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翔凤
- 作品数:3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入世”政府应还权于社会
- 2002年
- WTO的若干条款主要是冲着政府来的,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加快职能的转换,把过去管得过宽,又管得无效的一些事权领域,还权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该所属的承担主体,即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更要还权于社会。因为在加人WTO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竞争难题,政府又不能越俎代疱,这就得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中介性的民间组织体系,把过去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来管。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环境中国加入 WTO后,原有的"万能政府"的角色必须转换,要解决职能上的"错位"与"越位"问题,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规范、明确。
- 叶翔凤
- 关键词:企业企业管理事权
- 以财政力量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 2016年
- 家庭农场主要是以家庭成员而非雇佣劳动力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而非打工收入,充分结合了家庭承包的特色性和现代经营体制的优越性。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培育和大力支持,发挥财政杠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遵循家庭农场发展生命周期规律,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家庭农场生命周期是农场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孕育求生存期、快速发展成熟期、
- 杨擘叶翔凤
- 关键词:家庭农场财政农业收入生命周期家庭成员家庭承包
- WTO与中国农业的喜忧
- 1999年
- 叶翔凤
-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农产品贸易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剩余劳动力
- 财政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湖北、重庆、贵州的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在总结发达国家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的经验基础上,以湖北、重庆和贵州三地的样本为主,详细分析家庭农场的发展障碍,探索提高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绩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创新性提出财政应适宜家庭农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以精准支持其发展,建立家庭农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财政支持重点以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创新为主,有序推进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耦合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 叶翔凤
- 关键词:财政支持家庭农场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以湖北大冶市为例
- 2018年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要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这是中国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的必然要求M。深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湖北省大冶市重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特别是有效解决增强农业发展的资金动力创新突出,有可借鉴性。
- 杨擘叶翔凤
-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
-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剖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和地域化的特性;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
- 叶翔凤
-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效应竞争优势
- 外国集群政策理论研究演变过程
- 2006年
- 当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很多,由于集群政策的复杂与植根性,使其与国家、地区、环境、信息对称度紧密相连,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差异性也比较大。综合国内外研究集群政策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叶翔凤
-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政策信息对称
- 发展家庭农场政府财政何为?
- 2016年
- 家庭农场的顺利发展需要政府培育和支持并提供服务指导。对于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支持发展家庭农场,以湖北的调研情况为基础,总结和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 叶翔凤杨擘
- 关键词:家庭农场政府财政政府培育财政支持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
- 1998年
-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其中,关于所有制的问题就是一方面。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围绕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作如下探讨:
- 肖厚智叶翔凤
- 关键词:多种所有制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份社会主义性质
- 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观”指导实践
- 2018年
-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观"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其科学内涵包括认识观、总体观、底线观、人民观等,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的思想理论,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用习总书记的"三农观"指导实践,就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强起来;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让农村美起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民富起来。
- 叶翔凤杨擘
- 关键词:农村农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