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静萍
- 作品数:43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提高劳动收益比重的对策思考
- 2009年
-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多数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遵循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导致劳动者收益普遍偏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劳动者收益比重偏低是经济危机的隐患。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消除这种隐患才能防止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确立劳动力资本产权,推进劳动关系双方的平等;保证工会的独立性,完善集体谈判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为指导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 康静萍
- 关键词:经济危机
- 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道路探索——兼论“一事一议”
- <正> 从2000年开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从点到面正逐步向前推进,包括乡村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
- 康静萍
- 文献传递
-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品供给体系的完善被引量:10
- 2005年
- 一、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品的供给范围通常与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应该保持一致[1].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分配活动,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贯彻公平收入的原则.
- 康静萍
- 关键词: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基础设施民间资本
-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分析了江西纺织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 谢晓鸣康静萍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发展小城镇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被引量:2
- 2000年
-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矛盾,一是农产品卖难矛盾突出;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相当严重;三是农村潜在的过剩劳动力转移困难;四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实现这种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 康静萍
-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小城镇建设
- 我国土地资源滥用的经济学分析
- 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内容。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滥用土地的现象。本文对出现这种现象进行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土地滥...
- 康静萍
- 关键词:土地产权农民权利
- 文献传递
- 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
-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遵循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劳动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几种要素的价格而言要低得多,这就必然造成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的比重偏低,导致劳动者收益普遍偏低。这必然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埋下了经济危机的...
- 康静萍朱吉江
- 关键词:集体谈判制度劳动者收入
- 文献传递
- 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
-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于是,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危机原因、危机治理等问题的深入讨论。其中,有不少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进行了多方位的...
- 康静萍
- 《资本论》研究对象与邓小平经济理论
- 1997年
-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正确理解这一问题对领会邓小平经济理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经济理论强调研究解放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解的片面性。
- 康静萍
- 关键词:生产力
- 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短缺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安徽省寿县的调查被引量:23
- 2015年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直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继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明确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发展方向。但是,在现有农村人口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中面对的是培育对象选择及来源短缺问题。原因主要是培育主体过于单一、农业经营收益较低、返乡农民工并未大量从事农业生产和留守劳动力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顺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以民为本,加大对培育主体的资金投入,围绕农民增加收入的诉求制定政策,积极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为大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力支撑和帮助。
- 康静萍汪阳
- 关键词: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