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增福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等离子体共振
  • 4篇逃逸
  • 4篇离子
  • 4篇表面等离子体...
  • 3篇生物传感
  • 3篇生物传感器
  • 3篇牛奶
  • 3篇青霉
  • 3篇青霉素
  • 3篇感器
  • 3篇氨苄
  • 3篇氨苄青霉素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压杆
  • 2篇温度
  • 2篇温度影响
  • 2篇免疫
  • 2篇抗生
  • 2篇抗生素残留

机构

  • 15篇天津大学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作者

  • 15篇张增福
  • 9篇徐可欣
  • 6篇陈文亮
  • 4篇赵会娟
  • 3篇刘瑾
  • 3篇侯振德
  • 3篇邹得宝
  • 2篇石婷
  • 1篇梁艳
  • 1篇李晨曦
  • 1篇汤灵霞
  • 1篇富东慧
  • 1篇于海霞
  • 1篇徐莲云
  • 1篇苏洋
  • 1篇狄文静
  • 1篇秦玉文
  • 1篇马艺闻
  • 1篇张婉洁
  • 1篇黄福祥

传媒

  • 2篇纳米技术与精...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光学技术
  • 1篇兵工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光电工程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光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方法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光学传感器的方法,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原理及传感器对折射率的高度敏感性,结合传感器金膜表面绑定抗氨苄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实现了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定量检测。实验中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测量系统,介绍了传感器表面的处理方法,并对氨苄青霉素浓度为0、10、50、100ng/ml的牛奶样品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氨苄青霉素浓度的传感器响应图,对牛奶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最低检测限达到了50ng/ml。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在牛奶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张增福徐可欣刘瑾黄福祥于海霞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牛奶氨苄青霉素
利用微型生物光学传感器的竞争免疫检测法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传感器测量了残留在牛奶中的氨苄青霉素的浓度.采用竞争抑制试验的方法,即先将定量的单克隆抗氨苄青霉素抗体(3H295)和含氨苄青霉素的牛奶样品混合,样品中氨苄青霉素即与抗体结合,然后将该混合样品通入传感器表面,传感器的表面共价固定了氨苄青霉素分子,通过生物特异相互作用分析,检测样品中剩余的抗体,从而得到氨苄青霉素的浓度.样品的测量时间为10 m in,最低检测限为2.5 ng/mL,低于欧盟标准4 ng/mL.该检测方法的测量时间短、重复性好,批间测量的变异系数为5.4%,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实际测量要求.
张增福刘瑾徐可欣石婷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检测氨苄青霉素牛奶
基于β射线法的新型PM2.5自动监测系统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近年来大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准确监测颗粒物PM2.5迫在眉睫。目前国外监测仪器已在国际上普遍使用,国内真正的知识产权产品比较少,产品的精度以及稳定性也有待提高。采用基于β射线法原理研制了PM2.5质量浓度在线监测系统,在仪器结构中提出采用原位检测的方法,并进行与标准称重法的比对实验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者测量数据的相关性为0.988。通过数据校正补偿后与监控站赛默飞仪器比对实时监测数据,日测量数据平均值相对偏差仅为1.8%。
梁艳张增福陈文亮徐可欣
关键词:PARTICULATE在线监测Β射线法
PM2.5细颗粒物分离技术的数值模拟和性能改进被引量:5
2014年
旋风切割器是分离细颗粒物的主流技术,为了提高其分离效率并减少能耗,本文分析了切割器参数对粒子分离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VSCC型旋风切割器的内部湍流流场,比较15~25L/min范围内不同流速下的涡流变化情况;基于“逃逸率”概念,模拟1—6μm内不同粒径的细小粒子逃逸率随流速的变化曲线,考察临界粒径d,并结合气溶胶实验进行验证,分析流速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程度;之后考察了流速对压降的影响,提出一种几何参数改进方案,在避免压降升高的前提下提高分离性能.研究表明:流速影响旋风切割器内的湍流分布,随着流速增大,临界粒径变小,分离性能得到提升,模拟结果在16 L/min的流速下,临界粒径约为2.5μm,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利用曲线给出计算总分离效率的思路;调节几何参数可以实现在低能耗的前提下,将临界粒径进一步降低为1.1μm,收集效率更高.研究结果可为PM2.5切割器的商业选择或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狄文静张增福马艺闻徐可欣
关键词:PM2数值模拟流速
基于微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系统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研究
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是关系人民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各国都高度关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性,对其实施检测和监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技术...
张增福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抗生素残留牛奶氨苄青霉素
文献传递
有关骨替代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2008年
测量了骨替代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参数,以比较研究与骨的力学性能差别。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量了3种不同骨替代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相应的表观强度极限、表观弹性模量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动态抗压强度大于静态抗压强度,3种骨替代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动态表观弹性模量比密质骨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要小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这类骨替代材料被植入到活体后,在其内部生长的骨组织和胶原纤维需大幅度提高强度和刚度,才能使其起到和活体骨相同的作用。
张增福侯振德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动态力学性能霍普金森压杆
基于SPR生物传感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检测抗生素提出了采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原理的检测方法.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光学传感器,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检测对应抗原,即待测抗生素,并记录传感器表面液体折射率的变化曲线,其反映了被吸附抗生素的浓度的大小.对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水溶液进行了测定,得到该传感器的工作曲线,整体工作曲线呈单调上升,且线性关系较好,同时得到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极限为1.25ng/mL,明显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4μg/kg).进一步分析了流速、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检测的影响,获得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测量条件,提高了该方法的检测精度,从而保障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石婷刘瑾张婉洁苏洋张增福徐可欣
关键词:抗生素残留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测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逃逸氨在线监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高选择性、高准确性的优点, 为逃逸氨的在线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首先研究了温度对NH3浓度检测的影响, 表明在25-300℃之间, 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然后在室温为25℃时, 利用TDLAS系统对浓度为10-100ppm 的NH3进行检测, 采集得到其二次谐波光谱。比较了单光程和多光程样品池测量结果, 得到单光程样品池最低检出限为22.9ppm, 多光程样品池的检测限为1.21ppm, 多光程样品池能够明显地提高检测精度。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适应现场测量环境。
张增福邹得宝陈文亮赵会娟徐可欣
关键词:温度影响
利用分形相关法测量股骨头剖开面的面内位移
2005年
由于股骨头内松质骨结构的复杂性,对股骨头内骨小梁的应力和变形的分析与测试十分困难。在已经开展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是进行松质骨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随着计算机和图像技术的发展,图像及图像相关方法开始被用来进行松质骨的生物力学研究,这是非接触的测量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松质骨的表面位移场。本文利用图像相关方法在宏观尺度下测量了股骨头受外力作用时冠状面的面内的位移分布,作为进一步探索的开端。尽管松质骨表面的凹凸不平性对测量精度有影响,但是,还是可以分析出面内位移的分布特点。
侯振德张增福徐莲云秦玉文
关键词:位移场松质骨股骨头生物力学
利用应力波测量涂层的结合强度被引量:6
2006年
基于探索评价涂层抗拉结合强度方法的目的,考虑到激光冲击法测量涂层的抗拉伸结合强度时应力难于测量的情况,依据一维应力波的线性理论:在杆的一端撞击产生一压应力脉冲,此脉冲传到自由端后将反射为拉应力脉冲,当在杆的自由端有涂层薄膜时这一应力对涂层界面产生拉伸作用,如果这一应力幅值足够大就会将其拉开,以此实现抗拉结合强度测量。文中分析了应力波在涂层界面处产生拉应力的规律,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产生和测量应力脉冲。以此测量了铁基涂层的结合强度,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侯振德汤灵霞富东慧张增福田欣利
关键词:振动与波涂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