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致癌
  • 4篇AM1
  • 3篇丁二烯
  • 3篇致癌作用
  • 3篇双区理论
  • 3篇二烯
  • 3篇1,3-丁二...
  • 2篇代谢产物
  • 2篇致癌机理
  • 2篇钯催化
  • 2篇钯催化剂
  • 2篇反应机理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多环芳烃
  • 1篇亚硝胺
  • 1篇烟气
  • 1篇意象
  • 1篇致癌物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2篇周志刚
  • 9篇戴乾圜
  • 1篇方方
  • 1篇钟儒刚
  • 1篇郑大威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0
  • 10篇199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烯醛与DNA碱基反应机理的AM1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在水合质子的参与下,丙烯酸与DNA鸟嘌呤碱基发生烷化加成的可能的反应过程,从得到的能量关联图可以看出,除了其中的一个分子内质子迁移过程外,其余的每一反应过程体系的能量均是降低的,计算得到的各关键步骤的反应活化能均不大,反应易于进行,根据计算的自由能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说明丙烯酸可经过2次烷化加成反应与DNA碱基发生交联作用.
周志刚戴乾圜钟德刚
关键词:丙烯醛反应机理双区理论AM1碱基致癌性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
1999年
采用PM3方法计算了不同亲电试剂与乙烯生成的中间体正离子的势能曲线.结果显示,当亲电中心原子为价电子层没有d轨道的第一、二周期元素时,开放型中间体正离子的能量比桥型中间体正离子的能量低;此类加成经历开放中间体离子机制进行更为有利,表现出立体非专一性和区域选择性;当亲电中心原子为价电子层有d轨道的第三、四、五周期的元素时,桥型中间体正离子的能量比开放型中间体正离子的能量低;此类加成经历桥型中间体离子机制进行更为有利,表现出立体专一性和区域非专一性.以d-π和s-p-π配位键轨道模型,尝试阐述其内在的轨道控制机制,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周志刚戴乾圜
关键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立体化学
钯催化剂性能及其对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催化净化被引量:6
1999年
考察2种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系列负载Pd催化剂经不同的灼烧温度处理后,催化芳烃燃烧的活性.结果表明,方法2制备的催化剂经900℃灼烧处理后其催化活性较好,活性组分Pd含量为0.2%(Wt)的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和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220℃和240℃.但经800℃灼烧处理后催化剂明显失活.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分析,以考察各催化剂的表面物相特征.并进行了实际燃煤烟气中的多环芳烃催化治理实验.结果表明,以优化方法制备的活性组分Pd含量为0.10%和0.15%的催化剂均能有效地净化烟气中的PAHs,多种PAHs的净化率达到99.
叶华周志刚郑大威郑菁英戴乾圜
关键词:负载型钯催化剂多环芳烃燃煤烟气
芳烃燃烧钯催化剂的研究——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1999年
以苯蒸气作为催化燃烧气,研究了3 种不同载体和3 种不同制备方法对金属负载型钯催化剂芳烃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用SEM 对催化剂的表现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体及催化剂制备方法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及耐热性不同.经一定的高温预处理后的含有稀土的FeCrAl 合金作载体性能较另两种载体优良;并提出了该催化剂较好的制备方法.
叶华周志刚方方郑菁英戴乾圜
关键词:燃烧催化剂芳烃大气污染
1,3-丁二烯与DNA交联机理的研究——代谢产物在DNA大沟股间交联反应的AM1计算
1999年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3-丁二烯(BD)的代谢产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腺嘌呤和胞嘧啶烷化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以及DEB在DNA大沟侧与不同序列DNA片断生成烷化股间横向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论认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约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碱基发生2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2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同时DEB在DNA大沟侧可与多种不同的DNA序列发生股间横向交联,对比在小沟侧只与2种序列交联。
周志刚戴乾圜钟儒刚
关键词:丁二烯致癌作用DNA
α-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致突活性关系
1999年
采用AM1 方法计算6 个α二羰基化合物与DNA 碱基鸟嘌呤环外N2 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其结构致突活性关系⒚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可用烷化反应活化能、LUMO能量、分子量表面积比和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表示化合物的致突活性指数,获得很好的回归效果(回归系数R= 09998)⒚以本文提出的方程对这些化合物的致突性进行计算。
周志刚戴乾圜
关键词:构效关系致突性活化能AM1
1,2-移位重排的π-络合物过渡态机理被引量:1
2000年
用MNDO方法, 系统计算了1,2-移位各种典型情况的势能面或势能曲线. 参照前人的观点将1,2-移位分为两类: 即接受迁移基团的原始电子组态为阳离子或缺电子物类者称为1,2-缺电子移位; 为负离子者称为1,2-阴离子移位. 在缺电子移位如Beckmann, Baeyer-Villiger和苯乙基阳离子重排的情况下, 计算得到的取代基空间排布表明, 过渡络合物具有迁移基团阳离子与( 键相络合的结构, 这与实验一致表明重排是缺电子物类沿π 键而发生的迁移. 在阴离子移位中, 如Wittig, Stevens重排中, 过渡络合物的电荷布居与负电子对激发到 π*轨道上接近, 而其取代基的空间排布则与π 键的形成符合, 表明这里迁移基团是以负离子物类与空 π 轨道络合而迁移. 因此, 计算证明上述的所有1,2-移位都是通过沿π 络合物的迁移而实现. 机理与已知的实验事实一致而合理地解释了1,2-移位的分子内重排性质, 迁移基团的构型保持, 两类移位的迁移幅度和后者的局部自由基反应性质等.
戴乾圜周志刚张大平
关键词:重排反应势能面
二正烷基亚硝胺第二活性区对致癌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采用MNDO方法计算了对称二烷基亚硝胺β-,γ-和δ-位硫酸酯经SN2反应机制与DNA碱基腺嘌呤(A)发生烷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的势能曲线和活化能,以及β-位硫酸酯经邻基参与作用与腺嘌呤烷化反应过程的势能变化.结果表明,邻基参与作用有利地促进了烷基亚硝胺与DNA的烷化反应,提高了β-位硫酸酯烷化DNA的能力,以此可以解释β-位硫酸酯化的二烷基-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活性大于γ-和δ-位硫酸酯化的二烷基-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活性.使得β-位有可能成为亚硝胺的第二亲电活性区.
周志刚钟儒刚戴乾圜
关键词:致癌作用双区理论MNDO
1,3-丁二烯与DNA交联致癌机理的研究——代谢产物与鸟嘌呤反应及与DNA交联作用的AM1计算
1999年
采用AMI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鸟嘌呤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DEB与DNA片段生成烷化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果得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鸟嘌吟发生两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交联后的DNA结构稳定、变形小: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两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
周志刚戴乾圜钟儒刚
关键词:丁二烯致癌机理AM1
化学致癌物基因毒性机理的理论研究及双区理论的验证
该论文采用计算化学方法对典型化学致癌剂的致癌致突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 双区理论双官能亲电加成的观点,以致癌剂代谢活化产生的两个亲电烷化中心的反应活性,合理的阐述了所研究化合物的致癌活性.该研究通过对环境化学致癌物的...
周志刚
关键词:致癌机理烷基化双区理论计算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