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皮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引流
  • 3篇乳头
  • 3篇乳头内陷
  • 3篇乳腺癌患者
  • 3篇乳腺炎
  • 3篇手术
  • 3篇内陷
  • 3篇前哨
  • 3篇前哨淋巴结
  • 3篇前哨淋巴结活...
  • 3篇腺炎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活检
  • 3篇活检
  • 3篇非哺乳期
  • 3篇非哺乳期乳腺...

机构

  • 10篇南皮县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10篇孙涛
  • 6篇苏毅
  • 3篇王晓丽
  • 2篇李立军
  • 2篇刘清茂
  • 1篇回天立
  • 1篇刘利
  • 1篇骆瑞珍
  • 1篇李海平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智慧健康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感染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病毒再激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病毒再激活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皮县人民医院诊治HBV感染乳腺癌患者236例。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出现HBV再激活分为再激活组、未再激活组。HBV感染乳腺癌患者肝损伤情况参考WHO分级标准。根据资料类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多因素分析HBV感染乳腺癌患者病毒再激活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6例HBV感染乳腺癌患者中,病毒再激活44例(18.6%)。再激活组与未再激活组年龄分别为(43.8±13.2)岁、(50.2±9.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4,P<0.05);再激活组、未再激活组基线HBV DNA阳性分别为40例(90.9%)、85例(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5,P<0.05);再激活组、未再激活组抗病毒药物停用分别为18例(40.9%)、11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4,P<0.05);再激活组基线ALT、化疗后ALT、基线AST、化疗后AST、基线及化疗后TBil分别为(37.5±5.6)U/L、(64.4±9.5)U/L、(36.0±5.2)U/L、(55.2±7.6)U/L、(12.3±3.2)μmol/L及(18.4±3.8)μmol/L,未再激活组分别为(21.4±3.5)U/L、(42.4±7.8)U/L、(19.2±3.0)U/L、(38.7±6.8)U/L、(10.7±2.0)μmol/L及(14.6±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5、15.022、18.642、9.258、6.0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HBV DNA阳性、抗病毒药物停用、基线ALT及基线AST是HBV感染乳腺癌患者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再激活组、未再激活组肝损伤分级Ⅰ、Ⅱ、Ⅲ及Ⅳ级分别为3例(6.8%)、11例(25.0%)、7例(15.9%)及2例(4.5%);22例(11.4%)、13例(6.8%)、0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9,P<0.05)。结论HBV感染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病毒再激活发生率较高,临床中需重点关注HBV DNA及肝功能变化。
王璐杨扬苏毅孙涛张宏娟
关键词:乳腺癌HBV感染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治疗自发性气胸使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情况差异细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后肢体关节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自发性气胸中使用单操作孔胸镜手术治疗有显著效果,更利于患者恢复,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李立军孙涛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研究将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应用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6月到2023年9月所收治的12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经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常规炎症病灶切除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1)观察组[58/61(95.08%)]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50/59(84.75%)]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组的复发率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的心理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疗效显著,复发率和感染率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推荐。
苏毅杨扬孙涛胡运达张晶
关键词:乳头内陷非哺乳期乳腺炎乳头内陷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乳房外观满意度、术后积液排出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头凸起、乳头形态、触碰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乳房形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积液排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有效手段,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提高美容效果,预防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苏毅杨扬孙涛胡运达张晶李春雪骆瑞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乳头内陷乳头内陷矫正术手术后并发症外科伤口感染
早期乳腺癌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孙涛王晓丽刘清茂苏毅李立军刘利
课题研究一种简便、快速、敏感性、特异性高且临床实用价值高的检测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减少过度治疗,提高生存质量。课题创新点为:1、染料法具有避免医患双方接触放射线、显像时间快、不需要γ探测仪、医疗成本低等优点。该研究亚...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
分层引流术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中的应用探讨
2024年
探究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行分层引流术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本院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2022.06-2023.12)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常规药物+分层引流术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各组40例,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满意度、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在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治疗时,分层引流术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疗效确切,可预防复发,治疗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推广。
苏毅杨扬孙涛胡运达张晶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及恩替卡韦预防性应用的临床研究
2022年
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及恩替卡韦预防性应用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乳腺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恩替卡韦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应用TAC化疗方案患者设为A1组(26例),应用AC-T化疗方案患者设为A2组(34例);对照组化疗治疗期间依据HBV-DNA升高情况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前一周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比较患者病毒再激活、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b)、HBV-DNA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HBV再激活发生率为11.67%,较对照组26.67%低(P<0.05);其中A2组病毒再激活发生率为2.94%,较A1组23.08%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HBs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67%、6.67%、11.67%,较对照组40.00%、20.00%、26.67%低,HBsAb、HBeAb阳性检出率为63.33%、61.67%,较对照组45.00%、41.67%高(P<0.05);治疗后A2组ALT、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6%、2.94%,较A1组34.62%、23.08%低,HBsAb、HBe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47%、73.53%,较A1组46.15%、46.15%高(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且AC-T化疗方式,与TAC方法相比,可进一步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减轻患者肝功能损伤。
杨扬王璐孙涛苏毅张宏娟
关键词:乳腺癌HBV再激活恩替卡韦
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附11例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及钼靶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分析1996—2006年我院经术后病理诊断的1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比较临床、影像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2例术前分别经临床诊断和钼靶X线检查确诊,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8.2%,术中均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9例诊断正确,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8%。结论:钼靶X线检查可提高乳腺错构瘤的诊断率,术中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对乳腺错构瘤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回天立孙涛李海平
关键词:错构瘤乳腺肿瘤误诊冷冻超薄切片术
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分别用亚甲蓝及纳米碳混悬液(卡那琳)染色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对比两种染色剂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或行下腋位清扫术,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亚甲蓝及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效果相仿,但亚甲蓝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孙涛王晓丽刘清茂
关键词:乳腺癌亚甲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根据美兰染色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经随访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阴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增高,但患肢肿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存活质量。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可避免过度医疗,减少患者患侧肢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孙涛王晓丽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美兰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