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丽琴

作品数:15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缺陷
  • 6篇病毒
  • 4篇人类免疫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4篇HIV/AI...
  • 4篇初治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感染者
  • 3篇艾滋病
  • 3篇HIV/AI...

机构

  • 15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深圳市慢性病...

作者

  • 15篇孙丽琴
  • 12篇王辉
  • 7篇周泱
  • 7篇张路坤
  • 7篇徐六妹
  • 6篇何云
  • 4篇曹廷智
  • 3篇赵方
  • 3篇李莎茜
  • 3篇王思苑
  • 2篇刘水腾
  • 2篇吴芃瑶
  • 1篇葛风华
  • 1篇吕德良
  • 1篇廖雪姣
  • 1篇郑国琴
  • 1篇刘甲野
  • 1篇李太生
  • 1篇刘映霞
  • 1篇田一梅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健康养生
  • 1篇全国第4届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治疗概述被引量:3
2022年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识别能力与治疗效果仍是当前临床上应对多重耐药菌的关键措施。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探索新的替代疗法(如噬菌体)有望在未来成为应对多重耐药菌的突破性技术。该文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以及新的替代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识别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提供重要参考。
孙丽琴刘甲野王辉何云鞠斌卢洪洲
关键词:耐药菌多重耐药性
深圳市艾滋病患者抗HIV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患者人群特征及抗HIV病毒治疗情况,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累计接受国家免费HAART的4103例艾滋病患者的一般...
何云孙丽琴徐六妹王辉
文献传递
深圳地区500例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状况及药敏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索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情况、菌种分布以及耐药性,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咽拭子法收集500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和药敏测试,同时计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收集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情况。结果 500例HIV/AIDS患者中,存在116例阳性带菌者,阳性率为23.2%,其中白色念珠菌87例(75.0%)。CD4^+T≤350个/μl患者口腔真菌的检出率高于CD4^+T>350个/μl患者(85.34%vs90.89%,P<0.0001)。HIVRNA>500拷贝/ml患者口腔真菌的检出率高于HIVRNA<500拷贝/ml的患者(37.07%vs9.64%,P<0.0001)。接受HAART治疗>2年患者的口腔真菌阳性检出率较HAART治疗<2年患者的口腔真菌阳性检出率低(45.56%vs68.69%,P<0.0001)。从耐药情况看,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多数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抗菌效果最好的药物为5-氟胞嘧啶,其次为两性霉素B。结论白色念珠菌为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的主要菌种。口腔真菌的定植情况和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否接受HAART治疗有密切关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抗菌效果较好。
张路坤曹廷智孙丽琴葛风华王辉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口腔真菌药敏
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机会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 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结果 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29.675、P<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69.328、P<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60.646、P<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25.305、P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67.264、P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101.892、P<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5.175、P=0.023)、肺部感染(Waldχ~2=5.096、P=0.024)、血流感染(Waldχ~2=9.443、P=0.002)、PCP(Waldχ~2=57.216、P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6.064、P=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周泱孙丽琴吕德良程林李莎茜徐六妹王辉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乳酸脱氢酶
血清(1,3)-β-D葡聚糖试验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住院艾滋病患者中有明确病原学检查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且有完善G试验及GM试验的患者45例,及同期住院AIDS患者中有完善G试验、GM试验及病原学检查,明确排除TM感染的219例患者,比较各组G试验、GM试验结果、检测时间,通过对比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方法(联合检测一:G试验和GM试验检测均为阳性为联合检测阳性,一种阳性或均阴性视为阴性结果;联合检测二:单独G试验或GM试验检测为阳性或二者均阳性,即为联合检测阳性,均阴性视为阴性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G试验及GM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敏感度为36.36%,特异度为78.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2,95%的置信区间为0.539~0.662。GM试验敏感度为55.56%,特异度为96.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为0.767~0.864。联合检测一敏感度27.27%,特异度99.5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4,95%CI为0.572~0.693。联合检测二敏感度65.91%,特异度76.7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95%CI为0.654~0.768,约登指数为0.4265。结论G试验、GM试验是AIDS合并TSM早期辅助性诊断指标,其中GM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G试验,相比病原学检查,有缩短诊断时间的优点,但不是诊断金标准。在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中,联合检测一可以提高特异度,联合检测二可以提高敏感度。
郑祎何云刘甲野贺守第孙丽琴王辉
深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初治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和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493例初治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共感染率为19.72%(886/4493)。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梅毒螺旋体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0.96%(872/4160)和4.20%(1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0、P<0.001)。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中RPR滴度≥1︰8者占62.75%(556/886)。不同RPR滴度患者异常ALT(χ^2=3.353、P=0.851)、AST(χ^2=7.791、P=0.351)和TB(χ^2=8.957、P=0.256)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876、95%CI:2.770~8.583、P<0.001)、同性传播感染HIV(OR=1.307、95%CI:1.077~1.585、P=0.007)、确诊至初治时间>12个月(OR=1.360、95%CI:1.115~1.657、P=0.002)、抗-HCV阳性(OR=2.728、95%CI:1.252~5.945、P=0.012)均为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较高,尤其男性、男男同性感染HIV、HIV确诊至初治时间超过12个月、抗-HCV阳性者为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HIV感染人群中加强梅毒螺旋体感染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并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筛查。
孙丽琴刘甲野刘晓宁宋莹曹廷智田一梅贾新云周泱饶嫚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共感染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及其临床特征
2021年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随访的6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研究对象,6~12个月随访1次,收集HBV再激活发生情况、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HBV再激活发生后的临床结局等。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累积HBV再激活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基线相比,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的ALT[7.69%(2/26)vs 0%(0/26)]、AST[0%(0/26)vs 0%(0/26)]、TBil[19.23%(5/26)vs 19.23%(5/26)]和GGT[3.85%(1/26)vs 0%(0/26)]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线和发现HBV再激活时研究对象HBV DNA≥2000 IU/ml比例分别为0%(0/26)、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0,P<0.001);HBV再激活者基线HBeAg均为阴性,发现HBV再激活时有1例HBeAg复阳(P=1.000)。HBV再激活后共6例进行了肝脏穿刺病理检查,4例为G1S1,1例为G1-2S2,1例为G1S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基线HBVDNA≥100IU/ml者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基线HBV DNA<100 IU/ml者的2.62倍(HR=2.62,95%CI:1.04~6.58,P=0.041)。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为37.1%(26/64,95%CI:21.4%~49.6%)。基线HBVDNA≥100IU/ml者随访12个月时累积HBV再激活率(43.8%,95%CI:22.4%~59.3%)显著高于基线HBV DNA<100 IU/ml者(24.3%,95%CI:2.9%~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50,P=0.03)。HBV再激活后的2次随访发现,累积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5例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实现了病毒学抑制,1例实现HBsAg自发清除;随访患者ALT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非活动性HBs Ag携
廖雪姣孙丽琴董京科张丽娜马拯华韦秋煜郑国琴刘甲野
关键词: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影响因素
HIV/AIDS患者ART相关性高乳酸血症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进行ART中发生高乳酸血症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5月门诊进行ART随访艾滋病患者出现高乳酸血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91例...
周泱王辉邬艳波孙丽琴张路坤曹廷智李莎茜吴芃瑶王思苑刘水腾
431例HIV/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调查HIV/AIDS患者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比较血抗-CMV-IgM、血或尿CMV DNA载量等实验室指标以判断CMV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分别检测HIV/AIDS患者的血抗-CMV-IgM、血/尿CMV DNA载量;同时计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收集患者高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情况。结果 431例HIV/AIDS患者中,共检出CMV DNA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34.34%。合并CMV感染的HIV/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CMV感染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14,P<0.0001),而HIV RNA载量则呈相反趋势(χ2=128.39,P<0.0001)。非CMV感染者中,正在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比例(240/283,84.81%)显著高于CMV感染者(50/148,33.78%)(χ2=114.93,P<0.0001)。依据血抗-CMV-IgM、血/尿CMV DNA载量等实验室指标判断CMV感染的检测情况来看,尿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90.54%(134/148),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指标。此外,HIV合并CM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眼部疾病及眼底改变为其主要症状。结论 HIV感染是否合并CMV感染与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是否接受HAART治疗相关。应在HIV/AIDS患者中检测尿CMV DNA载量来确定有无CMV感染,同时常规行眼底检查,以期提高CMV感染的早期检出率。
张路坤王辉孙丽琴王思苑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
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高血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其高血糖患病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291例初治HIV感染者,高血糖的总患病率为6.88%(364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55%(241例)、2.32%(12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35岁)、超重[比值比(OR)=1.83,95%可信区间(CI):1.38~2.43]、肥胖(OR=3.97,95%CI:2.52~6.26)、机会性感染(OR=2.75,95%CI:1.88~4.02)、高甘油三酯(TG)(OR=1.55,95%CI:1.20~1.99)是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HIV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高血清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等无明显相关。结论未接受ART的深圳成年HIV感染者高血糖患病率略高于当地一般人群。其中影响高血糖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较大、超重、肥胖、高TG、感染等传统因素。
刘甲野孙丽琴何云周泱徐六妹张路坤赵方郑祎王辉王福生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高血糖患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