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联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活性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活性
  • 2篇蚕沙
  • 1篇豆素
  • 1篇学成
  • 1篇衍生化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
  • 1篇氧化苦参
  • 1篇氧化苦参碱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瑞香
  • 1篇瑞香狼毒
  • 1篇桑叶
  • 1篇色谱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吴联
  • 5篇周乐
  • 3篇张武岗
  • 3篇杨明利
  • 3篇冉晓娅
  • 1篇毛鹏
  • 1篇张旻
  • 1篇王永学
  • 1篇元超

传媒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检测法测定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被引量:4
2008年
建立了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方法。桑叶干粉经索式提取器除去部分色素后加入0.1%的冰醋酸甲醇溶液,在水浴超声条件下(50°C,5min)重复提取2次,活性炭脱色后用DNFB进行衍生,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甲醇(25∶75,V/V),流速1.0 mL/min,柱温10℃。线性范围为0.16-8.14μg/mL,(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0.03μg/mL。试验测得桑叶中DNJ的平均含量为0.30%,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2.0%(n=6)。
张旻吴联周乐
关键词:桑叶柱前衍生化
蚕沙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蚕沙(Silkwormfeces)即蚕食桑叶(MorusalbaL.)后的排泄物,是一种传统中药。干燥的蚕沙呈小圆柱型颗粒,坚实,均匀,色黑或墨绿。由于其在治疗糖尿病,抗病毒,抗癌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大量...
吴联
关键词:传统中药蚕沙阳离子交换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文献传递
瑞香狼毒根的毒鱼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将瑞香狼毒根粉末依次用乙酸乙酯、乙醇、甲醇进行提取,结合生物示踪对毒鱼活性最强的乙醇部分进一步细分,通过反复的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LH-20),最终得到3种纯化合物,其中一种具有较强的毒鱼活性,通过化学定性鉴定和简单的光谱学鉴定,初步确定此3种化合物均为香豆素类。
元超周乐吴联王永学毛鹏
关键词:瑞香狼毒活性成分香豆素乙醇提取物
蚕沙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蚕沙70%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对不同溶剂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了不同萃取物分别对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氯仿相>正丁醇相,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香豆素/内酯和黄酮类/酚类。
吴联李定刚周乐张武岗冉晓娅杨明利
关键词:蚕沙抑菌活性萃取物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苦参中氧化苦参碱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水提液中氧化苦参碱的分离效果,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并采用HPLC定量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氧化苦参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LSA-21和LSA-30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LSA-40,HP-10和AB-8;LSA-21在pH10.0和0℃时吸附效果最好,其动态饱和吸附率为14.52mg/mL,静态饱和吸附率为6.88mg/mL。最适洗脱剂为体积分数30%乙醇,解吸率可达90%以上,由此得到的氧化苦参碱含量约为37%。静态饱和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在较低温度范围(0~10℃)内影响显著;静态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其中在吸附的前2h内。吸附速率很大且基本恒定,2h之后吸附速率变得非常小。
杨明利周乐冉晓娅张武岗吴联
关键词:苦参氧化苦参碱大孔吸附树脂
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以溴乙酸为羧基甲基醚化试剂,分别合成出2种羰基还原产物F1和F1-0及2种羧甲醚化产物B1和B2。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新狼毒素B相比,F1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程度增加,F1-0的抑菌活性有微小减弱,B1和B2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均明显减弱。初步说明新狼毒素B分子中的7,7,″4,′4 4个酚羟基中的2个为主要活性基团,且不同活性基团对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的选择性影响很大;羰基不是新狼毒素B的主要活性基团。
冉晓娅周乐张武岗杨明利吴联
关键词:抑菌活性结构修饰构效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