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进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废水
  • 1篇电凝聚
  • 1篇淀粉废水
  • 1篇需氧量
  • 1篇氧量
  • 1篇诱变
  • 1篇诱变研究
  • 1篇三次采油
  • 1篇紫外诱变
  • 1篇脱氢酶
  • 1篇脱氢酶活性
  • 1篇微生物学
  • 1篇氯苯
  • 1篇氯苯酚
  • 1篇酶活性
  • 1篇霉菌
  • 1篇化学需氧量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微生物
  • 1篇环境微生物学

机构

  • 3篇东北大学
  • 2篇沈阳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尚进
  • 3篇胡筱敏
  • 2篇董怡华
  • 2篇李亮
  • 1篇崔丽
  • 1篇付忠田
  • 1篇姜中佳
  • 1篇冯钟敏
  • 1篇朱茂森
  • 1篇金梦

传媒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株霉菌净化淀粉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从人参种植基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霉菌A1。以模拟淀粉废水作为处理对象,考察各种因素对A1菌去除废水中COD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经灭菌的模拟废水中接种霉菌A1,在30℃,摇床转速160r/min,初始pH值为中性条件下培养5d,处理净化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7.5%。
胡筱敏金梦董怡华李亮尚进
关键词:淀粉废水霉菌
一株2-氯苯酚降解菌的紫外诱变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获得高效降解2-氯苯酚的菌株,以红假单胞菌1D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确定了紫外诱变时间,考察了诱变前后菌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与降解能力的变化。紫外诱变时间与致死率效应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诱变时间为50 s。不同质量浓度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随2-氯苯酚浓度增加都逐渐降低,而诱变菌株脱氢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出发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的标准方法研究了2-氯苯酚对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生长的安全质量浓度、半致死质量浓度(IC_(50))。结果表明,2-氯苯酚对诱变菌株的安全质量浓度和半致死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700%和60.4%。此外,经紫外诱变后菌株对2-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67.1%,较诱变前提高了98%。因此,经过紫外诱变处理后的菌株对2-氯苯酚的耐受性及降解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董怡华胡筱敏尚进李亮冯钟敏姜中佳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紫外诱变2-氯苯酚脱氢酶活性
混凝-电凝聚技术处理三次采油废水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使三次采油废水的CODCr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保留油田现有工艺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在自制反应槽中使用电凝聚技术并投加无机混凝剂对三次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调整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温度和pH值等进行条件筛选实验。每次反应结束后从反应槽中取适量处理水,真空抽滤后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Cr。用钢做电极,以硫酸铝为混凝剂,当极板间距为1cm,pH值为7.00,混凝剂投加量为300mg/L,搅拌速度为100r/min,电流密度为12.5A/m2,40℃水浴加热反应20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66.7%,出水CODCr值为84.1mg/L,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混凝-电凝聚技术能够有效处理三次采油废水,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和pH值等因素对混凝-电凝聚技术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
朱茂森尚进胡筱敏崔丽付忠田
关键词:环境工程混凝电凝聚化学需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