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呈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蛋白
  • 1篇性病
  • 1篇致病基因
  • 1篇受体
  • 1篇凝血
  • 1篇凝血指标
  • 1篇自发性细菌性...
  • 1篇维生素D受体
  • 1篇维生素D水平
  • 1篇细胞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腹膜炎
  • 1篇连接蛋白
  • 1篇连接蛋白26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病毒性
  • 1篇慢性病毒性肝...
  • 1篇基因
  • 1篇腹膜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吕呈
  • 2篇窦晓光
  • 2篇张翀
  • 1篇夏婷婷
  • 1篇王静艳
  • 1篇黄乐天
  • 1篇赵连荣
  • 1篇丁洋
  • 1篇任萍萍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第八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时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来探讨中国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患者住院第2天血清73例,其中慢...
吕呈张翀窦晓光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病病情评估凝血指标胆碱酯酶
文献传递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vohwinkel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已发现2个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相关位点:①定位于染色体13q11-q12上,接近连接蛋白26基因编码区(GJB2);②定位于染色体1q21上,接近兜甲蛋白基因编码区(LOR)。研究表明,GJB2基因或者LOR基因的突变与残毁性掌跖角化病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本文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黄乐天吕呈任萍萍
关键词:致病基因连接蛋白26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白细胞维生素D受体及LL-37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腹腔白细胞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及LL-37是否参与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19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及28例单纯腹水患者的腹腔白细胞VDR及LL-37 mRNA表达水平。评价它们与SBP的相关性,并分析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VDR及LL-37 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mRNA表达水平为6.79×10-3±7.60×10-4,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为4.13×10-3±4.43×10-4,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为6.81×10-5±1.47×10-5,单纯腹水患者为1.74×10-5±2.42×10-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与VDR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β=0.01,P=0.001;R2=0.491,F=16.376,P=0.001)。结论相比于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及LL-37 mRNA表达同步上调,表明维生素D-VDR系统及下游基因LL-37参与了SBP的发病机制。
张翀赵连荣吕呈丁洋夏婷婷王静艳窦晓光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LL-37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