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佩范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9篇胃癌
  • 8篇胃肿瘤
  • 5篇病理
  • 2篇早期胃癌
  • 2篇生物学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病理分析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化疗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技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化疗
  • 1篇血清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11篇张佩范
  • 6篇张荫昌
  • 5篇吴烨秋
  • 4篇袁媛
  • 3篇王梅先
  • 3篇辛彦
  • 2篇林慧芝
  • 1篇陈峻青
  • 1篇徐惠锦
  • 1篇王舒宝
  • 1篇董明
  • 1篇崔向东
  • 1篇赵凤凯
  • 1篇郑志超
  • 1篇吴东瑛
  • 1篇王艳红

传媒

  • 4篇实用肿瘤学杂...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胃癌中幽门螺旋菌的检出与分布被引量:2
1992年
作者对50例早期胃癌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胃切除标本的粘膜幽门螺旋菌(HP)的分布与检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性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改良W-S及复红染色。结果:50例早期胃癌中HP检出率为62.0%,但癌组织中HP阴性,该菌主要存在于癌周病变粘膜以胃粘膜慢性炎症,特别是活动性慢性胃炎为多,HP量及密度与炎症程度有关;异型增生粘膜HP少见;HP不仅存在于粘膜浅层,也可侵入深部腺管,但和非癌病例胃粘膜相比,早期胃癌病例的HP明显少于前者。作者认为,HP与慢性胃炎有关,而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没有直接病因学联系。
张佩范吴烨秋林慧芝张荫昌
关键词:幽门螺旋菌胃肿瘤
157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及其30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作者分析了肿瘤研究所自1960年~1990年间收治的157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发现早期胃癌、微小癌及小胃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早期胃癌在老年组的发病比例逐渐增多;早期胃癌组织学类型虽然仍以管状腺癌为主,但低分化腺癌已经占有相当比例,印戒细胞癌亦有上升趋势。作者对早期胃癌之年代变化因素做了探讨。
袁媛吴烨秋张佩范张荫昌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
血清AFP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放免法对118例胃癌术前病人血清AFP进行检测,发现AFP水平与肝转移、淋巴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AFP阳性胃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高分化的乳头状或管状腺癌及低分化的髓样癌,这种低分化的髓样癌癌细胞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细胞。AFP阳性组肝转移率为60%,明显高于AFP阴性组的6.5%。从淋巴结转移距离及转移个数上看,N_2组AFP阳性率明显高于N_0、N_1组,多个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及少数转移组。本研究表明,术前检测血清AFP对判定病期的早晚、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郑志超王舒宝崔向东徐惠锦张佩范
关键词:胃肿瘤生物学行为AFP
胃癌的浆膜下淋巴道转移被引量:4
1989年
在8例不同浸润生长方式的进展期胃癌标本的全剥浆膜的节段性连续切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看到胃癌细胞在胃壁淋巴管内的转移方式有二:即连续性癌栓及漂浮性癌。不同的转移癌方式与胃癌癌肿本身的浸润生长方式有关,巢状及团块状生长的胃癌多呈连续性癌栓转移,而弥漫性生长的胃癌多呈漂浮性癌栓转移。
张荫昌张佩范
关键词:胃癌淋巴道转移癌栓
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18例病理分析被引量:1
1989年
总结了着重观察的4例残胃癌和14例残胃再发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癌变发生在吻合口部者占38.9%;再发癌病例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等两次手术后所见多相同或近似;两组病例的癌旁粘膜除多见萎缩性或萎缩增生性胃炎,中、重度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甚至有的移行到癌之外,可见吻合口附近粘膜呈息肉状增生,粘膜深层腺管囊状扩张或粘膜下异位腺体。文章对残胃癌与再发癌的概念、病因及早期发现进行了初步分析。
张佩范袁媛吴烨秋
关键词:残胃癌残胃再发癌病理胃肿瘤
胃粘膜“点状癌”的病理诊断(附胃粘膜“点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1993年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胃癌的病理学研究方面有了显著进步。1972年,国内报道第一例早期胃癌,1976年在我国首次提出微小胃癌(minute gastris acrcinoma)的类型,继之又进一步引进了“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rcinoma)的概念。目前,由于胃内窥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的日益普及,临床上不但能够发现越来越小的胃癌病灶,而且遇到一些在胃粘膜活检时诊断为胃癌,但在手术切除的胃标本上却找不到胃癌的病例,所谓“一点癌”或“点状癌”。前些年,由于对这类胃癌缺乏认识,有的病列被认为是病理“误诊”,因而。
袁媛张荫昌张佩范
关键词:胃肿瘤胃粘膜病理
胃癌术前动脉导管化疗的病理疗效观察被引量:6
1992年
近年来,肿瘤的综合治疗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乃至生物治疗的配伍疗法越来越多,各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在胃癌单纯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20例进行期胃癌术前加用超选择性动脉导管化疗的方法,试图达到打击癌细胞,提高手术切除率,防止术中医源性扩散,预防肝转移之目的。本文对其疗效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实验病例均为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住院病人。男性1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57,岁。均经胃双重造影,内窥镜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袁媛董明吴烨秋张佩范张荫昌王舒宝陈峻青单吉贤梁洪伟韩铭钧张汉国徐克
关键词:胃肿瘤术前动脉导管
直肠癌的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被引量:7
1991年
我国直肠癌多于结肠癌,占全部大肠癌的66. 9%,但国内对直肠癌各病理因素特别是与预后的关系报道还不多队,为此作者对本单位133例直肠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从1961年5月~1982年4月(即术后五年以上)于本院住院切除之直肠癌标本133例(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11例)。
张佩范王梅先辛彦陈峻青吴烨秋
关键词:直肠肿瘤病理学预后
胃癌单克隆抗体GL-013对应抗原的免疫电镜分布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运用酶标免疫电镜技术,对16例不同类型胃癌进行了胃癌单克隆抗体GL-013对应之抗原的超微结构水平分布观察。证实了GL-013抗原在胃癌细胞及癌旁“正常”粘膜分布的差异,首次提出该抗原可能是一种可溶性胃癌相关抗原,可做为胃癌研究及血清学诊断的免疫指标之一。
袁媛林慧芝张佩范王梅先
关键词:免疫电镜技术单克隆抗体胃癌抗原
人胃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对62例胃癌组织进行层粘连蛋白(Laminin)免疫组化研究的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Laminin的含量和分布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组织学生长方式密切相关,胃癌细胞合成Laminin的能力与其浸润能力呈负相关。提示Laminin的减少或丢失以及分布的异常可作为胃癌细胞具有较强浸润扩散能力的生物学指标。
辛彦赵凤凯吴东瑛张佩范张荫昌王艳红
关键词: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胃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