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思思

作品数:9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配伍
  • 4篇人参
  • 4篇附子
  • 3篇液质联用
  • 3篇减毒
  • 3篇参附
  • 2篇代谢
  • 2篇皂苷
  • 2篇配伍减毒
  • 2篇注射液
  • 2篇小鼠
  • 2篇参附注射液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毒性
  • 1篇毒作用
  • 1篇虚证
  • 1篇血虚
  • 1篇血虚证

机构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周思思
  • 8篇高月
  • 8篇马增春
  • 8篇王宇光
  • 8篇肖成荣
  • 8篇梁乾德
  • 8篇谭洪玲
  • 5篇张伯礼
  • 4篇汤响林
  • 2篇霍超
  • 1篇李晗
  • 1篇何家乐
  • 1篇沈国林
  • 1篇李桦
  • 1篇邵帅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临床用量的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脏主要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考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酶活性的影响及在mRNA水平的调控作用。取SD大鼠,给予受试药物后,采用Cocktail体外孵育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大鼠肝中1A2、2B、2C和3A各亚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RT-PCR技术对上述亚型的mRNA水平表达进行检测。参附注射液组可以显著诱导CYP2B、2C11酶活性,对1A2和3A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mRNA水平上,参附注射液可以显著诱导2B和2C11的基因表达,对1A2和3A出现抑制作用,与酶活性水平具有一致性。基于临床用量的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脏P450的特定亚型在酶活性水平具有调控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起始于转录环节,可能与参附注射液配伍增效有关,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有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李晗王宇光马增春周思思梁乾德肖成荣谭洪玲汤响林李桦沈国林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细胞色素P450肝微粒体
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考察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旨在从毒性角度考察人参附子配伍是否减毒。[方法]运用均匀设计和固定附子剂量与人参不同配比两种方法考察人参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均匀设计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附子给药剂量的增多,小鼠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人参对附子的比例增大减毒作用呈现增大趋势。固定附子LD50与人参不同配比的减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参与附子配伍的减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人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人参∶附子为1∶1及大于1∶1时更明显。[结论]人参附子配比1∶1为人参附子配伍减毒作用的分界点,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汤响林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附子人参配伍减毒急性毒性
基于UPLC-TOF-MS分析人参麦冬配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分析人参麦冬药对配伍后人参皂苷的变化,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机制。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离子源V模式检测,建立基于UPLC-TOF-MS的人参麦冬药对配伍的化学指纹图谱,数据分析采用MassLynx 4.1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人参皂苷的成分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人参麦冬药对合煎液与合并液相比,8种皂苷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丙二酸甲酰基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减少,而人参皂苷Rb3、丙二酸甲酰基人参皂苷Rb2、丙二酸甲酰基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f的含量增加,说明麦冬与人参配伍改变了人参皂苷成分的含量,这可能是麦冬配伍人参作用的物质基础。
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汤响林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人参麦冬配伍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附子煎煮液质联用
四物汤对辐射致血虚证小鼠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ESI-Q-TOF-MS)技术进行辐射损伤致血虚证以及四物汤的方证结合研究,发现辐射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血虚证的发生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C57小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四物汤组。造模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制作模型,造模7 d后股动脉取血并摘取脾脏和胸腺,进行处理后用UPLC-ESI-Q-TOF-MS检测,应用Mark-erLynx XS软件对总离子流图进行色谱峰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组间数据分析。通过模式识别分析,快速确认标志物。结果:辐射损伤所致的血虚证小鼠血清中溶血磷脂、葡糖苷酸、单酰甘油酯、三羟基丁酸、神经酰胺、天冬氨酸磷酸酯、甘油磷脂等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明显;脾脏中变化明显的代谢物有单酰甘油酯、神经酰胺、溶血磷脂、羟基丁酸、棕榈酸、3-羟基硬脂酸、二甲基精氨酸、苯丙氨酸、磷脂酰丝氨酸;胸腺中有甲基腺苷、谷甾醇、肉毒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甘油二酯、二甲基精氨酸、神经酰胺、溶血磷脂、羟基丁酸、胆固醇等。结论:通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生理功能分析,推测辐射损伤使小鼠机体的脂类代谢、糖类代谢及部分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发生紊乱,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治疗可以使之逆转并调整平衡。
马增春霍超周思思邵帅梁乾德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高月
关键词:四物汤血虚证代谢组学
参附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分析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事件频发,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力,并对中药新药创制和二次开发过程中的临床前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参附方由人参、附子两味药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但出现休克、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课题分...
周思思
关键词:参附配伍减毒
文献传递
基于UPLC-Q-TOF/MS研究参附注射液的物质基础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和生物碱成分进行定性,并且对参附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运用LC-MS对参附注射液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并测定大鼠血清中多种人参皂苷的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参附注射液中定性出16种人参皂苷成分和10种生物碱成分。人参皂苷Rd、Rg1、Rb1、Ro、Rc、Rb2的T12α分别为0.32±0.25、0.11±0.04、0.30±0.24、0.11±0.02、0.24±0.19、0.23±0.12 h,人参皂苷Rd、Rb1、Rc、Rb2的T12β分别10.25±0.39、21.31±3.64、13.95±2.56、15.06±1.54 h。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清中6种人参皂苷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人参皂苷Rg1、Ro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消除速度较快,Rd、Rb1、Rc、Rb2分布消除较慢。参附注射液体外、体内成分的分析为组分配伍研究建立了可靠的方法。
何家乐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汤响林高月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人参皂苷生物碱药动学液质联用组分配伍
基于UPLC-TOF/MS分析人参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被引量:39
2011年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分析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减毒机制。基于UPLC-TOF/MS建立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人参附子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去乙酸中乌头原碱等含量升高。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这可能是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马增春周思思梁乾德霍超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高月
关键词:人参附子配伍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被引量:30
2012年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相反机制.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附子半夏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乌头碱,去氧乌头碱,10-OH-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等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中乌头原碱,去乙酸中乌头原碱,去乙酸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OH-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含量降低.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是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作用的物质基础.
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附子半夏配伍液质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