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叶荣

作品数:28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护理
  • 5篇综合征
  • 5篇系统性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慢性
  • 5篇狼疮
  • 5篇健康
  • 5篇健康教育
  • 5篇红斑
  • 5篇红斑狼疮
  • 4篇疲劳综合征
  • 4篇慢性疲劳
  • 3篇支气管
  • 3篇生活质量
  • 3篇气管
  • 3篇活质量
  • 3篇病人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支气管动脉

机构

  • 24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25篇吴叶荣
  • 8篇李海红
  • 5篇苏清伦
  • 4篇张海林
  • 4篇汪洪燕
  • 4篇穆清华
  • 4篇刘忠伦
  • 4篇刘臻
  • 4篇朱永刚
  • 4篇张海云
  • 2篇张成霞
  • 1篇郭琳
  • 1篇李小美
  • 1篇郑宏
  • 1篇何遂
  • 1篇周玭
  • 1篇王晓兰
  • 1篇温燕
  • 1篇秦晗
  • 1篇周锡阳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循证护理
  • 1篇2009江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实施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进行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即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根据病人不同时期对不同知识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指导、皮肤护理、生育指导、出院指导等;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结果]两组病人在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对护士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吴叶荣张海林李海红张海云穆清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健康教育连续性个性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3.79±11.37)分;生活质量状况评分:社会功能(39.24±12.27)分,生理职能(41.67±28.35)分,情感职能(43.36±19.23)分,精神健康(47.21±21.52)分,活力(57.36±18.28)分,总体健康(61.23±15.21)分,生理功能(63.32±16.57)分,身体疼痛(66.29±17.26)分;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与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开展科学随访,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吴叶荣张海云王晓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近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近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干预组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两组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出院时,出院后1、6个月QOL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对SLE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其近中期生活质量。
吴叶荣李海红张海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评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应用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10月240例机械通气VAP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并每天进行脱机试验判断;A组患者仅实施基础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C组在B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排痰机振动排痰;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定期进行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胸片检查,统计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两两之间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心率、呼吸频率均得以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显著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优于B组(P<0.05);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B组的82.5%和A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在VAP患者中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氨溴索治疗。
郑宏温燕郭琳李小美吴叶荣
关键词:氨溴索振动排痰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生实习期间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2005年
目的培养护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方法采用在护生实习期间,利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分析护生的需求,制定护生人际交流能力培养目标和方法,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训练。结果经过系统的训练实践,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对护生在实习期间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不仅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质量。
吴叶荣
关键词:护生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使用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0例,通过使用呼吸机前、中、后及脱机正确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并逐渐脱机。1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堵塞,2例出现胃肠胀气,经积极处理,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能使患者安全、舒适,提高治疗效果。
穆清华吴叶荣李海红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护理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30例多发性肌炎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休息与肢体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肌力好转24例,无效6例。结论:做好多发性肌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知信行的改变。
穆清华吴叶荣穆文芹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健康教育护理
一种儿童输液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儿童输液固定板,包括手板、发热结构,所述手板设有内凹空腔,所述内凹空腔嵌入发热结构,所述发热结构包括隔热层、发热层、表皮层,所述隔热层贴在内凹空腔底层,隔热层上设置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表皮层;所述发热...
王雁吴叶荣 周阿姣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对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把三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饮食调整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疲劳量表、疲劳评定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
苏清伦汪洪燕吴叶荣刘忠伦刘臻朱永刚张成霞
关键词:疲劳综合征食物不耐受临床营养饮食调整
循证护理提高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的舒适度
2009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iographic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患者术后舒适度的效果。方法:将51例行BAE治疗的大咯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焦虑、腰背酸痛、失眠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大咯血患者BAE治疗术后舒适度,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吴叶荣杨迎梅李海红
关键词:咯血循证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