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菊秀

作品数:88 被引量:91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土壤
  • 26篇亚热带
  • 23篇南亚热带
  • 17篇生态系统
  • 13篇阔叶
  • 11篇阔叶林
  • 10篇物量
  • 10篇常绿
  • 10篇常绿阔叶
  • 10篇常绿阔叶林
  • 9篇植物
  • 9篇森林生态
  • 9篇森林生态系统
  • 9篇酸沉降
  • 8篇生物量
  • 8篇树种
  • 7篇养分
  • 7篇增温
  • 7篇森林土
  • 7篇森林土壤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华...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广东省粤北第...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作者

  • 88篇刘菊秀
  • 42篇张德强
  • 40篇周国逸
  • 32篇刘世忠
  • 31篇褚国伟
  • 28篇张倩媚
  • 20篇李跃林
  • 17篇孟泽
  • 16篇唐旭利
  • 15篇温达志
  • 8篇闫俊华
  • 6篇李义勇
  • 5篇方熊
  • 5篇黄文娟
  • 5篇欧阳学军
  • 4篇周存宇
  • 4篇邓琦
  • 4篇刘旭军
  • 4篇蔡锡安
  • 4篇赵亮

传媒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9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环境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开发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环境保护

年份

  • 8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稳定性与土壤固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
周国逸莫江明张德强刘菊秀鲁显楷张炜黄文娟刘蕾方华唐旭利张倩媚李跃林刘世忠褚国伟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构成了这个区域的基本景观,支撑着该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及该群落未来的演替方向是中国乃至全球普遍关心的重大生态学问题。项目组...
关键词: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固碳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力,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定量探讨亚热带自然林演替后期森林生态系统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或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中国南亚热带长期永久性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以及地形和土壤养分数据,分析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样性与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结构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此外,不同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土壤含水量对生产力有显著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标与部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均有相关性,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更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单独效应的解释率最大,分别为35.39%和5.21%;其次是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共同效应,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解释率分别为13.66%和3.53%;地形和土壤因子的解释率较小。同时,结构方程结果也表明,结构多样性对生物量有较强的直接正影响;生物量对生产力有强烈的直接负影响,结构多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明显地减少了生产力;土壤和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物种和结构多样性间接影响生物量和生产力。综上,本研究认为在南亚热带森林演替顶极群落中,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对促进群落生产力和生物量具有重要作用。
朱杰吴安驰邹顺熊鑫刘世忠褚国伟张倩媚刘菊秀唐旭利闫俊华张德强周国逸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土壤养分物种多样性地形
降水变率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2006年12月—2008年6月,通过加倍降水、自然降水和去除降水3种处理的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了降水变率改变对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降水强度条件下,相同森林类型的同一层次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去除降水处理下土壤表层(0~10cm)颗粒有机碳(P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有明显的积累趋势,加倍降水和自然降水处理下增加了POC、LFOC向下层土壤(10~20cm、20~30cm、30~50cm)的运输;去除降水处理下,马尾松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显著高于降水处理(P<0.05);演替早期森林土壤的POC、ROC、LF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大于演替后期土壤,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存埋.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缓慢,而其活性有机碳组分(POC、LFOC、ROC)对降水变率改变的响应更敏感.
陈小梅刘菊秀邓琦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降水变率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
南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7
2007年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南亚热带3种主要类型森林土壤呼吸(S+L和S)进行长达31个月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BF)、针阅叶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7.82%、33.29%和36.35%,而且3个林型具有相同的季节动态特征,高峰期出现在雨季(4~9月),分别占全年贡献量的71.87%、61.89%和70.39%。土壤呼吸(S+L)与凋落物输入量的季节变化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01);土壤含水量与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贡献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通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的关系并不明显;降雨天气凋落物对土壤呼吸贡献率分别为28.63%、38.20%和40.12%,显著高于晴朗天气。
邓琦刘世忠刘菊秀孟泽张德强
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影响因素
气温上升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实验的介绍被引量:14
2013年
气温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该文简要介绍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的大型实验——气温上升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介绍了实验设计及其创新性,实验研究内容等,为相关实验的设计提供指导与依据。
刘菊秀李跃林刘世忠李义勇褚国伟孟泽张德强
关键词:气温上升
禾本科牧草植物的结构、生长特性及其生理学基础被引量:16
2000年
阐述了禾本科牧草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生长特点及其光合生理基础,比较了暖季C4型牧草和寒季C3型牧草的差异。对不同发育阶段牧草的田间管理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温达志周国逸张德强丁明懋刘菊秀罗仲良李德明黄得光
关键词:禾本科牧草光合生理田间管理水分利用
收割次数对四种牧草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对皇草(Pennisetum ×P.purpureum ×P glaucum)、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 x×P.purpureum)、矮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墨西哥玉米(Zea mnys subsp.mexicana)等4种牧草在生长期分别进行了1,2,3,4次割草试验,探讨了不同收割次数下,牧草的含水率、生物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播种后53、96、153、208 d茎平均含水率分别为94.3%,85.8%,8l.4%,75.2%,叶平均含水率分别为86.5%,79.3%,78.7%,72.1%,含水率随收割次数的增加而呈持续降低的趋势;2)各次收割试验中,皇草和杂交狼尾草的生物量均为最高;3)从生物量积累的速度看,4种牧草均以播种后53—96 d和 153—208 d这两个时期的速度最快;播种后 96—153 d,生物量的净积累普遍受到抑制;4)割草次数对总生物量(干物量)影响较大,4种牧草总生物量(干物量)的平均值从割草1次到车次分别为49746、33026、28859和24071 kg hm-2,逐渐减少;但对总产量的影响不大,相应地,4种牧草产量?
周国逸张德强温达志丁明懋刘菊秀
关键词:牧草生物量
土壤条件与植物响应被引量:17
2003年
植物对土壤状况的反应并不仅仅表现为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植物根系能够感应到土壤的某些不利因素,对枝干发出信号,从而锻炼植株以抵抗退化或严酷的环境。这种信号能影响植株气孔导度、细胞伸长、细胞分裂及叶的出现速度等。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土壤物理条件包括土壤硬度、容器大小、孔隙大小和土壤干燥度等,在这些条件极端化的情况下,植物往往表现为生长变缓,根、叶等器官形态发生改变。而在某些土壤化学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如土壤酸度增加、养分缺乏或发生铝毒时,植物则通过产生根际分泌物、降低生长速率及富集作用等来适应环境,维持生命。了解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机制有利于筛选出具有一定抗性的优良基因类型。
官丽莉刘菊秀周小勇
关键词:土壤植物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药用植物多样性被引量:4
2023年
为了解药用植物多样性在植物群落演替中的变化规律,选择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演替前期的马尾松林、演替中期的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演替后期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Sorensen相似性指数、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沿森林演替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别有药用植物42种、38种和79种.在3个演替阶段森林的药用植物中,生活型以木本的种数最多(31-56种),药用部位以根、叶的种数最多(51-81种),药效以清热和祛风湿的种数最多(30-81种).随着森林演替进行,药用植物的物种数趋向于增加,但其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逐渐减小;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个体数量持续下降,乔木层药用植物个体数量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药用植物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而乔木层药用植物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则较为稳定.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森林演替进行,草本层、灌木层以及乔木层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并且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数量持续下降,建议加强对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的保护,并进一步清查各类药用植物的储量及生境特征,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肖美娟刘旭军冯慧芳曾庆圣刘世忠刘世忠
关键词:群落演替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
不同恢复年限红锥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经营策略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不同恢复年限(6、10、15、20、25、30和34 a)林分为对象,研究了红锥人工林林分物种组成和结构在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度、丰富度及材积在不同林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较大。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年龄阶段的树种胸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30 a集中分布胸径>20 cm的树木。红锥人工林林近熟阶段(30~34 a)乔木株数较少,但是从林分的生产力来说,却提供了50%以上的林分蓄积。综上,不同林龄阶段的人工林经营策略需要考虑林分自然生长规律和关键树种竞争机制,使少量优质林木个体留给自然演替进程控制和调节,实现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和结构功能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
陈富强郭勇黄明智冯蔚叶秋慧刘菊秀李旭
关键词:红锥物种多样性人工林不同林龄管理策略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