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桂平

作品数:53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12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伦理
  • 11篇道德
  • 8篇公共
  • 7篇公共精神
  • 5篇教育
  • 4篇农民
  • 4篇主体性
  • 4篇教学
  • 4篇高校
  • 3篇道德主体
  • 3篇道德主体性
  • 3篇政治
  • 3篇上善若水
  • 3篇社会公共
  • 3篇思想政治
  • 3篇农民工
  • 3篇主义
  • 3篇民工
  • 3篇公共性
  • 2篇大学生

机构

  • 38篇南昌工程学院
  • 1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0篇东南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53篇卞桂平
  • 13篇焦晶
  • 5篇杨艳春
  • 2篇洪恩强
  • 1篇毕红芳
  • 1篇陈付龙
  • 1篇孙德茹
  • 1篇邹颖佳
  • 1篇龙溪虎
  • 1篇王金岭
  • 1篇张朝霞
  • 1篇陈道武

传媒

  • 7篇南昌工程学院...
  • 5篇理论导刊
  • 3篇求实
  • 3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理论与改革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水文化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唯实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8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与实效性刍议被引量:1
2008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关联的居多要素中,教学考评标准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性要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标准的设置,应契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学考评体系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做到考评标准的科学合理性与教学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卞桂平陈付龙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前主体性·主体性·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的理解
2012年
马克思以其富有前瞻性的思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秘密。"三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更是作为主体的人"潜在—自在—自为"发展路径的科学揭示,即人的主体性发展依次经历了"前主体性—主体性—公共性"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的诠释对当下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无疑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意义,即积极扬弃因市场经济"逐利性"所引发的人的主体性困境,确立普遍性的公共意识,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现实转换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卞桂平
关键词:主体性公共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基于江西省部分市县的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部分县市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卞桂平焦晶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由“知”到“智”:当代学习方式的必然转向
2006年
从学习对于学习者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考察,“知”与“智”就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传统“知”性学习方式指引下,学习者只注重对知识的机械占有,却忽视了知识对自身的建构意义,成为“只有知识”却“不懂知识”的单向度的人。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对人的关注成为现时代的主题,而知识作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认识和经验的总称,它可以内化为个体自身的智慧与能力。因此,学习的本质特性与时代对于人的发展要求为个体学习方式由“知”转向“智”提供了可能与必然的条件。当前,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从“占有知识”转向“获取方法”、从“独自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盲目接受学习”转向“自主选择学习”、从“学知识”转向“学做人”。
卞桂平
关键词:健全人格
“道德冷漠”的“被迫”形态及伦理调适--基于亚里士多德行为理论的考察
2016年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行为"进行三重阐释:意愿、被迫及无知。现实中的行为乱象属于复杂的矛盾体,因而趋于"被迫的意愿"。其存在表征是"善念"与"善举"的分离,根源在于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冲突,实质则是社会变迁所催生的伦理难题。消解意愿中的"被迫性",须诉诸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的双向构建,在个体与社会的良性生态中促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陈道武卞桂平
关键词:意愿无知道德冷漠亚里士多德善念善行
法治与自由: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考察
2016年
如何基于时代语境对法治内涵、实质及进路等相关问题进行理论诠释至关重要。法治的本质首先关切到人之自由问题,是促成行为者不仅在思维且在意志层面形成伦理普遍性的内在自觉,是衡量人能否自由的前提与保证。法治的对象是行为任性,任性就是形式自由或抽象意志,凸显的是行为者对伦理普遍性的忽视乃至忽略,是基于情感、偏好以及自然欲望的实践表征,其在实践层面的显现就是"损公肥私"与"假公济私"。法治的最终诉求在于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所依赖的并非契约式的法制之刚性功能,而应诉求于以实体性为标识的伦理教育。
卞桂平
关键词:法治任性伦理教育
人的品质与行为刍议被引量:1
2013年
人的品质是指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带有稳定性倾向的个性特征,个人在其行为整体中所展示的素质、人品和价值意义。实践活动中人的品质呈现社会性、稳定性、实践性以及价值性特质。人的行为是指人自觉地、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过程中人的行为呈现目的性、社会性、矛盾性以及相对性特质。人的品质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确证并生成人的品质,二者呈现辩证的结构生态。
卞桂平
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问题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物化意识凸显、自卑心理强、务实精神不足等主体意识弱化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迁的成长环境,不良的教育状况,消极的文化心理,以及现行体制的负面影响。为此,塑造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要优化教育环境,注重人文关怀,消除体制上的壁垒。
卞桂平张朝霞焦晶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回眸与展望: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理性审视被引量:5
2009年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重点应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建构农民的主体意识。
卞桂平焦晶杨艳春
关键词:回眸理性审视
自由与孤独: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心理机制探析——从弗洛姆《逃避自由》一书说起被引量:5
2010年
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民工潮",一方面使农民工从原始束缚中获得自由,确证了自身力量;另一方面,在陌生环境与竞争压力面前,他们也倍感孤独与彷徨,在"消极的自由"中却无法得到真实的安全感。"城市化"弊端的克服,一是农民工要确立积极心态、提升个体素质;二是城市要注重人文关怀、拓展归属意识;三是政府要消除制度壁垒、确保农民权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生互动中使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得以健全发展。
卞桂平
关键词:农民工孤独心理机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