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龙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癌中ER、PR、p53表达及DNA含量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探讨ER、PR、p53表达及DNA倍性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HPIAS 1000DAN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7例胆囊癌组织中 ER、PR、p53 的表达及 DNA倍性。结果 ①胆囊癌中ER、PR及 p53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21/27)、74.07%(20/27)、66.67%(18/27). ②胆囊高分化腺癌中DNA倍体为高二倍体;中分化腺癌为高二倍体至亚四倍体;低分化腺癌为四倍体。③胆囊癌分化越差,浸润越深,其ER、PR、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DNA含量越高,多倍体越明显(P<0.05),预后越差。结论 ER、PR、p53 阳性表达率及 DNA倍性改变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ER、PR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发 p53基因突变,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 童淑兰殷梅英费绍华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
- 关键词:胆囊癌ERPRP53
- 胃肠道神经鞘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s,G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GSs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瘤多见于胃部,临床表现多为腹部隐痛或进食哽噎,少数伴有黑便。肿瘤主要由纤细或肥胖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淡嗜伊红,细胞核可有一定异形性,排列成模糊的栅栏状,可见核仁,核分裂少见。多数病例可见外周淋巴细胞套及生发中心形成、或多或少的黏液变性区域、慢性炎细胞浸润和肿瘤边界的灶性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S-100蛋白和GFAP,部分病例表达nestin,不表达CD34、CD117、DOG1和SMA。结论 GSs是消化道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外周淋巴细胞套是重要的形态学特征之一,确诊需要依靠S-100蛋白、GFAP等免疫标记物配合。
- 伍健王景美孟凡青叶龙珍费绍华贺玉洁
- 关键词:病理特征
- 大肠小扁平腺瘤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及p53、p21表达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①用电子结肠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②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小扁平腺瘤及对照组26例大肠癌、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表达率。[结果]①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②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③小扁平腺瘤中p53、p21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p53、p21在正常肠黏膜、小扁平腺瘤及大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升高,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癌变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童淑兰黄熙源陈维香丁珺费绍华杨玲芳叶龙珍孙宏夫
- 关键词:肠肿瘤组织学
-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性激素受体表达与超微结构研究
- 殷梅英孙宏夫童淑兰叶龙珍杨玲芳费绍华
-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子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悬殊的地区,种族差异。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近几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据报告,98年我国前列腺癌约占男性癌症的0.32%,但呈增长之势。上海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从...
- 关键词:
- 关键词:前列腺癌超微结构良性前列腺增生
-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和 p5 3,p2 1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即用型一抗加nvision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 12例胆囊癌进行ER ,PR和 p5 3,p2 1表达及分析。 结果 ( 1)胆囊癌细胞内存在ER ,PR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和 75 .0 % ;( 2 )胆囊癌p5 3,p2 1阳性表达率均为 6 6 .6 % ,ER ,PR与p5 3,p2 1阳性表达一致率为5 8.3% ;( 3)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 ,ER ,PR和 p5 3,p2 1阳性表达率越高。 结论 ER ,PR和 p5 3,p2 1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这对运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ER ,PR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发 p5 3,p2 1基因突变 。
- 童淑兰费绍华殷梅英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
- 关键词:胆囊肿瘤受体受体孕激素癌基因蛋白质P21
- 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及p53、p2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Olympus CF240型电子结肠镜及Olympus BX41光学显微镜观察50例大肠小扁平腺瘤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 例小扁平腺瘤及其腺瘤旁组织、26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中p53、p21、ER、PR 的表达情况。结果小扁平腺瘤发生于大肠任何部位,其发病率依次以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肠镜下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状,基底宽,体积≤1cm。光镜下小扁平腺瘤呈管状腺瘤样图像,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小扁平腺瘤中p53、p21、ER、PR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56%(28/50)、12%(6/50)、10%(5/50)。随着小扁平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p53、p21、ER、PR的表达率也逐渐升高(P<0.05)。大肠癌中的表达最高(P<0.05)。结论大肠小扁平腺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p53、p21、ER、PR的表达与大肠小扁平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童淑兰 黄熙源 祝子华陈维香费绍华 丁珺杨玲芳叶龙珍顾刘俊沙陨石 孙宏夫
- 关键词:蛋白质P53癌基因蛋白质P21孕激素受体形态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征OLY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