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 作品数:27 被引量:147 H指数:8 供职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教育部“春晖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齐刺电针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暴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齐刺电针法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单耳:30耳),A组采用齐刺电针(穴取耳门、听宫、听会)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B组采用穴位注射(翳风透翳明)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C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的1周、2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对比和观察。结果: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6.7%;B组总有效率70%,C组为56.7%,3组比较P<0.05。治疗后3组纯音听阈测定积分均降低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14天和随访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7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BRⅠ波Ⅲ波Ⅴ波疗前与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治疗后与随访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与随访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疗效显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暴聋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孔莹 裴喜玲 段洪超 韩巍 唐英 孙秋关键词:电针疗法 暴聋 康脉软胶囊治疗Ⅰ、Ⅱ期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CRP、MMP-9、IL-6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简称DF)是糖尿病患者并发于足部的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骨骼,并常导致肢端坏疽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此病变多发于肢体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本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孙秋关键词:糖尿病足 CRP MMP-9 IL-6 一种抗疲劳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疲劳中药及食品组合物和制备方法,由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巴戟天、肉苁蓉、附子、肉桂、麦冬、石斛、菖蒲、远志、生姜、五味子、山茱萸、鹿茸、龟板、枸杞、山药、海藻、昆布、贝母、柴胡、夏... 张洪财 刘磊 付新 陈雁雁 王霄阳 孙秋 贠可力 韩玉冰 王文姌玉米须提取物对小鼠糖尿病足模型的炎症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足小鼠模型给予玉米须提取物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探索玉米须提取物对动物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小鼠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随后1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空白对照组继续进行基础标准饲料喂养,模型对照组及玉米须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饲料喂养。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在第12周使用STZ进行DF模型造模,开始造模前12 h小鼠禁食但可自由饮水,将STZ加入到pH值为4.2柠檬酸(浓度为0.1 mmol/L)溶解,之后的5 d按照40 mg·kg^(-1)·d^(-1)剂量给予造模小鼠行腹腔注射,造模成功标准为小鼠空腹6 h血糖值>11.1 mmol/L。将玉米须提取物按照高剂量组(4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分别配置浓度为20、10、5 g/L的治疗液,按照0.02 mL/g标准灌胃。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用药30 d,第30天给药后1 h,禁食12 h后行尾部采血进行指标检测,观察小鼠用药前后血糖、炎症因子IL-1、hs-CRP、VCAM-1、ICAM-1及MCP-1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玉米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降低糖尿病足小鼠模型IL-1、hs-CRP、VCAM-1、ICAM-1、MCP-1的作用(P<0.01),且呈现剂量浓度依赖性,治疗组间有差异,玉米须提取液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玉米须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糖尿病足模型炎症因子的作用,且改善的效果随着剂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孙秋 闫禹竹 王海英 王俊志关键词:玉米须 糖尿病足 小鼠 炎症因子 血糖 玉米须提取物对糖尿病足小鼠模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足模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150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将150只小鼠分成5组,30只/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玉米须提取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组喂以标准饲料,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喂以高脂高糖饮食至实验结束。11周后除空白组外均造模,造模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按每天40mg/kg剂量,将STZ用浓度为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p H4.2)溶解,给小鼠做腹腔注射1次/d,连续5天。除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其余3组玉米须提取物按照400、200、100 mg/kg,配成浓度为20、10、5g/L,灌胃体积均为0.2 m L/10 g灌胃给药。给药第30天,给药后1 h,禁食12 h,小鼠尾部取血,观察小鼠用药前后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给药后玉米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降低糖尿病足小鼠模型血糖的作用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组间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的降糖效果;给药后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组间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要明显优于低剂量组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论:玉米须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糖尿病足模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且改善的效果随着剂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孙秋 王海英 张铁林 李令根 孔莹 高杰 姚家琪关键词:玉米须 糖尿病足 小鼠 血脂 血糖 血液流变学 黑龙江省名中医秦克力教授治疗发热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总结秦克力诊治发热病的经验,对发热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论述,并从八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的角度对发热进行验案举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发热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对我们中医人有所借鉴. 孙秋 秦克力关键词:发热 验案 举隅 名中医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08年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文章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分类出多种活血化瘀方法,并列举出常用方法,且初步阐述了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原则,为人们重新审视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地位提供了必要的新思路。 赵钢 孙秋 黄艳洪关键词:周围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法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简要介绍我科近期在治疗本病方面新的体会。即应用降纤溶栓药物的治疗理念;活血化瘀为中心的中医治疗理念;应用下法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西药为治疗... 赵钢 吕勃川 孙秋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发展,LDVT的治疗发生了变化。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LDVT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DVT) is a common clinical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year by y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of LDVT has change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LDVT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吴冰 孙秋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治疗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杜仲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杜仲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杜仲健骨方高(4.86 g/kg)、中(2.43 g/kg)、低剂量组(1.215 g/kg)、阿仑膦酸钠组(阳性药,1 mg/kg)、模型组(生理盐水),摘除双侧卵巢造模,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空白组仅翻动两侧卵巢,不做任何处理。给药8周后,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 A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骨密度扫描仪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值、血清中Str ACP、TNF‑α、IL‐1β、MDA、SOD的水平,PI3K、AKT、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健骨方剂量组能够提高骨密度值,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NF‐α、IL‐1β、Str AC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健骨方各剂量组中PI3K、AKT、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杜仲健骨方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来实现的。 邢威 陈雁雁 王树人 王艳丽 王文姌 张洪财 孙秋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