  • 4篇杨文
  • 4篇杜伟
  • 4篇刘永辉
  • 3篇吴克军
  • 2篇陈松
  • 2篇丁志伟
  • 2篇刘永光
  • 1篇余茂德
  • 1篇刘建波
  • 1篇李平平
  • 1篇赵爱春
  • 1篇冯蔚
  • 1篇鲁成
  • 1篇李军
  • 1篇刘位芬

传媒

  • 7篇蚕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被引量:3
2018年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杨文杜伟陈松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桑树品种人工杂交化学诱变多倍体桑叶产量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
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刘永辉杜伟杨文黄平
关键词:桑树品种化学诱变
文献传递
利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特异种质资源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被引量:6
2016年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刘永光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繁殖扦插冬芽
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phyC对桑树的遗传转化被引量:1
2014年
植酸酶可以促进单胃动物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桑叶中的含磷量较高,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桑树品种有利于桑叶饲料的开发利用。构建含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hyC,利用花粉管通道结合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hyC基因导入红果1号×育2号杂交桑种子,1 301粒杂交桑种子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大田播种共获得154株桑苗,其中11株经PCR鉴定为阳性的phyC基因转化桑苗。该转基因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范围较广的特点,获得的转phyC基因桑树植株可作为饲料桑品种选育的素材。
李镇刚赵爱春黄平刘淑娟李军鲁成余茂德
关键词:桑树植酸酶花粉管通道农杆菌
桑树组培不定芽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研究
2014年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中国养蚕业的饲料基础,但其组织培养研究起步较晚,笔者经过多年对桑树组培的研究与探索,已初步建立桑树高频再生体系。平野等1985年已证实桑树为易感农杆菌的植物,并且经过多年来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报道证实了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操作能够在桑树中实现。桑树的遗传转化研究起步较晚,1990年日本学者Machii通过农杆菌将β-葡萄糖苷酸酶(Gus)
刘淑娟李镇刚
关键词:高频再生体系丛生芽葡萄糖苷酸酶杂交桑分化率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被引量:4
2020年
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桑6号。在草坝镇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以农桑14号、云桑2号和湖桑32号为对照,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供试,单位面积年产叶量分别增产6.76%、8.42%和27.95%,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用云桑6号饲养的蚕区会提前8~10 h结茧;该品种桑椹大,产果量高于云桑2号,与粤椹大10相当,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四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刘永辉杜伟杨文黄平
关键词:桑树品种化学诱变
野生桑种质云果桑2号的驯化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2020年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造就了云南桑树资源为全国之最,为优良桑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通过多年来对保存的桑树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一株来源于河口县南溪镇的野生桑树,其发条力旺盛,结果较多且果味酸甜可口。利用扦插和嫁接的方法扩繁并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发现该株系发芽早、发芽率高,长势快,枝条多、耐剪伐,留短枝栽培时产果量稍低但鲜食口感好,留长枝栽培时产果量高、酸度高,可用于酿造加工;叶片小而厚、深绿色、光滑无毛,产叶量低,不适合养蚕。果实小而多,平均单果质量3.5 g,成熟桑椹紫黑色,总黄酮含量较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属于早生中熟果用桑品种,适合在低海拔高积温地区栽培,一年可结3次果。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果桑2号。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吴克军刘永辉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野生资源果桑驯化栽培
野生桑种质云果桑2号的驯化及栽培要点
云南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高原立体气候造就了桑树资源全国最丰富,为优良桑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通过多年来对保存的桑树资源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发现一来源于河口县南溪镇的野生桑树,发条力旺盛,结果较多且果味...
李镇刚冉瑞法刘淑娟吴克军刘永辉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野生资源果桑驯化栽培
果叶兼用新桑品种云桑7号的选育
2022年
利用桑品种云桑2号结果性能好和云桑798叶质优良的特性,将二者作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以桑椹大小、果品质量、产叶量为育种目标,通过单株优选、二次复选和定向选择等手段获得性状表现稳定且杂交优势较强的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2021年该品种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云桑7号。云桑7号的杂交优势较强,生长迅速,发芽率高,侧枝较多,叶片光滑柔软、含糖量高,无明显的顶端优势,其产叶量和养蚕成绩与农桑14号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品种桑椹果大肉厚浆多,果长径2.5~4.5 cm,果横径1.5~2.5 cm,单芽平均坐果数4~6粒,最大单果质量可达12 g,果皮厚而耐运输,其产果量超过云桑2号和粤椹大10。综上所述,云桑7号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果叶兼用新桑品种,适合在云南省大部分蚕区栽植。
李镇刚刘淑娟冉瑞法丁志伟杨文吴克军刘建波陈松
关键词:桑树品种杂交优势
药桑用离体冬芽组织培养和用枝条扦插繁殖的试验被引量:4
2018年
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李镇刚刘淑娟杜伟丁天龙冉瑞法储一宁黄平
关键词:扦插冬芽响应曲面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