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手术
  • 2篇激光
  • 1篇眼压
  • 1篇异物取出术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角膜磨镶...
  • 1篇治疗儿童
  • 1篇散光
  • 1篇手术显微镜
  • 1篇内障
  • 1篇前房
  • 1篇前房穿刺
  • 1篇切口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青光眼急性发...
  • 1篇取出术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机构

  • 5篇九江学院

作者

  • 5篇喻丽
  • 2篇曾晓峰
  • 2篇唐敏
  • 1篇蒋国安
  • 1篇余芬芬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行前房穿刺联合Nd:YAG激光治疗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行前房穿刺联合Nd:YAG激光治疗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气急性发作患者72例(72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依照发作时间差异分为早期组26例、中期组22例和晚期组24例,早期组患者就诊时间在24h内,中期组患者就诊时间在24~72h,晚期组患者就诊时间在72h以上,分析三组患者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眼压控制有效率(84.6%)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中期组患者眼压控制有效率(50.0%)明显高于晚期组(20.8%)。手术前,三组患者眼压差异不明显(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2d眼压(14.06±4.8)mmHg明显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中期组患者术后2d眼压(24.53±6.1)mmHg明显低于晚期组(31.86±5.2)mmHg(P〈0.05),早期组患者前房角开放有效率(88.5%)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中期组患者眼角开放有效率(54.5%)明显优于完全组(20.8%)(P〈0.05),早期组患者出院视力(10.92±3.2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中期组患者出院视力(8.61±2.37)明显高于晚期组(6.63±2.08)(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前房出血、眼角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联合使用激光和前房穿刺术能够有效开放房角,避免病情进展,减少滤过性手术,提高治疗效果。
唐敏吴柄东喻丽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眼压
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旨在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并对比分析术后立体视恢复率、融合功能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7.14%,对照组为74.2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视远度为(5.13±0.34)θ、视近度为(5.58±0.47)θ、平均斜视度为(5.36±0.29)θ,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立体视恢复率为72.14%、融合功能恢复率为60.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0.71%,显著高于对照组(4.29%)。结论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在正位率、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吴柄东唐敏喻丽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t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62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LASIK分区切削治疗。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1.80±1.62)D。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等情况。结果术后1、3、6和12个月BCVA平均分别为0.89±0.16、0.82±0.26、0.80±0.23、0.78±0.20。术后1、3、6和12个月UCVA平均分别为0.85±0.17、0.80±0.16、0.79±0.26、0.75±0.28。术后3、6和12个月激光回退发生率分别为25.8%、35.5%和38.7%。结论 LASIK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虽可节省角膜组织,增加矫正范围,但术后屈光回退,视觉质量的下降,均对手术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蒋国安曾晓峰喻丽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超高度近视
角膜深层非磁性异物的取出被引量:2
2007年
角膜深层异物是眼外伤中较常见的疾病。角膜深层磁性异物容易取出,角膜深层非磁性异物,尤其是多发性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有一定困难。取出不当,易造成角膜及晶状体的损伤而影响视力。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角膜深层非磁性异物15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喻丽
关键词:角膜深层异物非磁性异物角膜异物取出异物取出术手术显微镜
角膜地形图引导白内障手术切口矫正术前散光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最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喻丽曾晓峰余芬芬
关键词:散光角膜地形图切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