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红
- 作品数:11 被引量:20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 U F- 10 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4 2 5份本院门诊病人尿液 ,同时用 UF- 10 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 ,比较其多个参数结果。结果 :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两者联合使用可降低假阳性 ,对两种方法不符合的标本应用显微镜检查。UF- 10 0能定量检测细菌 ,有利于尿路感染疗效观察 ,而该仪对管型检测的假阳性太多 ,应以镜检为准。结论 :此三种方法联合使用 ,可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数据。
- 张家红郭丽洁
-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化学分析管型
- 3种狼疮抗凝物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 2021年
- 目的探讨3种狼疮抗凝物(LA)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检测LA的血液样本1240例,检测方法包括二氧化硅凝固时间(SCT)法、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法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即刻纠正试验法(APTT法)。筛选出SCT法和DRVVT法检测LA阳性332例(A组),应用SCT法、DRVVT法及APTT法同时检测LA135例(B组),应用3种方法同时检测且LA持续阳性87例(C组),将各组再分为相应亚组。采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相关程度,评估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中,SCT法阳性率(74.4%)与DRVVT法阳性率(78.3%)无统计学差异;当SCT法或DRVVT法的标准化比值(NR)分别≥1.2、1.5、2.0时,两者的阳性符合率(52.7%、48.3%、45.9%)无统计学差异。B组中,SCT阳性/DRVVT阳性组APTT即刻纠正试验罗斯纳指数(RI)高于仅SCT阳性组、仅DRVVT阳性组、L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3个亚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当NR分别≥1.2、1.5、2.0时,RI诊断LA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51、0.891,临界值分别为22.2、23.9、26.5,敏感度分别为57.4%、71.0%、89.2%,特异度分别为89.1%、88.9%、81.4%。C组中,38例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APS),其他49例诊断为非APS,SCT NR、DRVVT NR及RI诊断APS的ROC-AUC分别为0.683、0.653、0.664,临界值分别为2.26、1.66、28.2,敏感度分别为57.9%、63.2%、71.1%,特异度分别为78.6%、73.2%、67.9%。结论SCT法和DRVVT法联合检测可提高筛查LA的阳性率。APTT即刻纠正试验对判断LA及其阳性程度有重要价值。在LA持续阳性患者中,可用SCT NR、DRVVT NR和RI适当的临界值对APS和非APS患者进行初步实验室指标的鉴别诊断。
- 张家红夏楠王金行宋鉴清
- 关键词:狼疮抗凝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设计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图文报告单的临床意义
- 2022年
- 将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结果导入规范的文字报告单中建立图文报告,血清蛋白电泳各蛋白区带的形状、量的变化、所占比例均呈现在报告单上,内容包括是单克隆还是多克隆,M蛋白的位置、含量的高低,以及是否为微小M蛋白。智能化和规范化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图文报告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水平,方便临床会诊,其广泛应用对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人们对实验室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重要意义。
- 王金行姜繁明张玉辉王希超张家红夏楠
-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图文报告M蛋白
- 尿微量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8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尿液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监控作用。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分析 10 2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及 5 0名健康对照者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 [微量白蛋白 (MA)、α1 微球蛋白 (α1 M)、β2 微球蛋白 (β2 M)、转铁蛋白 (TRF)和免疫球蛋白(IgG)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组中 ,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只有 2 2 5 % ,尿MA、α1 M、β2 M、TRF和IgG阳性率分别为 5 4 9%、6 3 7%、2 7 3%、5 9 1%和 2 2 7% ;尿MA和尿α1 M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 75 5 % ;尿蛋白定性和尿MA、尿α1 M联合检测时 ,10 2例糖尿病者尿蛋白定性阴性者中有 5 1%MA或尿α1 M阳性 ;糖尿病者随病程增加尿蛋白定性、尿MA和尿α1 M阳性检出率不断增高 ,尿MA和尿α1 M水平不断升高。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除外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意义。
- 陈燕赵敏张家红巴晶韩玉淑张丽霞
- 关键词: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并发症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有形成分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0
- 2004年
- 本文分析UF 10 0测定尿液有形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F 10 0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 ,只是大批量标本检测时的一种过筛手段。
- 张家红张国锋
- 关键词:UF-100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管型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影响UF-100尿沉渣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影响因素,寻找导致其测定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分别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1000例临床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引起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假阳性的原因。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假阳性率为7.3%,粘液丝是引起其假阳性的最主要原因;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1.9%,一定量的结晶、细菌和酵母样菌易被仪器错误报告为红细胞;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为5.9%,小圆上皮细胞、滴虫和大量细菌是引起白细胞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小圆上皮细胞的假阳性率为2.0%,白细胞是导致其计数假阳性的常见原因。结论因多种因素可以影响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应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筛查方法,当尿液病理成分检测结果提示增多,同时上述干扰成分亦呈阳性或增多时,沉渣镜检十分重要。
- 石晶赵敏张家红张丽霞
- 关键词:尿沉渣尿沉渣分析仪显微镜检查
- APTT纠正试验结果常用判定方法临界值建立及诊断效能评价
- 2022年
- 目的 建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试验常用结果判定方法临界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APTT不明原因延长且于我院行纠正试验的病例116例,其中,抑制物阳性71例,因子缺乏45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罗斯纳指数(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和正常参考范围法对结果判断的诊断效能,通过散点图分析标本在不同结果判定方法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并对单因子缺乏标本的因子浓度水平和不同判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和正常参考范围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 (95%CI:0.953~0.997,P <0.01)、0.935 (95%CI:0.893~0.976,P <0.01)、0.959 (95%CI:0.927~0.990,P <0.01)、0.960 (95%CI:0.929~0.991,P <0.01);RI法、百分比纠正法、差值法对应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2.2%、62%、7.4 s。因子缺乏程度和RI结果呈中等正相关(r=0.536,P <0.01),和百分比纠正结果呈显著负相关(r=-0.710,P <0.01)。结论 RI法、百分比纠正法和差值法新建立的临界值可更好地识别因子缺乏和抑制物阳性的标本,且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RI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本实验室APTT纠正试验结果首要常规判定方法。
- 侯丹凤张家红宋鉴清
-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抑制物
- 尿液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监测被引量:1
- 2003年
- 检测分析 10 2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尿蛋白定性、尿微量白蛋白 (mA)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结果表明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病 ;尿mA和尿α1M联合检测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尿mA和尿α1M测定值不断增高 ,尿蛋白定性、尿mA和尿α1M阳性率明显升高。因此尿mA和尿α1M是糖尿病肾病监测的良好指标。
- 陈燕张家红巴晶韩玉淑张丽霞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标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标记的临床意义,观察其定量水平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对169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M蛋白波峰进行柱状法标记,通过免疫固定电泳(IFE)确诊其免疫分型,同时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检测。连续追踪25例初诊诊断为MM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将M蛋白波峰标记得到M蛋白百分比,换算M蛋白浓度。换算公式:M蛋白浓度(g/L)=TP浓度(g/L)×M蛋白百分比(%),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69例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β区见M蛋白波峰49例(29.0%)、γ区见M蛋白波峰120例(71.0%),经过IFE分型:κ型IgG型48例(28.4%),λ型IgG型43例(25.4%);κ型IgA型14例(8.3%),λ型IgA型16例(9.5%);κ型IgM 11例(6.5%),λ型IgM 3例(1.8%);κ型IgD型2例(1.2%),λ型IgD型6例(3.6%);游离κ轻链型2例(1.2%),游离λ轻链型8例(4.7%);双克隆型1例(0.6%);未见单克隆条带15例(8.9%)。随访和监测25例MM患者化疗疗效评估:化疗后较化疗前白蛋白明显升高;其中β区M蛋白4例,β球蛋白及M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γ区M蛋白21例,γ球蛋白及M蛋白显著降低(P <0.05、P <0.01),其中M蛋白持续存在的MM患者,第1次评估血清TP含量和M蛋白浓度明显下降、ALB含量明显升高,第2次评估TP、ALB含量在正常参考值区间,趋于平稳,M蛋白浓度逐渐下降,可至消失。结论: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的标记是诊断MM、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等浆细胞病的依据,可作为标志物对其定量,更好的为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提供指导。
- 张家红夏楠王金行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
- 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具体涉及lncRNA XIST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在制备胃癌诊断产品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治疗靶标在制备胃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证明了lncRN...
- 杨紫伟梁唅郭晓临李浩夏楠高琳琳代娣孙艳飞董晓龙戴锦娜孟鑫张家红