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宝龙
-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配筋加强的掉层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为研究《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配筋加强措施对掉层框架结构损伤及破坏机制的影响,分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和《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设计和制作了一个6层掉层框架结构1/8缩尺模型,对比分析其振动台试验的试验现象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模型的加速度响应与加速度频谱和结构自身关系密切;配筋加强后模型承载力有所提高,配筋加强对结构变形的影响随地震强度的增加逐渐显著,最终变形减小,且变形形状不再明显外凹;结构掉层部分的损伤大大减轻,上接地柱的破坏程度有所改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位置向上转移,且上部楼层的损伤程度增加;配筋加强后结构无显著薄弱层存在,表现出更好的整体性。
- 唐洋洋李英民韩军姜宝龙姬淑艳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
- 设置水平接地构件的掉层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在山地掉层结构的实际设计中是否应建议设置水平接地构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基于岩质地基的前提,设计和制作设置水平接地楼盖与未设置水平接地楼盖的6层1/8掉层RC框架结构模型各一个并进行振动台试验。对两模型的试验宏观现象及频率、振型曲线、阻尼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响应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接地构件的设置加强结构顺、横坡向的刚度,显著改变结构的振型曲线;水平接地构件所在楼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受到限制,且相邻下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强度增加而增大;两模型顺、横坡向变形规律不同且水平接地构件的设置大大减弱结构的扭转效应;设置水平接地构件的模型整体破坏相对轻些,且未发生显著的损伤转移。
- 唐洋洋李英民姜宝龙姬淑艳郑妮娜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地震响应
- 带T形加劲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采用OpenSees软件对带T形加劲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影响该类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轴压比、剪跨比、钢板厚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剪力墙的轴压比会使承载力略微提高,但也会使后期刚度退化加快。剪跨比的增大会使剪力墙加载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大幅减小,位移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也相对减小。增加外包钢板尤其是端部钢板的厚度,剪力墙承载力和耗能能力会显著提高。
- 姜宝龙李英民唐洋洋姬淑艳熊涛丁以舜
- 关键词:数值模拟耗能能力
- 圆钢管混凝土相贯斜柱-型钢混凝土梁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以某超高层建筑结构中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组成的复杂空间相贯节点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关键转换节点,对此节点的试验方案进行研究,再对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节点破坏形态、裂缝开展情况,分析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特征、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梁截面更大的试件JD1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更好,斜柱角度最小、相贯长度最大的试件JD3的耗能能力最佳;3个节点抗震性能和抗震构造措施满足设计要求;塑性铰区框架梁和环梁型钢腹板宜增设加劲肋或者加厚;复杂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方案可行,试验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复杂节点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
- 姜宝龙李英民喻雪纯蒋星星
-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
- 基于OpenSEES的陶粒混凝土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分析
- 2021年
- 为研究陶粒混凝土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受力性能,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陶粒混凝土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计算模型,并对比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截面宽厚比及钢板厚度对陶粒混凝土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轴压比小于0.4时,组合剪力墙承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升高;随着剪跨比增加,承载力近线性降低,剪跨比小于2时,延性随剪跨比增大而提高;随着截面宽厚比降低,承载力线性提升;钢板厚度增大可以显著提高墙体水平承载力,端部方钢管的钢板厚度增加对水平承载力提高作用更为明显。
- 邵禹铭姬淑艳姜宝龙熊涛
- 关键词:组合剪力墙陶粒混凝土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 重庆高科太阳座大厦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重庆高科太阳座大厦是一幢建筑外立面扭转,结构平面、竖向不规则超限的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管(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立面扭转导致外框架中竖向构件不连续,形成受力复杂的空间斜柱,进而造成结构各层平面形状、布置不断变化,以及结构扭转不规则。通过1∶25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结构在6度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等动力响应以及结构的损伤破坏情况进行观测,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大竖向构件截面方式提高结构层高较大的楼层刚度引起了结构局部刚度突变、应力集中,致使薄弱部位转移;结构顶部塔楼的收进导致鞭梢效应明显,急剧增大了楼层变形;CFST柱-SRC梁框架的SRC梁端和节点周围加强环梁,以及RC核心筒连梁为主要损伤部位;模型在6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能保证"大震不倒",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预设抗震性能目标。
- 李英民姜宝龙张梦玲陈彬彬李辛宇
-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 不同截面吊脚柱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研究山地吊脚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1∶8缩尺的吊脚RC框架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结构模型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变形特征、楼层剪力和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吊脚RC框架结构的吊脚层和第2层破坏明显不均匀,吊脚层破坏轻微,且坡顶短柱破坏较早,第2层柱底破坏严重,且破坏程度自坡底柱侧向坡顶柱侧递减,结构破坏主要位于吊脚层以上,最终表现为部分柱铰屈服破坏;激励水平大于罕遇地震时,吊脚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的增大程度相对上部结构也更加显著,吊脚层变形不大,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始终在3~4层;结构的最大层间扭转角随地震强度增加自第2层转移至吊脚层。
- 唐洋洋李英民刘立平姜宝龙余洪翔姬淑艳
-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地震响应
- 吊脚框架结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 2022年
- 吊脚框架结构接地柱高度不一,吊脚层侧向刚度的大小与分布均匀性会使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发生变化。为研究吊脚框架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特征,对吊脚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验证,发现接地短柱高度对吊脚层侧向刚度及结构周期影响显著。通过改变接地短柱高度与吊脚层侧向刚度分布均匀程度建立了7组模型,采用PERFORM-3D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地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及构件的转角变形、内力分布等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接地短柱高度的减小会使吊脚层从整体破坏模式转向接地短柱及其周围构件的局部破坏模式,结构的薄弱层从吊脚层向上部楼层转移;吊脚层侧向刚度分布更均匀时,层间位移角明显减小,吊脚层顺坡向靠近侧向短柱的梁轴力突变现象得到改善,接地柱损伤加重,1层构件损伤减轻。在设计吊脚框架结构时,使吊脚层侧向刚度分布均匀,同时重点关注接地短柱及其周围构件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 李英民余洪翔唐洋洋姜宝龙王钧
- 关键词:动力特性地震响应侧向刚度
- 山地建筑结构特殊问题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4
- 2019年
- 山地建筑结构因基础的不等高接地而与常规建筑结构存在多方面差异。近年来,关于山地建筑结构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阐述了山地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变形特点,介绍了山地建筑结构在坡地场地与地基、荷载与作用等方面的特殊问题及研究现状,分别从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分析方法、结构动力响应及性能控制指标方面总结了山地建筑结构动力响应及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概括了国内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依据的发展历程,为后续研究指出思路和方向。
- 李英民姬淑艳唐洋洋姜宝龙刘立平韩军
- 关键词:动力响应抗震性能
- 按梁混凝土等级浇筑低级差夹心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高层建筑中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是普遍存在的,施工中节点区混凝土若按柱子混凝土来浇筑,在支模、施工缝、施工质量等施工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按梁混凝土浇筑节点区(夹心节点)被认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需对夹心节点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予以改进,以满足承载能力和变形需求。该文通过一个传统和三个在节点核心区加插短钢筋的夹心节点的足尺试件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表明加插短钢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措施。
- 程亮李英民姜宝龙
- 关键词:短钢筋失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