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琛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纳米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铁基
  • 3篇铁基复合材料
  • 3篇金属
  • 3篇化学镀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增强铁基复合...
  • 2篇润滑油
  • 2篇施镀
  • 2篇施镀工艺
  • 2篇硼砂
  • 2篇磨损
  • 2篇金属纳米
  • 2篇粉体
  • 2篇复合粉
  • 2篇复合粉体
  • 2篇NI-CU-...
  • 2篇Q235钢

机构

  • 12篇陕西理工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刘琛
  • 4篇李秀兵
  • 4篇张振忠
  • 3篇高建卫
  • 2篇殷波
  • 2篇方亮
  • 1篇刘静远
  • 1篇邢建东
  • 1篇赵廷凯
  • 1篇朱杰武
  • 1篇周建秋
  • 1篇宋小龙
  • 1篇柳永宁
  • 1篇高义民
  • 1篇丘泰
  • 1篇赵芳霞

传媒

  • 5篇铸造技术
  • 2篇铸造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2005(第...

年份

  • 6篇2006
  • 6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TiO_2在水性介质中分散工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用沉降法研究了纳米TiO2在水性介质中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散的工艺。结果表明:在三种方法中,超声分散效果最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效果较好,电动搅拌分散效果较差;对电动搅拌分散,搅拌大约90 min,转速适当高一些分散效果最好;对超声分散,超声电压大约在180 V,超声约70 min分散效果最好;对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其加入量在12.0 g/L为宜。
刘琛
关键词:纳米TIO2水性介质
温控电弧法制备非晶态碳纳米管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可控温电弧炉,在氢气气氛中,以石墨为原料,于炉内反应室外内壁上得到反应产物,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HRTEM分析观察。结果表明:产物为非晶态碳纳米管,炉内温度对碳纳米管的形成和尺寸有很大影响,温度低于300℃时,炉内不形成碳纳米管,当温度高于300℃时,碳纳米管的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制备的碳纳米管的原子排列是一种短程有序排列,是非晶态结构。
朱杰武柳永宁宋小龙赵廷凯刘琛
关键词:电弧法非晶态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复合粉体改善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研究了金属纳米铜镍复合粉体的添加量对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载荷变化对添加铜镍复合粉体润滑油减摩性能以及长效减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镍复合粉体的添加对提高润滑油的极压性和抗磨性能有显著作用,铜镍复合粉体的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pB值提高52.6%,质量分数为0.3%时,油样的pB值达到最大696 N,提高了77.6%。当铜镍复合粉体的质量分数达到0.1%时,磨斑直径降低幅度最大,达35.6%,并具有很好的长效减摩性能。研究还发现金属纳米铜镍复合粉体在高载荷下具有很好的减摩性能。
张振忠高建卫殷波刘琛
关键词:复合粉体摩擦学性能润滑油
Ni-P和Ni-Cu-P化学镀层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SEM、DSC、XRD、中性盐雾试验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手段,对Ni10.54%P及Ni9.25%Cu10.23%P化学镀层的组织特征、相结构转变、热稳定性、耐蚀性和硬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镀层均匀致密,均为胞状结构和非晶态组织;(2)NiP镀层仅发生从非晶相向稳定的Ni3P相转变,而NiCuP镀层则先生成NiCu固溶体和亚稳中间相Ni5P2,再向稳定相Ni3P转变;(3)NiCuP镀层的热稳定性高于NiP镀层;(4)镀态和低温热处理条件下两种镀层的硬度相差不大,NiP镀层经400℃、60min热处理时硬度达到最高值981.1HV,但NiCuP镀层经500℃、60min热处理时硬度达到最高值1144.8HV;(5)镀态时NiCuP镀层的腐蚀速率只有NiP镀层腐蚀速率的2.85%;经过400℃、120min相同条件的热处理,NiCuP镀层的腐蚀速率仅为NiP镀层腐蚀速率的0.351%。
赵芳霞刘琛张振忠丘泰
关键词:化学镀NI-PNI-CU-P热稳定性耐蚀性
Q235钢表面化学镀Ni-Cu-P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用正交设计研究了Q235钢表面化学镀Ni-Cu-P工艺对镀层质量、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化学镀沉积速率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镍磷比>pH值>硫酸铜加入量>施镀温度>柠檬酸钠加入量;实验条件下,较好的施镀工艺为:温度75℃,镍磷比0.25,pH值10.0,柠檬酸钠50 g/L;硫酸铜1.0 g/L;镀层显微硬度为Q235钢基体硬度的2.8倍,获得了磷含量超过11%的非晶镀层。
刘琛
关键词:Q235钢化学镀施镀工艺
Q235钢表面化学镀Ni-P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Q235钢表面化学镀Ni-P工艺对镀层质量,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镀速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施镀温度>硼酸(络合剂)加入量>pH值>镍磷比[Ni2+]/[H2PO2-]>乙酸钠(缓冲剂)加入量;Q235钢表面化学镀Ni-P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5.4,施镀温度为80℃,镍磷比0.28(硫酸镍15 g/L,次亚磷酸纳20 g/L),硼酸5.5 g/L;所得镀层硬度为Q235钢基体硬度的3.4倍,获得了磷含量超过11%的非晶镀层。
刘琛
关键词:Q235钢化学镀施镀工艺
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金属纳米Ni粉和Cu粉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直流氢电弧等离子体蒸发设备,通过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H2/Ar、电流和压力对纳米Ni粉和Cu粉制备产率、结构及粒度的影响。发现:(1)该设备能够制备出纳米级的Ni粉和Cu粉,且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Ni粉最大产率提高了24倍,Cu粉的最大产率提高了203.7倍;(2)各因素对两种粉体制备产率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φ(H2)/φ(Ar)-电流-压力;对Ni粉平均粒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φ(H2)/φ(Ar)-压力-电流;对Cu粉平均粒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则为:压力-φ(H2)/φ(Ar)-电流;(3)所制备的纳米Ni粉和Cu粉为多晶型;Ni粉的平均粒径在20~65nm范围内;Cu粉平均粒径为23~141nm;制备的Ni粉中不含杂质,纯净度很高,但是Cu粉中含有一定量的CuO杂质;(4)设备内腔的冷却环境对控制极大粒度粉体的生成和粉体粒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高建卫张振忠刘静远周建秋刘琛
关键词:等离子体产率
WC_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两体磨粒磨损性能被引量:11
2006年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销盘磨粒磨损试验机,绿碳化硅磨料,研究增强相WC颗粒直径对WC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正火ZG45作为标样,计算相对耐磨性ε值。研究结果表明,WC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相对于正火ZG45的相对耐磨性ε值,随其增强相WC颗粒直径的变小而降低,当增强相WC颗粒直径大于150μm时,相对耐磨性ε值高达40左右,而当增强相WC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时,相对耐磨性ε值降低到5以下。
李秀兵刘琛高义民
关键词:磨粒磨损复合材料
硼砂在制备WCp增强铁基复合材料中的去氧化膜作用机理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X-Ray衍射图谱分析,研究硼砂在制备WCp增强铁基复合材料中的去氧化膜作用及原理。结果表明,在增强相碳化钨颗粒当中加入一定量的硼砂,这些硼砂在高温铁液的热作用下将被熔化,所形成的熔融态的硼砂液可溶解氧化铁等,使固相的氧化铁等变成可以流动的液相。另一方面,无机非金属的硼砂液与碳化钨颗粒的润湿性较差,而铁液与碳化钨颗粒之间几乎可以完全润湿。所以,当铁液进入到碳化钨颗粒之间时,铁液将把熔融态的硼砂液排挤出去。从而实现去除复合材料组织中氧化膜的目的。
李秀兵刘琛方亮
关键词:硼砂复合材料氧化膜
金属纳米复合粉体改善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本文系统研究了金属纳米铜镍复合粉体的添加量对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载荷变化对添加铜镍复合粉体润滑油减摩性能的影响和长效减摩性能。
张振忠高建卫殷波刘琛
关键词:机械润滑纳米材料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