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芙蓉 作品数:25 被引量:7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在儿内科住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学查房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儿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分层递进式PBL教学查房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查房组)各25人,统计分析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住院医师综合能力评估、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评价来比较2组教学查房效果。结果 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实验组(92.00%)高于对照组(7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史采集优秀率(84.00%vs76.00%,P=0.480)和体格检查优秀率(76.00%vs72.00%,P=0.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提升临床思维优秀率(92.00%vs 64.00%,P=0.017)、处理患者能力优秀率(96.00%vs68.00%,P=0.027)、团队合作能力优秀率(96.00%vs64.00%,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比例(96.00%vs68.00%,P=0.027)、临床思维锻炼满意度比例(96.00%vs64.00%,P=0.005)以及对整体教学满意比例(96.00%vs 68.00%,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层递进PBL教学查房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法,帮助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可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和学习满意度,值得借鉴。 刘静 肖耿吉 甘路民 刘芙蓉 于四景 罗如平 胡文静关键词: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例临床特征和血清群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群分布。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总结2014年4月至2024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6例流脑患儿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检查、疫苗接种史、诊断及治疗、预后等资料。根据患儿就诊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学生组(6~15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6例患儿中男、女各8例,就诊年龄4.25(0.33,12.30)岁。流脑呈散发状态,全年发病,11例来自农村。6例因年龄不足未接种疫苗。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从发病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间为0.6(0.5,1.0)d,住院时间20(12,28)d。普通型10例,暴发型6例,热程≤7 d 7例,出现瘀点瘀斑8例,休克3例,呼吸衰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婴幼儿组和学生组各8例,婴幼儿组抽搐5例,学生组头痛、恶心呕吐共6例,意识障碍4例。16例患儿C反应蛋白124.5(71.3,212.3)mg/L(正常值0~8.0 mg/L),降钙素原水平26.8(11.0,92.8)μg/L(正常值0~0.5μg/L)。婴幼儿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学生组[(7±4)×10^(9)比(17±10)×10^(9)/L,t=-2.36,P=0.034]。所有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血清群鉴定结果显示C群、W135群、X群各1例,B群4例,Y群3例,未分群6例。共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菌株10株,7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5株对青霉素耐药,3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9例患儿使用美罗培南,所有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患儿。出院时1例患儿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5例患儿因后遗症需康复治疗。结论儿童流脑主要发生在≤3岁和6~15岁,≤3岁患儿流脑的白细胞计数较低。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多样性高,发现X和Y群流脑病例。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在临床疗效不佳时需警惕耐药菌的存在。 姚婷新 刘静 刘芙蓉 于四景关键词:儿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血清群 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临床特征分析及救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与效果,为临床及时认识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住院的28例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儿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至13岁(平均年龄7±5岁)。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心悸、肢体抖动等;血生化改变主要为低血钾、高乳酸血症、高血糖、血肌酸激酶增高等,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和S-T段下移。经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护心等处理后,患儿在12~78 h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后48 h后血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5 d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半个月无复发。结论儿童急性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以呕吐、心悸、肢体抖动、低血钾、高乳酸血症、心动过速为主要特征。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欧阳文献 祝益民 卢秀兰 于四景 丁川中 丁云峰 刘芙蓉 唐娟关键词:盐酸克仑特罗 急性中毒 儿童 0~3月龄小婴儿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0~3月龄小婴儿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湖南省儿童医院0~3月龄住院百日咳患儿143例(重症组23例,普通组120例)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婴儿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结果143例患儿中,新生儿0~28日龄10例(6.99%,10/143),男女比例为1.13∶1;重症百日咳的发病率为16.08%(23/143),发病较多的月份为4—6月份(24.48%,35/143)和7—9月份(38.46%,55/143)。34例(23.78%,34/143)有咳嗽患者接触史,入院前发病时间大于1周者113例。和普通组比较,重症组在发热、鸡鸣样尾音、WBC计数≥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肺实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4、12.945和15.807,Z=-4.222,P均<0.001;确切概率法,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计数≥30×10^(9)/L(OR=11.873,95%CI:2.054~68.630)、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OR=0.935,95%CI:0.883~0.989)是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对于痉挛性咳嗽、咳嗽时面色发红/发绀患儿应该注意百日咳可能,做到及早诊断及治疗。0~3月龄百日咳小婴儿患者出现发热、WBC计数大于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肺实变时需警惕重症百日咳。 刘芙蓉 马烨 姚婷新 甘路民 谷芬 肖耿吉 于四景 王梦荧 罗如平 刘静关键词:百日咳 婴儿 重症病例 幼儿急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2年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感染引起的,6~18月龄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成人可携带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播给宝宝。可以从以下几个症状判断1.发病急,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甚至更高。部分宝宝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在3~5天不等。此后,宝宝的体温骤降或逐渐降至正常。少部分宝宝可能高热时发生惊厥。 刘芙蓉关键词:幼儿急疹 病毒传播 年龄段 HHV-6 2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惊厥患儿的临床分析 刘芙蓉 罗如平 廖亦男水痘的检查诊断 2023年 一般来说,对典型的水痘病人,根据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表现等,即可确定水痘的诊断,不必做特殊检查。但不典型的水痘病人需要经过相关检查进行诊断。此外,水痘的检查与否,还与有无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有关。水痘的一般实验室检查⒈血常规,病初3天内检查外周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随后淋巴细胞增多。 刘芙蓉关键词:淋巴细胞增多 水痘 白细胞总数 症状表现 血常规 水痘的治疗 2023年 水痘是自限性疾病,对于无合并症者,以对症治疗为主。隔离诊断明确后应及时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周。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易感儿童应医学观察3周。带状疱疹患者无须隔离。易感的免疫抑制儿童和孕妇应避免接触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甚至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者。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及密切观察病情,看有无并发症发生。 刘芙蓉关键词:自限性疾病 水痘减毒活疫苗 特效治疗 接种者 对症处理 湖南省首例儿童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3年 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国内和发达国家罕见,湖南省尚未发现相关病例报道。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临床易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及危重情况,不积极治疗易遗留严重并发症。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脑膜炎奈瑟菌X群疫苗。本文收集湖南省首例X群重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认识,早期识别、诊治该病。 姚婷新 刘芙蓉 肖耿吉 刘静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手足口病患儿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姜涛 李双杰 欧阳文献 谭艳芳 刘芙蓉 肖耿吉 唐莲 张慧关键词:手足口病 TH17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