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洞贤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大气模式
  • 2篇越赤道
  • 2篇越赤道气流
  • 2篇气流
  • 2篇变网格
  • 2篇赤道
  • 2篇垂直分辨率
  • 2篇大气数值
  • 2篇大气数值模式
  • 1篇地图
  • 1篇地图投影
  • 1篇地形
  • 1篇行星边界层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值天气预报
  • 1篇水波方程
  • 1篇平流层
  • 1篇谱模式
  • 1篇气压
  • 1篇气压预报

机构

  • 9篇国家气象信息...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21篇廖洞贤
  • 4篇朱艳秋
  • 2篇王向东
  • 1篇郭肖容
  • 1篇胡铭
  • 1篇钱滔滔

传媒

  • 6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计算物理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平流方程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之间的协调被引量:2
1992年
在计算域面积为常数的约束下,给出了在单波情况下几种不同精度的平流方程的“最优垂直网格距”,以及在极限情况下的“协调垂直网格距”的表达式,还推导了在多波情况下的相应的表达式。
廖洞贤朱艳秋
关键词:分辨率
论大气模式的设计被引量:10
1999年
文中提出了设计大气模式的原则:包含有可能达到目的的有关制约大气过程的物理因子和物理机制;模式整体性质合理;计算稳定,精确;有合适的网格和分辨率;适当的计算域和模式各部分之间协调。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讨论。最后,特别强调了设计目的和模式的一致,还对各不同预报模式中所考虑的因子、物理过程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廖洞贤
关键词:物理过程大气模式
对1991年全球越赤道气流的分析和数值模拟被引量:3
1998年
利用1991年国家气象中心全年分析资料,对全球各层(50~1000hPa)越赤道气流(CEF)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季风区和1979年的相同,但在南美北部为弱季风区,而1979年为信风区。除南美北部外,主要信风区与1979年相同。还比较了这两类地区的特点,特别是非绝热加热分布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还用T21L5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地形和加热的方案最优,除个别情况外,CEF与实况很接近;单纯加热方案次之,能定性地模拟CEF沿赤道的分布,但强度相差较大;单纯地形方案最差。为了进行解释,还作了简单情况的理论分析。分析显示:考虑加热和地形作用,并不等于单纯地形和单纯加热的叠加,其间有非线性作用;而且,这种非线性作用对CEF的产生是直接的、重要的;单纯加热只有通过其对地面气压场的影响才能产生CEF。
廖洞贤王向东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地形季风气流赤道
一个地图投影直角坐标变网格差分模式的设计
1996年
设计了一个以均匀网格差分模式为基础的变网格差分模式,并证明:如前者满足一定条件并具有质量和能量守恒性质,以及与连续情况一致的动、位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则变网格模式也同样具有,而且,把前者改变为后者增加的运算量很小。
廖洞贤
关键词:地图投影变网格大气模式
再论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之间的协调被引量:11
1995年
在计算域面积为常数的约束下,给出了几种不同精度的平流方程和ω方程的“最优垂直网格距”,以及在极限情况下的“协调垂直网格距”的表达式。还讨论了在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不协调时数值解对能量传播和计算稳定性的影响。
廖洞贤朱艳秋
关键词:Ω方程垂直分辨率
一个全球变网格多层原始方程差分模式的设计被引量:2
1997年
文章设计了一个以均匀网格差分模式为基础的全球变网格多层原始方程差分模式.还证明了如果前者满足一定条件,从而具有质量与能量守恒性质以及与连续情况一致的动能、位能和表面位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则变网格模式也同样具有.而且,把前者改变为后者增加的运算量很小。
廖洞贤
关键词:球坐标变网格
近年来统一模式的兴起被引量:1
1994年
评述了数值预报统一模式的优点,它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预报质量.
廖洞贤
在均匀经纬度网格中计算高纬纬向差商的问题被引量:2
1994年
针对在高纬地区计算纬向差商时,常须把时间步长取得很小,或采取Fourier滤波的问题,提出了可以避免这些困难的差分格式,这种格式可以根据任何给定的、稳定的差分格式构造。在形式上它和后者相同,但要求调整网格距,使之可以取和中纬地区同样大的时间步长,并满足计算稳定性条件,在计算中它很有用,也很方便,几乎没有额外的运算量.而且,如果所根据的格式具有质量或能量守恒性质,新格式也同样具有.
廖洞贤
关键词:高纬地区
论大气模式的垂直离散(Ⅱ)──垂直离散被引量:1
1996年
提出了用lnσ等距分层和Tschebyscheff多项式沿垂直方向展开气象要素的方案;并证明:在绝热无耗散且时间和水平方向要素连续的情况,可以在高精度条件下,保证质量和能量守恒,且具有正确的动、位能之间的转换关系。数值计算表明:两方案均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积分静力方程时,位势高度计算误差显著小于EC79方案。
廖洞贤朱艳秋
关键词:大气模式
误差对大气数值模式设计的影响
廖洞贤
关键词:大气数值模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