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炳舰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大叶藻
  • 8篇海区
  • 8篇草场
  • 4篇海草
  • 2篇幼苗培育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密度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材料
  • 2篇植株
  • 2篇生态恢复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自然海区
  • 2篇萌发
  • 2篇海底
  • 2篇海洋生态
  • 2篇海域
  • 2篇潮下带
  • 2篇MARINA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西海洋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3篇刘炳舰
  • 12篇周毅
  • 11篇刘旭佳
  • 11篇杨红生
  • 8篇张晓梅
  • 8篇刘鹏
  • 8篇刘鹰
  • 8篇张涛
  • 6篇张明珠
  • 6篇许强
  • 6篇张福绥
  • 2篇张立斌
  • 2篇王峰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恢复与重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用细绳将大叶藻植株固定在适宜大小的石头上,然后在适宜的海区中进行大叶藻栽培和海草床的生态恢复,大叶藻的栽培密度为每平方米300-500棵。采...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张晓梅刘鹰张涛许强张明珠张福绥
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生态恢复与重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大叶藻移植装置设有支架和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固定栅安放在支架中,每个支架中安放一个或多个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移植方法:(1)将大叶藻固定在大叶藻固...
周毅刘鹏杨红生刘炳舰刘旭佳刘鹰张涛许强张立斌张明珠
文献传递
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恢复:根茎棉线绑石移植法及其效果被引量:9
2013年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为7.8-26.1℃。结果显示,移植底质可定性为粉砂质;移植大叶藻的有性繁殖期为2012年4-8月;无性繁殖在秋季达到高峰;密度在6月和9月分别高达411茎枝/m2和481茎枝/m2;高度与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与2009年青岛湾天然大叶藻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移植大叶藻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天然大叶藻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移植大叶藻的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说明根茎棉线绑石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刘鹏周毅刘炳舰刘旭佳张晓梅杨红生
关键词:海草MARINA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恢复与重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用粘土和细沙做成泥筒,大叶藻植株装入泥筒中,向泥筒中装满细沙并密封泥筒口部,在适宜的海区将装有大叶藻植株的泥筒投到海中,进行大叶藻海草场的生...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刘鹏张晓梅张涛刘鹰张福绥
文献传递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恢复与重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用粘土和细沙做成泥筒,大叶藻植株装入泥筒中,向泥筒中装满细沙并密封泥筒口部,在适宜的海区将装有大叶藻植株的泥筒投到海中,进行大叶藻海草场的生...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刘鹏张晓梅张涛刘鹰张福绥
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洋生态恢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采集大叶藻种子,对所采集的种子进行人工保存;对大叶藻种子进行控温培育,激发大叶藻的种子萌发;发芽后种子先后在四个培育阶段可以将大叶藻幼...
周毅杨红生刘旭佳刘炳舰张涛刘鹰许强张明珠张福绥
文献传递
山东荣成天鹅湖矮大叶藻种群的生态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在山东荣成天鹅湖发现较大面积的矮大叶藻,因天鹅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矮大叶藻的高生物量,可以作为山东沿海矮大叶藻的典型代表.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对天鹅湖东岸矮大叶藻及其生境进行了周年调查,初步掌握了该种的分布情况及其生境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矮大叶藻床沉积物成分以砂(81%)和粉砂(14%)为主,沉积物C、N含量在冬季最高,C/N秋季最高;矮大叶藻的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生长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8—9月生物量最大.叶片的C、N含量及C/N因生长季节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C含量秋季显著高于春、夏季,N含量夏季显著低于春、秋季(P<0.01),C/N夏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经估算,天鹅湖矮大叶藻的年固碳能力为111.4 g C.m-2.
张晓梅周毅王峰刘鹏刘炳舰刘旭佳杨红生
关键词:生物量温度沉积物营养元素
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恢复与重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简便的大叶藻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用细绳将大叶藻植株固定在适宜大小的石头上,然后在适宜的海区中进行大叶藻栽培和海草床的生态恢复,大叶藻的栽培密度为每平方米300-500棵。采...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张晓梅刘鹰张涛许强张明珠张福绥
文献传递
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洋生态恢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叶藻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及海草场恢复方法。采集大叶藻种子,对所采集的种子进行人工保存;对大叶藻种子进行控温培育,激发大叶藻的种子萌发;发芽后种子先后在四个培育阶段可以将大叶藻幼...
周毅杨红生刘旭佳刘炳舰张涛刘鹰许强张明珠张福绥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2012年7月,在荣成天鹅湖用自行研制的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底内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底上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物沉积速率,以建立潮间带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贝类对潮间带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内沉积物重量差异不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沉积物重量差异显著(F=58.047,P=0.000),测得的生物沉积速率与文献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推测新型生物沉积物捕集器适用于浅水区(潮间带),能够准确测定生物沉积速率。在平均水温18.8°C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长(25.0±1.5)mm、软体干重(0.12±0.03)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44.92±4.12)mg/(ind·d);壳长(29.8±1.3)mm、软体干重(0.23±0.05)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54.84±7.77)mg/(ind·d);壳长(98.8±14.1)mm、软体干重(3.94±0.66)g的长牡蛎生物沉积速率为(1069.01±212.24)mg/(ind·d)。作为天鹅湖海区两种典型贝类,据估算,每平方米面积内的蛤仔和长牡蛎每天分别将29.9g、15.0g的悬浮颗粒物通过滤食和排粪沉积到底层,增强了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作用。
刘鹏周毅王峰张晓梅张晓梅杨红生
关键词:潮间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