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喆清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刑罚
  • 2篇益物权
  • 2篇用益物权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物权
  • 2篇西汉
  • 2篇教育
  • 2篇居住权
  • 2篇居住权制度
  • 2篇教化
  • 2篇春秋决狱
  • 1篇董仲舒思想
  • 1篇要件
  • 1篇又红又专
  • 1篇政治教育体系
  • 1篇人性

机构

  • 1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康喆清
  • 1篇黄菁菁
  • 1篇李春宏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前沿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高等财经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董仲舒人性学说的重新诠释——对“性三品”说的质疑被引量:1
2011年
学界对董仲舒的人性学说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都认可"性三品"说,这不符合董仲舒关于人性学说的本质。"性三品"说并非董仲舒首创,且其本身指意不明。董仲舒论述的重点在于"中民之性",即人性总体的善恶,并着眼于论证社会教化对人性发展的作用,从而将政治、教化与人性三者相关联,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这也符合儒家传统的人性论证逻辑。以董仲舒关于人性的意指和目的作为其人性论推演的逻辑起点,通过《春秋》"正名"之法的层层辨析,必然得出人性"待教而善"的结论,这也是对董仲舒人性学说的合理概括。
康喆清
关键词:人性
从“必仁且智”到“又红又专”——董仲舒与毛泽东德才观的历史考察被引量:5
2011年
西汉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德才观,不仅对汉代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后世封建社会的人才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的德才观是中西合璧的,他一方面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德才观,把道德作为人才的首要标准,另一方面又以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内容灌注其中,明确了又红又专的德才标准。研究两人的德才思想,始终不变的是德才两有、以德为先的德才原则。这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康喆清
关键词:毛泽东又红又专
董仲舒思想中刑罚与思想教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西汉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为统治者构建了一种理想社会的发展模式,即以教化为治国之本,但在肯定教化的前提下,董仲舒并不否认刑罚对社会所起的辅助作用。董仲舒通过天道阴阳哲学论证了刑罚是教化的辅助手段,其存在与作用的发挥影响到教化效果的实现。董仲舒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儒家《春秋》思想运用于汉代的司法实践,通过"春秋决狱"实践着其思想中刑罚与教化关系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春宏康喆清
关键词:刑罚教化春秋决狱
西汉社会的控制体系及其当代意义——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的启示
2011年
西汉时期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社会运转良好,这与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关系密切。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的理念及建构方式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与启示。
康喆清
关键词:社会控制
垄断犯罪的构成要件研究
2008年
文章对垄断犯罪的客体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以及主观要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康喆清黄菁菁
关键词:反垄断法构成要件刑罚
董仲舒法律思想的法治现代性因素新探
2011年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远,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合法治的现代性,如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人性道德的重视,对现代法治建设存在着有益的启示。
康喆清
关键词:法律思想春秋决狱
简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以美英两国为借鉴视角被引量:3
2010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正常秩序冲击较大,世界各国注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建设。美国与英国在机构体系建设与运行体系建设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值得借鉴。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但仍存在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应从健全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构的运行体制等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
康喆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居住权制度研究
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居住或投资,而对他人的房屋进行占有、使用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收益的一种物权性权利。自罗马法确立之后,在数千年的流变中,居住权制度始终发挥着保障家庭生活秩序与投资的功能。 居住权制度可以从静态和...
康喆清
关键词:居住权制度物权法用益物权民法典体系
文献传递
对我国居住权制度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0年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物权法》中缺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与法律两个方面。实践中,应当将居住权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物权法+有关单行法"的多元立法体例,在我国的民法典体系内最终应当正式建立一个以物权法为核心、相关特别法为补充的全面现代的居住权制度,恢复其独立物权种类的法律地位。
康喆清
关键词:居住权制度物权用益物权
西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略论
2012年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及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西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包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的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封建等级教育和政治伦理教育。通过统治阶级与汉代学者的一系列开创性努力,西汉社会风气较秦朝有了较大改变,为国家稳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科学、合理的成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借鉴价值。
康喆清
关键词:西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