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作品数:98 被引量:49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国内外关于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多态性与C-IB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5-HTTLPR多态性与C-IB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9月.选取国内外关于5-HTTLPR多态性与C-IBS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包括749例C-IBS患者和1 821名健康对照,STREGA质量评分为5~6分.Meta分析显示5-HTTLPR多态性与C-IBS发病风险相关(L vs.S:OR=1.21,95% CI:1.03~1.47; LL vs.SS:OR=1.57,95% CI:1.08~2.29; LL vs.LS:OR=1.68,95% CI:1.12~2.54;LL vs.LS+SS:OR=1.59,95% CI:1.14~2.23).亚组分析显示,高加索人群中L vs.S(OR=1.27,95%CI:1.04~1.54)、LL vs.SS(OR=1.58,95% CI:1.06~2.37)、LL vs.LS+SS(OR=1.36,95% CI:1.01~ 1.82)遗传模型与C-IBS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而亚洲人群中5-HTTLPR多态性与C-IBS发病无关.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5-HTTLPR多态性与C-IBS易感性的关系存在人种差异,在高加索人群中,携带L等位基因和LL基因型可能是C-IBS易感的危险因素,但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张伟 孙建华 沈洪 裴丽霞 吴晓亮 陈璐 焦黛妍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META分析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经格列美脲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甲组加用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症状积分、血糖情况、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患者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治疗总有效率都优于乙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血糖情况。 张伟关键词:糖尿病 格列美脲 参芪降糖颗粒 基因多态性技术在肠易激综合征个体化针刺治疗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基因多态性技术在疾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5-羟色胺(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的筛选是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针刺和中药结合诊疗规范化方案以及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及针刺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在目前形成的肠易激综合征针药结合规范化诊疗方案基础上,评估和筛选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标志物在肠易激综合征针刺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为进一步个体化治疗指导方案的建立提供依据。 吴晓亮 孙建华 刘兰英 傅海扬 焦戴妍 束彦页 陈栋 刘成勇 占道伟 张伟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针药结合 5-羟色胺转运体 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胆胃方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大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E-钙黏蛋白的影响,探讨胆胃方治疗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2只,采用“贲门缝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制备十二指肠食管反流模型。胆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胆胃方1.46、2.92、5.84 g/ml,西药组予枸橼酸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混合溶液,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按1 ml/100 g剂量灌胃,每日灌胃1次,共4周。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形态及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PAR-2及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洛杉矶分级积分及病理分级积分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及胆胃方中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西药组、胆胃方低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与胆胃方低剂量组比较,胆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食管组织PAR-2、E-钙黏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结论胆胃方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损害,对十二指肠食管反流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张伟 奚肇宏 刘梦茹 邱仁静 田耀洲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蛋白酶激活受体-2 E-钙黏蛋白 中药熄风化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肠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熄风化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BS-D模型组、低剂量熄风化湿组、高剂量熄风化湿组和西药组,低剂量熄风化湿组、高剂量熄风化湿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低剂量熄风化湿方、高剂量熄风化湿方和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2周后,检测大鼠稀便率和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ELISA检测血浆5-HT和VI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结果]与IBS-D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稀便率、AWR评分、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高,稀便率、AWR评分、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湿方可能通过降低IBS-D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来发挥疗效。 李慧 田耀洲 顾立梅 张伟 章细霞 夏军权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5-羟色胺 血管活性肠肽 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其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西药治疗该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例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胃脘痛缓解、改善口干口苦、改善烧心症状、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良好,优于西药治疗,临床值得推广,但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多角度、全方位的高质量研究,为今后临床指导治疗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依据。 刘晔 刘欢 张伟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药 META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医治法及方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中医治法及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以“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为主题,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有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进行判别,建立治法方药数据库后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医治法主要有疏肝利胆、疏肝理气(解郁)、清热祛(除)湿等;方剂选用以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疏肝利胆汤(自拟)等为主;前40味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分为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提示支持度>40%的常用药对有6种,3药组合有3种。结论PCS可分为肝胆气郁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等6个证型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证治提供参考。 张伟 柳鹏飞 安振涛 马福梅 田耀洲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中医治疗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澳大利亚分级诊疗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2017年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也是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分级诊疗推行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在分析澳大利亚分级诊疗的成功经验及具体做法等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了建议。 张伟 孙瑞玲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总结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西药曲美布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 8%,对照组为76. 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各项主要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桂芍巴布剂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 章细霞 张伟 王婧涵 周莉荣 郭媛媛 郭媛媛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中医外治法 神阙穴 孟河马派痞证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寻孟河马派临证痞证证治规律。方法搜索整理马派主要医家相关著作及文献中有关"痞证"的医案,对医案中所记录的症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药物组成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对医案中痞证医案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中药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R型聚类分析。结果频数统计显示,痞证病位主要为胃、脾、肝、胸膈;病性主要为气滞、气虚、湿、痰;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关联规则显示,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三者之间均存在强关联规则;R型聚类分析得到5个用药聚类组合。结论痞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性以气滞、气虚、湿、痰为主;主要证型为中虚气滞证、中虚湿困证和肝胃不和证;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治以益气健脾、理气化湿为主,方用归芍六君汤等化裁。 田耀洲 张伟关键词:孟河医派 马派 痞证 证治规律 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