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花

作品数:42 被引量:316H指数:11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疗效
  • 8篇细胞
  • 7篇皮炎
  • 7篇疗效观察
  • 6篇荨麻
  • 6篇荨麻疹
  • 5篇皮肤
  • 5篇皮肤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慢性
  • 4篇血清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窄谱
  • 4篇窄谱中波紫外...
  • 4篇中波紫外线
  • 4篇特应性
  • 4篇皮炎患者
  • 4篇紫外

机构

  • 41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第七人...
  • 2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药品不...
  • 1篇苏州九龙医院

作者

  • 41篇张俊花
  • 20篇安荣真
  • 16篇张玉杰
  • 9篇马蕾
  • 8篇孙丽华
  • 7篇王秀敏
  • 7篇张宾
  • 7篇舒春梅
  • 5篇王忠永
  • 5篇高昱
  • 5篇薛海波
  • 5篇刘玉三
  • 5篇李海英
  • 4篇张建明
  • 4篇邱会芬
  • 3篇付文静
  • 3篇魏义花
  • 3篇于娟
  • 3篇管秀好
  • 2篇安荣贞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滨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泊三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CD4CD45RO、CD4CD45RA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检测卡泊三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CD4CD45RO、CD4CD45RA的变化,为临床应用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NB-UVB联合局部外用卡泊三醇的治疗方法,以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评定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治疗前、治疗后6周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O+T细胞、CD4+CD45RA+T细胞的水平。结果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NB-UVB组(χ2=8.437,P<0.05);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CD45RO+T细胞水平高(t=25.656,P<0.01),CD4+CD45RA+T细胞水平低(t=24.119,P<0.01);治疗6周后CD4+CD45RO+T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t=0.491,P>0.05),CD4+CD45RA+T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t=1.160,P>0.05)。结论卡泊三醇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
李海英王秀敏于娟李玲玲张俊花安荣真魏义花
关键词:银屑病紫外线卡泊三醇
护理干预对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焦虑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皮肤激光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下的皮肤激光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张俊花安荣真张惠芹李敏敏张宾
关键词:护理激光美容
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08年
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外用制剂的广泛应用,发生于颜面部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常见病。我科自2005年8月开始,应用胶原蛋白敷料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玉杰商福民高昱王秀敏安荣真张俊花
关键词: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胶原蛋白敷料外用制剂颜面部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特应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反复发作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AD病因尚未明确,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异常以及CD4^+ T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应答在AD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Th1、Th2、调节性T细胞(Tr)与Th17细胞比例,各自特异性转录因子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CD4^+ 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在AD发病中的意义。
马蕾薛海波管秀好刘宇博舒春梅张玉杰张俊花安荣真
关键词:CD4^+T细胞亚群AD患者外周血DERMATITIS特异性转录因子瘙痒性皮肤病
改良翻瓣即刻种植有利于上颌前牙区的软硬组织重建被引量:11
2021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常规翻瓣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是上前牙即刻种植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在骨缺损较小时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但该术式在颈部难以获得较好的成骨效果。目的:评价上前牙改良翻瓣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改良翻瓣组30例采用旋入适合高度及直径的愈合基台后行埋入式愈合,常规翻瓣组30例采用旋入覆盖螺丝后行埋入式愈合,术后6个月制取数字化印模行全瓷冠修复。随访2年,比较两组种植体存留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牙龈增长值和种植体唇侧骨吸收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②与常规翻瓣组比较,改良翻瓣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及牙龈缘增长显著升高(P<0.05),唇侧骨厚度显著降低(P<0.05);③改良翻瓣组种植体周围牙龈近远中增长值略高于常规翻瓣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证实,改良翻瓣即刻种植有利于上颌前牙区的软硬组织重建效果。
张宾孙丽华张俊花刘玉三崔彩云
关键词:骨缺损种植体牙龈上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水平的检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水平,探讨Tfh与SLE的发生及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45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fh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1,IL-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BMC中CXCR5 mRNA的表达。结果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Tfh,CXCR5 mRNA的表达和血清中IL-21,IL-17水平均高于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SLE患者外周血Tfh水平与CXCR5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SLEDAI亦呈正相关,与抗核抗体滴度及补体C4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其中CXCR5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呈高度的正相关(r=0.92,P<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董大群王忠永李海英邱会芬王静付文静张俊花安荣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滤泡辅助性T细胞白介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
氟康唑治疗泛发性花斑糠疹33例临床观察
糠疹又名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皮肤科常见病,为马拉色菌侵犯表皮角质层所致之浅表感染。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病程慢性,一般冬轻夏重,皮损较多者,外用药物常效果欠佳,易复发,尤其皮损泛发者,较难治愈。本组病例中,1...
张建明付文静张俊花
关键词:花斑糠疹氟康唑临床疗效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老年性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张玉杰张俊花安荣真王秀敏高昱
关键词:中波紫外线治疗疗效观察老年性窄谱UVB
窄谱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带状疱疹是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劳累及体弱者,其主要症状是神经痛,而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如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近年来,我们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ultraviolet B,NB-UVB)辅助治疗本病,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病程,且降低了PHN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王秀敏李海英安荣真张俊花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病多发性
获得性水源性肢端角化病1例被引量:3
2015年
1996年English和Mc Collough[1]首先以暂时性反应性透明性丘疹肢端角皮病报告此类疾病,目前为止国外以水源性掌跖角皮病、水源性汗管性肢端角皮病、水源性皱缩等不同命名报道50余例,国内报道11例。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化工厂试剂员。因双手掌接触水后5~10 min出现白色丘疹2个月余,于2014年7月18日就诊于我科。
汪会峰高昱张玉杰张俊花
关键词:水源性获得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