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咏枫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无锡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艺术批评
  • 2篇文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观
  • 1篇学史
  • 1篇雅斯贝斯
  • 1篇野火
  • 1篇叶灵凤
  • 1篇艺术因素
  • 1篇义和团
  • 1篇语言
  • 1篇语言魅力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观
  • 1篇证法
  • 1篇中国传统道德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机构

  • 6篇无锡教育学院
  • 2篇江南大学

作者

  • 8篇咏枫

传媒

  • 4篇民族艺术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无锡教育学院...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融会中西之路
1998年
咏枫
关键词:融会中西中国传统文化雅斯贝斯儒家思想理性化
批评:不是艺术——艺术批评本性观批判被引量:1
2000年
咏枫
关键词:艺术批评艺术因素非艺术
文学史家的理论眼光──从复旦版《中国文学史》说开去
1999年
咏枫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文学史观文学史家哲学观人性观人性结构
略论批评文本的语言魅力被引量:1
1996年
意志力诚然是读解活动得以进行的有力支撑因素,但一篇批评文章的读解,如果主要要靠意志力,这无论如何应是批评的一个缺失。追求批评文本语言的魅力,这当是批评家的真诚愿望。我们有些批评家,对批评文本语言的“魅力“,在理解上尚有不周之处。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批评文本语言的魅力,应有两种衷现形态:一是说服人的魅力,是理性的,简称“服人”态魅力;一是感动人的魅力,是感性的,简称“感人”态的魅力。如果一篇批评文章,其行文具有坚实的概念基础,如果批评家的思想始终被置于逻辑的形式下完成其表述,或者换句话说,猜想与反驳的关系,始终跟批评文字的行进同步,那么这样的批评文章,其行文就有了某种运动感,运动着的行文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切实地走向它的终点。这样的批评文本,在语言表述上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推阐周匝,运演细密,思理清晰,文脉流畅。这就是批评文本语言的“服人”态的魅力。批评文本语言的“感人”
咏枫
关键词:批评文本语言魅力批评家艺术批评文本语言评价信息
源于生命体验的思想──读《清园近思录》后所思
2000年
咏枫
关键词:书评文艺批评
评王元化的传统道德继承观——兼与张隆溪讨论
1997年
张隆溪曾致函王元化,就传统道德继承等问题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封信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地方值得考虑,比如说,围绕着王元化的传统道德继承观问题所发表的有些意见便是.信的开头,张隆溪对王元化先生的关于蕴含于伦理道德中的某种“根本精神”可以独立存在的观点予以了肯定:“我很赞同先生在几篇著作中都提出的一个看法,即认为伦理道德的根本精神可以脱离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具体历史条件而具独立价值.”他还进一步作了发挥:“其实此点可以再推而广之,一切精神价值都有这种相对的独立性,诸如宗教、哲学、伦理观念和文学艺术,莫不如此”,并举了个“伦理道德”的例子,认为在“
咏枫
关键词:伦理道德中国传统道德道德观传统伦理道德
坦然面对西方——读龙应台《野火集》札记
1999年
有东方在,也就有了一个如何面对西方的问题。无庸讳言,长时期以来,国人在此一问题上,是存在着不少的模糊认识的。龙应台以她的“野火”式杂文,狠狠地烧了它一把。她的主张,概括地说,就是这样四个字:坦然面对。要做到坦然面对西方,首先就意味着要排除一种“盲目”...
咏枫
关键词:野火辩证法保护自然义和团
香港文坛的全景式略图——重读柳苏的香港文论
1998年
80年代末,突然间冒出了个柳苏。1988年一年间,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镇《读书》杂志,从第一期起,不间断地向读者推出了他的12篇同一主题的文章:香港文坛绍介。一篇篇地读下去,人们总是在等待着他的“下回分解”。可这一年的大雨倾盆之后,紧接着的,居然只是些零星小雨,1989年2篇,中间的1990年、1991年还跳了过去,1992年计3篇,而在这之后,就连这点点小雨也不见“零星”了。读惯了的,一旦读不到了,难免要滋生出一点失落的情味来。是有点遗憾,但这遗憾恰好也证明了柳苏的成功:他的香港文论在内地是大受欢迎的,读者已以自己的真诚情怀接受了他。
咏枫
关键词:香港作家叶灵凤全景式文化走向香港文化文化市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