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好农
- 作品数:73 被引量:16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非洲裔美国妇女瑟莉的隐形性
- 2006年
- 非洲裔美国男性的性别歧视和野蛮的家庭暴力践踏了非洲裔美国女性的人权和女权,直接导致她们在美国黑人社区的隐形性。瑟莉的个人遭遇是非洲裔美国妇女生存状况的典型体现,她的不屈抗争为黑人女性同胞指出了一条新路:妇女只有在经济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靠,在宗教上不迷信上帝,才能改变自己的苦难命运,最终获得人格和个性的解放。
- 庞好农
- 关键词:《紫色》隐形家庭暴力
-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被引量:2
- 2006年
-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 庞好农
- 关键词:种族歧视
- 从《随意敲门》探析莫特利笔下的路西法效应被引量:2
- 2017年
- 黑人作家莫特利在《随意敲门》里以白人为主人公,披露贫穷也同样扭曲着白人青年灵魂的社会现象,其作家视野已从黑人种族问题延伸到人类的共性问题。莫特利从国家机器规训、学校规训和家庭规训来展示社会规训与路西法效应的内在关联,然后从撒谎、盗窃和江湖义气等方面揭示了情境力量与路西法效应的密切关系。莫特利的情境冲突描写为该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多变性提供了素材,最后揭示了自卑情结与路西法效应的相互关系,表明社会规训失当会造成生命个体的人格缺陷,在适当的外界诱因下还可能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 庞好农
- 奴隶制下的人性演绎:评《北方黑奴索吉纳尔·特鲁思叙事》被引量:1
- 2015年
- 特鲁思在《北方黑奴索吉纳尔·特鲁思叙事》里披露了纽约州奴隶制即将废除之际人性善恶的各种表现形式,性恶、性善和人性扭曲是美国北方奴隶制下人性演绎的三个层面。特鲁思用触目惊心的笔调勾画出人性在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异化——贪婪、冷酷和伪善,同时还从迷信型、感恩型、愚忠型和自卫型斯德哥尔摩综合效应的心理视角,抨击奴隶制的非理性,认为人性扭曲是社会扭曲的必然结果。此外,特鲁思还从正义之善、怜悯之善和恶中之善等方面描写白人的多维品性,强调了人性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 庞好农
- 关键词:人性恶人性善人性扭曲
- 赖特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三大败笔被引量:1
- 2008年
-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把女性人物描写成缺乏个性和主见、生活堕落、愚不可及的"他者",把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归咎于女性,渲染女性是祸水的男性偏见,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赖特的写作方法沿袭了"妇女是为男人而造"的父权制观点,对女性人物的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的局限性和败笔。
- 庞好农
- 关键词:性别歧视女性人物他者
- 格关系与句法共性刍议被引量:4
- 2003年
-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来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 庞好农
- 路西法效应与恶的演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石头面孔》被引量:4
- 2017年
-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在《石头面孔》里从去人性化、敌意想象和群体迷思三个方面描写了美国和法国社会发展中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人在系统力量和情境力量的高压下所遭遇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窘境,抨击了种族主义者和女权践踏者的暴行。他以美国黑人和巴黎客居者的双重身份,探索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地域性和非理性,并且通过对欧洲种族状况的描写来反思美国的种族问题,揭露种族主义的反人类性,认为种族主义者在剥夺受害者人权的同时,自己也丧失了人性,沦为人类文明的敌人。
- 庞好农
- 文化移入的悖论——评理查德·赖特的小说
- 2008年
- 理查德·赖特在长篇小说里揭示出二十世纪上半叶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移入状况,文化移入可以划分为积极的文化移入和消极的文化移入。黑人的文化移入由于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的干扰,可能会出现一些黑色幽默式的悖论。这些悖论折射出美国黑人在文化移入中反思、自我否定和再反思的精神痛苦。
- 庞好农
- 关键词:文化移入自我否定悖论
- 种族越界与心理流变——评约翰逊《一个前有色人的自传》被引量:3
- 2015年
- 约翰逊在《一个前有色人的自传》里描写了美国白人和黑人的双向种族越界,指出黑人的种族越界是在遭遇生存危机和发展障碍时所采用的一种变通方式,旨在改变种族身份和社会地位,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而白人通过地域越界、情感越界和认知越界来了解黑人文化,其猎奇心理有助于促进白人和黑人民族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约翰逊把种族抗议隐含于心理描写之中,展示了种族心理在种族越界中的流变。双重意识的迷惘、孤独性焦虑感和失去自我的失重感是美国黑人抛弃根文化后难以消解的心理反应。
- 庞好农
- 从《游回家》探析利维笔下的幽默叙事被引量:4
- 2017年
- 利维在《游回家》里描写了抑郁症和情爱创伤所引起的心理危机,揭示了现代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价值取向。利维笔下的言辞幽默、情境幽默和冷幽默妙趣横生,意味深长,促人顿悟,消解了小说情节中大量被压抑的语境。此外,利维凭借着其独到的情境幽默叙事技巧,以误会、失望和焦虑为视觉情境,展现人心百态和社会认知,洞烛了现代伦理的幽微。她还采用冷幽默的叙事策略,显现了现代社会的身份危机、情感危机和人际关系危机,展现了冷幽默的独特艺术功效,鞭笞了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家对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新感悟。
- 庞好农
- 关键词:冷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