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地震
  • 7篇岩石
  • 5篇地壳
  • 5篇岩石圈
  • 4篇深部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波
  • 3篇地震面波
  • 3篇震波
  • 3篇面波
  • 3篇Q值
  • 3篇长周期
  • 2篇岩石层
  • 2篇岩石圈结构
  • 2篇深部地震
  • 2篇深部构造
  • 2篇剖面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反射剖面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22篇孙克忠
  • 14篇滕吉文
  • 6篇熊绍柏
  • 5篇尹周勋
  • 3篇郑晔
  • 3篇魏计春
  • 2篇邵安民
  • 2篇冯锐
  • 1篇李幼铭
  • 1篇张中杰
  • 1篇胡家富
  • 1篇郝天珧
  • 1篇陈宝生
  • 1篇李宝祥
  • 1篇周海南
  • 1篇周海南
  • 1篇王广福
  • 1篇郝维城
  • 1篇刘宏兵
  • 1篇杜小刚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1990年中...
  • 1篇地震学报
  • 1篇1991年中...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1
  • 4篇1990
  • 13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特性
本文基于该区天然地震的时空分布、震源断层面解和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波的传播,探讨了该区地震活动与大陆板块间的关系,提出了碰撞挤压过渡带的论点和论据。
滕吉文魏斯禹孙克忠薛长顺
文献传递
第二届国际大陆岩石圈深部地震反射剖面学术讨论会及其主要成就
第二届国际大陆岩石圈深部地震反射剖面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15日—17日在英国伦敦召开。各国专家到会报告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展示了利用可控振源进行深部反射探测和多次叠加技术研究精细结构的新成果。世界各国均对这一技...
滕吉文孙克忠
第二届国际大陆岩石圈深部地震反射剖面学术讨论会及其主要成就
第二届国际大陆岩石圈深部地震反射剖面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15日—17日在英国伦敦召开。各国专家到会报告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展示了利用可控振源进行深部反射探测和多次叠加技术研究精细结构的新成果。世界各国均对这一技...
滕吉文孙克忠
文献传递
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深部构造
<正>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带,南至北部湾海域,北达苏联境内,在我国境内长达3500多公里,在它穿越的山东境内受其影响,历史上曾发生8.5级大地震。 198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的山东聊城-潍坊...
苏宏孙克忠滕吉文魏计春
文献传递
西藏高原地区的长周期地震面波与Q值的研究
本文利用布设在西藏高原班戈、嘉黎、洛扎和拉孜等地震台站所记录的圣萨尔瓦多地震和日本本州地震的瑞利面波,并用两台法计算了该范围内的介质品质因数Q=10(周期为30—120 s).这种低Q值的出现与该区地壳内部存在着低速层、...
孙克忠滕吉文
文献传递
大陆型与海洋型岩石圈结构的长周期地震面波初步研究
本文利用在西藏地区专设的长周期地震台网所记录的圣萨尔瓦多地震,计算了穿过大陆型与海洋型岩石圈介质的地震面波群速度(30—300s周期),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讨论了反演所得地壳与上地幔的横波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种...
孙克忠滕吉文
文献传递
丽江-者海地带的二维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正>本文利用1984年攀西裂谷考察期间所取得的东西向剖面爆炸地震学资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震相的重新识别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计算。然后综合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结果。
郑晔熊绍柏尹周勋曾晓献全幼黎孙克忠
文献传递
西藏—日本剖面的岩石圈构造被引量:5
1989年
利用长周期数字地震仪的面波记录,研究了西藏—日本剖面的岩石圈构造,在资料处理中采取了纯路径效应提取和反演连续速度模型的计算技术,分别得到了大陆边缘、华北和青藏高原的岩石圈速度分布.前二个地区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相似,不仅岩石层较薄,而且存在高低速度层的相间分布,表现出活动构造的特点;青藏高原具有稳定地台的上地幔构造,但其地壳部分却属活动构造.这三个大地基本单元在构造上的差异可以从地壳追寻到上地幔200km深处,反映出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不同运动.据此推断华北、日本的地震活动在动力源上属于壳-幔性质,而青藏高原的地震属于壳内性质。
孙克忠冯锐姚政生周海南
关键词:岩石圈构造
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被引量:29
1994年
本文基于在西藏高原地区所进行的人工地震探测、天然地震长周期面波与分格三维反演,并结合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该区岩石层结构、断裂纵向延伸与横向展布及其性质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西藏地区巨厚的层状地壳存在着两个低速层,且西藏高原地壳的速度比相邻地区低;地幔低速层埋藏较浅,仅为90-100km,形成了该区特异的巨厚地壳与相对较薄的岩石层格局.地壳到地幔速度结构的纵向结构变化,横向分区和走时残差随深度的显著变化,板块边界的地球物理异常场效应,垂直向差异显著的地壳结构与深大断裂体系,低速层的变异、分布、尖灭与缺失,以及近代火山活动地区典型的地热活动特征等,不仅说明构造异常,而且也说明了青藏高原地壳与上地幔在纵向与横向上都不均匀.最后提出了该区深大断裂展布及属性,地幔物质上涌,印度板块向北“楔入”,深部物质侧向流展,巨厚地壳和薄岩石层模式。
滕吉文尹周勋刘宏兵张中杰胡家富孙克忠魏计春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层大陆动力学
福建漳州地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被引量:68
1991年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在福建省穿过漳州热田地区完成的一条NNE向地震折射剖面资料,采用一维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及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地区正好位于一个地壳厚度突变带上,从漳州市往南向海岸方向地壳上隆,厚度只有29.5km,往北迅速加大到32.0 km左右;在这个突变带上地壳内所有速度界面均发生扭曲甚至错动,它可能是一个断裂带;地壳中部有一个横向延伸有限的低速区,其最低速度小于5.80km/s,顶部深度大于10.2km,这个低速区正好位于漳州市下方的地壳突变带上.作者推断它很可能就是漳州热田的壳内热源体,并可能是一个部分熔融体.
熊绍柏金东敏孙克忠邹以生樊叙邦杜小刚
关键词:地热田地壳深部构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