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瑞霞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肝癌
  • 4篇肿瘤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体外
  • 3篇肝癌细胞
  • 3篇肝肿瘤
  • 3篇癌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杀伤
  • 2篇树突细胞
  • 2篇体外诱导
  • 2篇人肝
  • 2篇人肝癌
  • 2篇人肝癌细胞
  • 2篇肝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机构

  • 8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孙瑞霞
  • 9篇叶胜龙
  • 8篇汤钊猷
  • 5篇赵燕
  • 5篇郑宁
  • 4篇贺平
  • 3篇刘康达
  • 3篇刘彬彬
  • 2篇薛琼
  • 2篇吴志全
  • 1篇刘新垣
  • 1篇廖勇
  • 1篇林芷英
  • 1篇樊嘉
  • 1篇陈洁
  • 1篇干育红
  • 1篇许迅辉
  • 1篇邱双健
  • 1篇冯学胜
  • 1篇贺建宇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肿瘤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鉴定及内吞能力观察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观察其形态、表型、内吞及递呈抗原能力,为树突状细胞在肝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 G M C S F、 I L4 的诱导下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及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F A C S观察其表型特征, M L R检测其抗原递呈能力, H R P内吞实验检测其群体内吞能力。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具典型的形态及表型特征,较巨噬细胞更强的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其群体的内吞能力约在培养第 5 天达高峰,之后有明显下降。结论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取较大量的、高纯度的、具较强抗原递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在其具有活跃的内吞能力时,以合适的肿瘤抗原致敏可望成为肝癌生物治疗的崭新手段。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树突细胞抗原提呈
肝癌患者粘附性LAK细胞制备及抗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研究在常规LAK细胞制备基础上进行改进,用苯丙氨酸甲酯(PME)去除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LAK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制备抗癌活性较高扩增迅速的粘附性LAK细胞,从实验结果分析,外周血处理后粘附性LAK细胞较未粘性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最大扩增倍数23~243倍,同时粘附性LAK细胞中T_H细胞亚群有增加趋势,T_S细胞亚群有减少趋势,其IL-2R^+表达增加至64.3%,此外,在抗瘤活性方面粘附性LAK细胞与非粘附性LAK细胞存在一定差别,分别为64.6%和42.8%,因此,从临床实用出发,制备相对高效的粘附性LAK细胞可以提高LAK疗法的治疗效果。
柴晓杰叶胜龙吴伟忠孙瑞霞贺平汤钊猷
关键词:LAK细胞肝癌患者抗瘤活性细胞亚群甲酯
人原发性肝癌基因的实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1995年
将含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NA的不同逆转录病毒载体(LNS-tnfα、L-tnfαSN及LNC-tnfα)和质粒型真核细胞载体(pSVK3-tnfα),分别用磷酸钙法导入肝癌细胞SMMC-7721中,观察TNF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型表达载体pSVK3-tnfα表达好,24小时开始分泌TNFα(50U/ml),48~72小时达最高值(90U/ml),96小时后下降(40U/ml)。将pSVK3-tnfα重组DNA用磷酸钙包裹后直接进行瘤内注射,发现裸鼠外周血TNFα水平有一过性增高,3周后测量瘤体大小,发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5±1.6cm比3.2±1.8cm,n=6,P<0.05),实验组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亦明显延长(44.0±3.3d比28.2±2.0d,n=6,P<0.01)。结果表明,应用TNFα基因转移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冯学胜汤钊猷郑仲承王立群戈凯薛琼刘康达叶胜龙孙瑞霞刘新垣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基因治疗
肝癌细胞凋亡-抗HBx/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1995年
研究发现,针对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受体[TCB/CD3复合物]与肿瘤相关抗原的双功能抗体能有效地介导CTL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为此,我们通过细胞融合法经流式细胞仪[FACS]无菌分选建立了抗HBx/抗CD3二次杂交瘤,应用该二次杂交瘤所分泌的双特性单克隆抗体[BsAb]介导CTL在LTNM4裸鼠人肝癌模型进行了实验性治疗研究。
廖勇汤钊猷刘康达叶胜龙陈洁薛群孙瑞霞
关键词:双功能抗体介导肝癌细胞凋亡表面受体靶细胞
BCG可增强LAK细胞对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
1998年
以LAK细胞为基础,在体外LAK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各种不同的免疫调节剂,可增加LAK活性,已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兴趣[1]。但尚无BCG对人LAK细胞以及表型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就以BCG为免疫调节剂,诱导肝癌患者LAK细胞,并观察其表面标志以及相应亚群...
孙瑞霞刘康达顾梅秀许迅辉赵燕贺建宇叶胜龙
关键词:LAK细胞肝肿瘤BCG免疫调节剂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临床Ⅲ期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叶胜龙干育红汤钊猷孙瑞霞吴志全夏景林郑宁任正刚林芷英
关键词:肝肿瘤LAK/IL-2肝动脉化疗栓塞
MAGE-1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杀伤人肝癌细胞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MAGE-1转导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人肝癌细胞株 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基因工程 DC 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肝癌瘤苗的可能性。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构...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赵燕孙瑞霞汤钊猷
关键词:MAGE-1树突状细胞瘤苗
文献传递
MAGE-1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杀伤人肝癌细胞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MAGE-1转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体外诱导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基因工程DC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肝癌瘤苗的可能性。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经包装后转染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MAGE-1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及对照组DC体外诱导的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计算杀伤率。结果 构建了一种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LMSN并转染了从人PBMNC中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外源MAGK-1基因在转染DC中的表达。 LMSN转染DC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在效靶比10:1的情况下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78.9%± 3.6%,LXSN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4. 7%±4.3%,而未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9%±21%。三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肿瘤相关抗原基因MAGE-1修饰的DC可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这种基因工程DC可能具诱导特?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赵燕孙瑞霞汤钊猷
关键词:树突细胞MAGE-1体外诱导
原发性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通过对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了解肝癌与机体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增强TIL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取我所2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以裸鼠为实验动物,观察TI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经rIL-2体外扩增后,大多为成熟的CD3+T细胞,百分比为86.31%±13.08%,CD4+/CDS+的比率小于1。TIL中CDlla阳性细胞比例为7454%±16,93%,而LAK细胞的CD11a阳性细胞比例为26.72%±15.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观察到TIL的抗肿瘤作用。结论:1)肝癌TIL有肿瘤导向的相对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参与TIL杀伤肿瘤细胞;2)TIL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为TIL杀伤活性强的因素之一。
陈敏叶胜龙吴志全樊嘉邱双健孙瑞霞薛琼郑宁赵燕汤钊猷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肝癌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