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淑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宋代
  • 3篇爱物
  • 2篇政治
  • 2篇儒学
  • 2篇宋人
  • 2篇奏议
  • 2篇伦理
  • 2篇孟学
  • 1篇底蕴
  • 1篇敦煌文学
  • 1篇学人
  • 1篇学术思想
  • 1篇学术转型
  • 1篇义利
  • 1篇义利观
  • 1篇隐士
  • 1篇语言伦理
  • 1篇政治实践
  • 1篇政治文化
  • 1篇儒佛

机构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周淑萍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敦煌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2013·国...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孟子仁学的内涵和实质被引量:7
1998年
本文以“爱人”为核心,从亲亲、爱人、爱物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探讨了孟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认为为仁需经过亲亲而爱人,由爱人而爱物的步骤来完成,揭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仁学系统,从而把儒家学说核心范畴和最高道德理想的仁,以一种平实简易的样态呈现于世人,人们只要扩充“仁之端”,拓展“亲亲”之情,“盈科而后进”,则可以成为仁人。
周淑萍
关键词:仁学亲亲爱人爱物
宋代学人对两宋非孟思潮的理论回击被引量:1
2007年
在宋代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中,出现了一些非孟者,他们对孟子的批评成为孟子升格运动中的不和谐音。以胡宏、张九成、余允文为代表的宋代学者对非孟者进行了直接的回击。他们的回击不仅对于消除人们对孟子的疑虑和巩固孟子的历史地位有积极作用,而且也维护了正在兴起和发展的理学的地位,可以从中把握到各自思想的脉膊及宋代学术发展的多种路径。
周淑萍
关键词:宋代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儒学转型被引量:8
2007年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从此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供了方法的支持。
周淑萍
关键词:宋代儒学学术转型
论孟子自然观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10
2001年
孟子在阐述其伦理道德、哲学、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表达出对自然的认识和看法, 认为自然万物是纷繁复杂的,人类源于自然,依赖自然生存,人类也可以改变自然、治理 自 然为自己服务。但人类更应当“爱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共 生的有机体中,反映出孟子朴素的生态智慧。
周淑萍
关键词:爱物自然观
从宋人奏议看孟子对宋代政治实践的影响
尊孟是宋代时代风尚,孟学在宋代达到鼎盛.在此语境下,孟子思想对宋代政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孟子思想涵育了宋代政治家的基本素质,成为他们回应宋代现实的一种言说方式以及行动指南和评判标准,孟子言语成为君臣交流最为有效的通行话语...
周淑萍
关键词:宋代政治学术思想
文献传递
“美是顺乎‘天性’的发展”献疑被引量:1
2003年
“充实之谓美”是孟子伦理美学命题 ,它着眼于尽心、知性 ,针对“有诸己”的主体 ,并不涉及主体以外的客体 ,因此 ,将“充实之谓美”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 (包括人 )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至完备 ,这就是美” ,进而认为“美是顺乎‘天性’的发展” ,似乎是值得再讨论的。
周淑萍
关键词:伦理美学
从孟子林庙明代石刻看孟子在明代的社会地位
据孟子林庙明代石刻文献可以看出,历经宋元以来的推尊,孟子在明代社会上下都有其影响,但不同阶层对孟子的态度有别。官员士大夫是明代尊崇孟子的主体,他们对孟子表现出特别的崇敬;以皇帝为代表的明代朝廷,对孟子表现出一定的戒备。底...
周淑萍
宋代易学诠释与孟学的会通被引量:4
2011年
以《孟子》注释《周易》是宋代易学诠释的新变化。宋代易学家对孟子学说的吸收和解读,彰显了儒家人文价值观,凸显了宋代易学注重义理的特点,丰富了宋代易学的诠释内涵、诠释风格。而以《周易》注释《孟子》,则塑造了宋代的孟子形象,构造了宋代孟学的宇宙品格。宋代易学诠释与孟学的会通,是宋代学者为经典诠释中的"回归原意"与"意义创新"的统一所作的理论探索,反映了宋学治学的新路径。
周淑萍
关键词:宋代孟学
孟子义利观新探被引量:8
1999年
在义利问题上,孟子没有忽视人们物质欲望的正当性,承认人们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抛弃利,肯定人们对财利的欲望是人们的基本欲求,所以他不反对求利。但是,他又把义引入了求利活动,认为义即精神才是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他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统治者和士人求利,须受义的规约,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舍利取义,必要时,当舍生取义;平民百姓求利,则尽力予以保护,不必加以过多的道德约束。孟子的义利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淑萍
孟子的孝道思想底蕴被引量:8
1999年
本文认为孟子继承了前人的孝道思想,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其具体内涵包括对父母生时的奉养、对父母死后的丧葬、祭祀、娶妻生子以及延续香火三个方面。孟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糟粕,也有合理的内核。其合理的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现代理想的家庭人伦关系和伦理道德。
周淑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