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增民
- 作品数:62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曹魏儒学之传播与分布格局
- 2013年
- 儒学在经历了汉代的发展以后,至东汉末,由于社会的动乱,出现了短暂的衰落,然而,同样因动乱而引起的中原士民的迁徙,却带动了儒学由中原核心区向四周的传播,从而扩大了儒学影响的地域范围。曹魏立国以后,亦力图儒学的恢复与发展,在政府的倡导下,儒学化的地方官员多劝学兴儒,在地方行政中最大限度地推广儒家的文化价值,又加强了儒学的传播力度,重新巩固了东汉以来形成的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儒学核心区的地位,奠定了西晋儒学的分布格局。儒学在曹魏时期进行地域扩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底层民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价值观。
- 夏增民
- 关键词:儒学儒学传播
- 遣使巡行制度与汉代儒学传播被引量:2
- 2008年
- 汉代中期以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儒学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其中"遣使巡行"制度就对儒学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政府遣使巡行采风的主要目的在于察风俗、体民情、宣教化,甚至举贤良,意在将皇帝关怀下民之情传布四方。其政治前提就是充分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为因俗施政做准备;然后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化民成俗"施政方针,实现儒学的社会化,推进文化的"大一统"格局。
- 夏增民
- 关键词:采风汉代儒学文化传播
- 六朝隋唐文学中的鲸鱼意象谈略
- 2020年
- 就文学书写而言,中古时期,人们对鲸鱼的认识、想象与利用经历了一个有迹可循的演进过程:从魏晋时期零散且单一的象征性描写,到南北朝至隋唐初年咏昆明池诗的大量出现,再至盛唐鲸鱼诗的全面繁荣。鲸鱼的复杂面相被渐次、充分地展现在文学文本中。韩孟诗派及其以外的诗人有意识地运用鲸鱼来营造震荡光怪、瘁索枯槁的审美境界,鲸鱼意象对中晚唐文学的定型、发展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杜甫笔下,鲸鱼不仅被文学塑造,还反过来言说文学,鲸鱼象征着雄劲刚健的文风,并与风雅传统相联系,成为中古文论的重要理论范畴。
- 王星夏增民
- 关键词:中古文学韩孟诗派杜甫意象鲸鱼
- 西汉前期儒学的更化与阶段性发展——以陆贾与贾谊为中心
- 2015年
- 一、周秦之季的学术综合周自平王东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持国命',学术散于四野,遂有诸子之学,其可观者乃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其中儒、道、法、墨、阴阳为世之显学。诸子驰说列国,'各引一端,崇其所善'~①,皆欲取合诸侯。是故儒墨互绌,儒道相非,儒法互克。然而,诸子'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②。诸子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夏增民
- 关键词:儒学儒墨儒道阴阳
- 汉武时代官僚群体之心态研究
- 该文认为,在西汉武帝时代的官僚群体中存在着自然心态、抑制心态和边缘心态三种社会心态.在其起源上,官僚群体自它产生时起就具有的先天品质构成制度性遗传因素,但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是这三种社会心态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自然心态是由...
- 夏增民
- 关键词:社会心态西汉汉武帝官僚政治
- 论韩非子的政治价值观被引量:1
- 2014年
-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思想的基础和前提。韩非子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学术传承,以及他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批判吸收和对历史、现实的考察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韩非子的政治价值观即"尊君而强国",他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 夏增民
- 关键词:韩非子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
- 近年来中国内地秦汉城市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 2016年
- 近年来,秦汉城市地理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但仍存在研究对象地域分布不均、城市地理与城市史研究难以区分等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可在资料许可的前提下开展边境、关东、江南、巴蜀等地区城市的研究,研究对象可考虑由单个城市扩展到区域城市即城市群;在研究过程中,更多地将城市视为环境的一部分,探讨城市建设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另外,还应该实时关注考古发掘的新动向,掌握新的考古报告,将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更好地结合。
- 陶正桐夏增民
- 关键词:秦汉
- 论《商君书》的政治价值观
-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新的视角。"耕战"与"法治"是《商君书》的两大政治主张,而这两大政治主张正是建立《商君书》政治价值观之上的。归纳起来,《商君书》的政治价值观至少有两点,一是"尚壹",二是"尚力"。"尚...
- 夏增民
- 关键词:《商君书》商鞅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史
- 文献传递
- 明清时期豫中南地区列女群体的生活史——以六种郾城县志的记述为中心被引量:1
- 2020年
- 六种郾城县志对列女的书写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但是客观上展现了列女群体的生活史。丈夫去世后,列女成为家庭的支柱,纺织是她们治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民国《郾城县记》记述了列女治生的多种形态,反映了她们的艰难处境及对家庭的突出贡献。治生推动列女走出门庭,这冲击了经济社会中的“性别区隔”。列女的孝亲鲜明地展现在公婆抱病期间,自残疗亲是一种极端的孝亲行为。寡母独力承担抚养遗孤的责任,并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而抚育的遗孤可能还不是她们的亲生子,列女的辛劳和情感隐匿于家庭、家族的命运之中。治生、孝亲、抚孤等行为的书写,是对列女节烈行为的补充和延展,被形塑的列女群体成为官方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 王柳青夏增民
- 关键词:明清列女生活史
- 柏拉图所论“政治家技艺”及与孔子相关论述之比较:以《政治家篇》与《论语》为中心被引量:2
- 2006年
- 柏拉图与孔子是中西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对中西政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在他们的著作中,涉及了政治问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政治家的技艺。柏拉图关于此的论述集中体现在《政治家篇》中,粗略分析之,该技艺大致包括知识、中道精神、立法、演讲、军事以及各种政治技艺的综合掌控能力诸项。而同样的内容,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有涉及,但是,在这些共同的政治论题上,二人仍有同有异,从而反映了中西政治文化的类同与分野。
- 夏增民
- 关键词:柏拉图孔子《论语》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